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辉杰
-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 人情与物理 周作人中庸范畴论之三被引量:3
- 2009年
- 胡辉杰
- 关键词:范畴论中庸人情知识范畴儿童心理学政治经济学
- 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的身份焦虑——以卞之琳、冯至、穆旦为例
- 2004年
- 本文以卞之琳、冯至、穆旦等现代主义诗人为例,对他们20世纪30、40年代诗歌创作中建构的民族想象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身份意识进行了历史的回溯,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他们进入50年代后所面临的身份困境。50年代,不论是宏观的文化选择,还是具体的诗歌创作,现代主义诗人都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热情以及“蜕变”新生的愿望。然而,经历了思想和艺术“蜕变”的诗人,并没获得精神的自足与安慰,反倒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中。其诗人的身份遭遇了双重的质疑,一重源于时代和社会,另一重则源于自身。在尴尬处境中的现代主义诗人,缓解身份压力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文学翻译。
- 胡辉杰汪云霞
- 关键词:卞之琳冯至民族想象身份焦虑
- 癫狂:“生”的拷问——论蒋蔚祖疯狂形象的哲学意蕴被引量:1
- 2004年
- 蒋蔚祖作为一个普通人存在时,他的疯狂与死亡有着浓厚的悲剧意味。路翎以一个灵魂拷问者的姿态,通过这一人物,拷问生存的"罪恶"与"洁白"。
- 胡辉杰黄晓华
- 关键词:路翎《财主底儿女们》哲学意蕴人物性格
- 学潮视野下的《青春之歌》被引量:2
- 2004年
- 《青春之歌》对胡适学潮观的批判和对学生运动的描写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它与作为小说主脉的林道静阶级意识觉醒的线性叙述之间的某种差异,给我们提供了在学潮视野下重建一个充满对峙与对话空间的契机。这一学潮视野的参照,或许将有利于我们对《青春之歌》做出更为同情的了解。
- 胡辉杰
- 关键词:《青春之歌》学潮阶级意识
- 革命的出场与反思的缺席——论解放区文学的示众描写被引量:1
- 2008年
- 作为民众翻身的一个重要环节,解放区文学对示众的描写一改鲁迅等人的批判色调,充满肯定意味。这种新型示众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政治权力结构,使民众取代地主成为社会的主人;而且解构了传统的社会关系结构,使阶级意识取代传统人情成为社会人际关系构架的基础。然而,由于作家们反思意识的缺席,过于强调阶级怨恨与阶级暴力的革命性与合理性,忽视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使得这种示众描写潜含着人性与社会危机。
- 黄晓华胡辉杰
-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示众
- 贵族与平民——周作人中庸范畴论之一被引量:4
- 2008年
- 胡辉杰
- 关键词:范畴论平民贵族约定俗成文选
- 论曹禺戏剧中秩序的消解与重构
- 2019年
- 秩序作为一种权力形式,是理解曹禺戏剧的关键词,其戏剧作品表现出来的秩序消解与重构极其复杂。不可忽略的是,政治秩序对曹禺的后期创作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些秩序样态此消彼长,或隐或显,构成了曹禺戏剧中秩序消解与重构的多层转换。本文主要从伦理秩序、阶层秩序、改写知识分子形象和肯定人民群众力量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了曹禺戏剧中的秩序消解与重构。
- 陈圆圆胡辉杰
- 关键词:曹禺戏剧秩序重构福柯
- 异世当知仰大仁——论鲁迅的“仁”学观被引量:1
- 2004年
- 胡辉杰
-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学说民族精神
- 从目连戏看鲁迅和他的文本世界被引量:5
- 1999年
- 郑振铎曾言:“有一个重要的原动力,催促我们的文学向前发展不止的,那便是民间文学的发展。”①对于鲁迅的文学创作与思想而言,源远流长的民间文艺的影响及其作用是怎样评价也不过分的。早在一九一三年鲁迅就主张设立专门机构“国民文术研究会”,“以理各地歌谣,俚语...
- 胡辉杰
- 关键词:目连戏《故事新编》民间戏曲鲁迅文本
- “扫除腻粉呈风骨”——论鲁迅风骨与理学精神
- 2004年
- 鲁迅深受理学精神的熏陶,极为重视个体道德生命的完善,绝不苟且行世。鲁迅晚年连续写了七论"文人相轻",意味着他在精神归属上由早年赞赏的异邦新声向中国"文人"传统的回归。鲁迅无疑是"文人"传统在现代中国的最好写照。
- 胡辉杰
- 关键词:风骨文人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