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磊

作品数:2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6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X线机
  • 4篇数字减影
  • 3篇伪影
  • 3篇故障现象
  • 2篇岛津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排查方法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造影
  • 2篇柯达
  • 2篇减影血管造影
  • 2篇报警
  • 2篇报警信号
  • 2篇RADIOG...
  • 2篇X线
  • 2篇X线机故障

机构

  • 19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19篇臧磊
  • 18篇朱洪峰
  • 9篇杨本强
  • 5篇董曙光
  • 4篇胡连源
  • 3篇唐莉
  • 3篇李军
  • 3篇毛大伟
  • 1篇税丽萍
  • 1篇徐婷婷

传媒

  • 4篇医疗设备信息
  • 3篇医用放射技术...
  • 3篇沈阳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全军第十六届...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岛津2400型DSA系统X线控制部分故障分析及检修
2006年
朱洪峰杨本强臧磊
关键词:报警信号运算放大器故障现象OVER
脑血管造影三维重组中的质量控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三维重组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收集三维重组结果与减影不符的图像,分析不一致产生的原因。结果采集区(FOV)位置及大小、对比剂充盈情况、动脉瘤位置、患者配合、X线硬化效应均可能产生三维重组伪影。结论三维重组结果可能与减影不符,三维重组与减影图像结合有利于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毛大伟杨本强朱洪峰臧磊李军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脑血管造影伪影
静电造成特殊伪影的故障处理
2007年
本文详细分析了产生静电伪影的原因及故障排除的方法。
臧磊朱洪峰
关键词:静电伪影增感屏
TOMOSCAN AV螺旋CT数据采集重建过程故障鉴别方法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详细分析了TOMOSCAN AV螺旋CT数据采集重建过程中的故障原因,并对故障的鉴别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朱洪峰杨本强臧磊
关键词:螺旋CT数据采集系统
东芝KXO-15C胃肠X线机床面故障一则
2009年
臧磊朱洪峰毛大伟
浅谈提高放射线技术质量的几点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影像在放射线的广范应用,放射线技术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放射科操作技术占了很大的分量,优质的诊断图像需要技术人员规范和熟练操作才能获得.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提高业务素质。熟练掌握和运用X线技术,...
臧磊朱洪峰李军
柯达CR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2004年
我院引进柯达Directview CR-800两年来,其高质量的图像和丰富的图像信息,使普通摄影水平和诊断水平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机器使用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图像质量降低和IP板卡板等问题。经过反复观察摸索,提出下列办法可快速解决。供同道借鉴:
臧磊朱洪峰徐婷婷董曙光胡连源
关键词:医学影像激光头IP板
颅内巨大动脉瘤造影的技巧与探讨
2012年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脑血管动脉瘤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对比剂充盈的情况,即高压注射器设定的速度、剂量、压力、患者的状态等因素直接影响成像的结果。特别是对脑血管巨大动脉瘤的造影其设定的技术条件尤其重要。笔者对在DSA检查过程中遇到问题和技巧进行介绍与探讨。
臧磊朱洪峰李军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巨大动脉瘤脑血管造影高压注射器对比剂
柯达M35(2000)型洗片机故障分析及修复
2004年
柯达M35(2000)型洗片机的优点是:结构简捷,便于维修;其缺点是:胶片干燥温度控制电路故障率偏高,主驱动电机易损坏。目前洗片机已经在大、中型医院得到了普及,虽然该设备并不贵重,但在工作中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故障,将使整个检查系统的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对其进行定期保养,以降低故障率;另外,一旦发生故障要及时维修,以防止故障扩大。
臧磊朱洪峰唐莉
关键词:洗片机
CR成像系统使用及管理体会
2005年
我院引进的柯达CR-800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已多年,使照片质量及影像诊断产生了质的飞越,实现了影像信息的数字化和管理的网络化,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处理、显示、传输和储存,优化了影像质量,提高了X线利用效率,同时为PACS系统的建立及远程会诊奠定了基础。
臧磊税丽萍杨本强
关键词:CR成像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RADIOGRAPHYPACS系统照片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