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卫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资助项目广东省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皮瓣
  • 4篇缺损
  • 4篇内固定
  • 3篇手术
  • 3篇皮瓣修复
  • 3篇拇指
  • 2篇带锁
  • 2篇带锁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管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锁钉
  • 2篇切口
  • 2篇椎管
  • 2篇组织缺损
  • 2篇外科
  • 2篇膝损伤

机构

  • 18篇菏泽市立医院
  • 3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20篇苗卫华
  • 4篇冯涛
  • 4篇张善地
  • 4篇李连亭
  • 4篇郝鹏
  • 3篇罗少军
  • 3篇王宏
  • 3篇刘振
  • 3篇许超
  • 3篇汤少明
  • 2篇梁杰
  • 2篇陈永志
  • 2篇闫传柱
  • 2篇梁云扬
  • 2篇吴爱凤
  • 2篇吴玉霞
  • 1篇孙伟
  • 1篇桑艳艳
  • 1篇闫春菊
  • 1篇王宏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第二届华东地...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3
  • 4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fanc损伤
2010年
目的总结Lisfranc损伤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经验。方法早期切开复位治疗Lisfranc损伤15例患者,应用螺钉、克氏针固定。术前损伤应用Quenu-Kuss分型,A型5例,B型9例,C型1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20.60±7.42)个月。术后4个月随访时评估疗效,应用改良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优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结论对于Lisfranc损伤,早期切开复位,进行螺钉、克氏针固定,积极预防并发症,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功能。
苗卫华刘振许超
关键词:内固定器外科手术LISFRANC损伤
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填塞治疗陈旧月骨脱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总结采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填塞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15例疗效。方法:本组陈旧性月骨脱位患者15例,经掌侧入路,摘除坏死月骨,掌长肌腱球填塞进行治疗。对疼痛、握力、神经损伤症状等进行观察,测量术前、术后腕关节伸屈活动度,复查术后X线测量腕高比值。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12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因疼痛再次手术。腕背伸、掌屈度数较术前明显改善,腕高比值无明显降低。结论:应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球填塞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握力和腕关节活动。
苗卫华王宏陈永志
关键词:月骨脱位肌腱
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比较单纯测量截骨与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技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8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7例采用单纯测量截骨技术,59例采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截骨组股骨内后髁截骨量显著大于测量截骨组[(9.84±1.12) mm vs (8.79±0.72) mm,P<0.05],而联合截骨组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显著低于测量截骨组(3.39%vs 15.79%, P<0.05)。术后1个月联合截骨组膝关节KSS评分[(72.22±7.85) vs (68.23±8.10),P<0.05]和膝伸屈活动度(ROM)[(103.78±7.93)°vs (99.84±7.56)°,P<0.05]均显著优于测量截骨组,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KSS评分和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相应时间点,两组间FTA、TPA、PTS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技术能够获得更适当的膝关节屈曲间隙,减少软组织松解,并改善术后早期功能。
苗卫华王宏李康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一小切口带锁钉固定治疗“浮膝”损伤
目的探讨应用单一小切口治疗“浮膝”损伤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2例“浮膝”损伤病人采取 C 臂透视下闭合复位,膝关节屈曲30-40°于髌韧带内侧缘做3-5cm 的切口,经股骨髁间窝逆行穿入股骨带锁钉;膝关节屈曲9...
李连亭冯涛张善地郝鹏苗卫华
关键词:小切口内固定带锁钉
文献传递
皮瓣组织修复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能够有效地改善皮瓣移植组织的血液循环,预防和治疗皮瓣缺血坏死。介绍VEGF的种类、生物学效应及影响其生物学效应的相关因素,着重总结近年来VEGF蛋白及其基因转入在皮瓣修复中的应用。VEGF在皮瓣修复中的应用相对较晚,但已取得巨大的进步。VEGF蛋白可以明显地提高各种类型皮瓣的成活率、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化过程,而且术前应用可以达到类似皮瓣延迟的效果。VEGF的基因转入研究也已取得较大进展,质粒和腺病毒载体能够有效地将VEGF基因转入皮瓣组织,并在局部稳定持续表达VEGF蛋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明显地改善局部血运,提高皮瓣成活率。
苗卫华梁杰罗少军汤少明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皮瓣移植生物学效应影响因素
吻合神经的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
2010年
自2004年7月至2008年11月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苗卫华许超刘振
关键词:皮瓣修复吻合神经背侧
改良腰椎管腰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
闫传柱梁云扬苗卫华吴爱凤吴玉霞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的方法,出现腰椎失稳应行内固定。该术式区别于其它术式的优点是:(1)神经减压充分。可完成前、侧、后方的充分彻底减压,对神经根通道减压亦较彻底。(2)保留了脊柱后部结构-棘间韧带...
关键词:
关键词:腰椎椎管椎管扩大成型术
数字虚拟手术辅助股骨骨折畸形愈合力线矫正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虚拟手术技术在股骨骨折畸形愈合力线矫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陈旧性股骨骨折畸形愈合病例5例,均为伤后牵引治疗或石膏固定,未行手术治疗,骨折畸形愈合,力线异常,继发膝关节疼痛。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35~68岁,平均(51.20±14.23)岁;股骨中远段3例,中段2例。所有病例行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骨折畸形节段成角及旋转度数,设计截骨线及截骨块,虚拟截骨及复位和内固定。依据虚拟测量结果指导手术操作。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股骨冠状面畸形角、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机械轴偏离度(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MAD)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的变化。结果所有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截骨与术前规划一致,手术出血少,时间短,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年复查X线,骨折均完全愈合,下肢力线良好,膝关节功能良好,股骨冠状面畸形角、HKA、MAD及KSS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数字虚拟手术快速重建股骨骨折畸形,精准确定最佳截骨角度,模拟手术复位及固定,恢复最佳肢体力线,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术前辅助规划工具。
苗卫华李康王宏
关键词:股骨骨折畸形愈合三维重建虚拟手术
经皮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远端解剖钢板经皮植入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 2005年6月对36例胫骨远端骨折病人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手术入路植入胫骨远端解剖钢板。结果 3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骨折...
李连亭冯涛张善地郝鹏苗卫华
关键词:微创解剖钢板胫骨远端骨折
文献传递
皮瓣延迟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背部皮瓣成活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将皮瓣延迟与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对皮瓣成活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3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皮瓣延迟组及VEGF组,每组10只。应用背部超长、宽比随意皮瓣模型。皮瓣延迟组采用双蒂皮瓣延迟,延迟时间为7d,之后断头端蒂,形成蒂部位于尾端的单蒂皮瓣;VEGF组形成单蒂皮瓣,于皮瓣中、远段均匀分为4点,局部皮下注射含400ngVEGF溶液100μl;生理盐水组于局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0μl,余同VEGF组。单蒂皮瓣完全形成后5d,计算皮瓣成活率,切取皮瓣组织,进行微血管密度分析、微血管直径测量和微血管断面面积测量。结果VEGF组皮瓣成活率与皮瓣延迟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延迟组内部微血管平均直径明显大于VEGF组和生理盐水组,VEGF组皮瓣内部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生理盐水组和皮瓣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延迟组和VEGF组相比,其微血管断面面积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延迟后皮瓣内部主要表现为微血管扩张,应用VEGF后,皮瓣内部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增生。二者均能有效增加皮瓣内部微血管断面面积,提高皮瓣成活率,但其作用途径不同。
苗卫华梁杰罗少军汤少明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皮瓣成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