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啸 作品数:16 被引量:78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亲缘单倍体移植治疗一例再障病人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8月本院1例确诊AA半年余的患儿,给予父亲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取动员后的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 祁海啸 蒯文霞 洪泽 胡剑 朱从龙 孙兴珍关键词:小儿 再障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蛋白表达及DNA含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蛋白表达及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58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液中p16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白血病细胞DNA的含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p16阳性表达率为37.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P<0.05);观察组患儿p16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但肝肿大<4 cm患儿的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4 cm的患儿(P<0.05),高白细胞计数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R-ALL)患儿的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白细胞计数与标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R-ALL)患儿(P<0.05)。在观察组p16蛋白阴性表达患儿中DNA异倍体发生率(66.67%)明显高于阳性表达患儿中DNA异倍体发生率(40.90%,P<0.05)。结论:p16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p16蛋白缺失可能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相关,临床高危因素与p16阴性表达者DNA异倍体发生率升高具有相关性。 周文娣 祁海啸 胡剑 朱从龙 高健 蒯文霞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P16蛋白表达 DNA异倍体 我市首例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治疗儿童骨肉瘤病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引用HK-OS-93v09方案治疗骨肉瘤,从临床疗效分析、药物剂量及给药方式、不良反应的防治方面,结合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治疗儿童骨肉瘤患儿1例。 蒯文霞 祁海啸 朱从龙 周文娣 洪泽 孙兴珍关键词:儿童骨肉瘤 病例 文献复习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初诊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大剂量(1mg·kg^-1·d^-1)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常规剂量(0.25mg·kg^-1·d^-1)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的血小板恢复情况、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为(2.95±1.32)d、血小板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5.86±2.46)d、治疗1周后的血小板数为(152.26±65.73)×10^9L^-1、两周后的血小板数为(212.31±85.26)×10^9L^-1、4周后的血小板数为(181.72±69.68)×10^9L^-1,均优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分别为(5.32±2.65)d、(8.53±3.32)d、(85.72±40.68)×10^9L^-1、(163.58±65.82)×10^9L^-1、(116.43±49.75)×10^9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高血压副作用,对照组中未出现副作用,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初诊ITP的疗效比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更显著,两者不良反应均轻微,安全性较好。 祁海啸 周国平 胡剑 周文娣 洪泽 张荣荣 孙兴珍 王春玲 蒯文霞关键词:大剂量地塞米松 小儿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 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硬质支气管镜在小儿气道异物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评估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硬质支气管镜在小儿气道异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治疗小儿气道异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96名气道异物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采用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硬质支气管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质支气管镜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呼吸功能、炎症反应水平、气道通畅度[采用气道通畅度量表(PAOS)评估]、气道损伤程度[采用气道损伤量表(AIS)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吸气量(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AOS评分高于对照组,A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29.17%)(P<0.05)。结论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硬质支气管镜在治疗小儿气道异物中能显著改善其呼吸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气道通畅度,减少气道损伤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刘崎 孙曼 祁海啸 陈星宇关键词:可弯曲支气管镜 硬质支气管镜 小儿气道异物 有效性 安全性 亲缘单倍体移植治疗一例重症再障小儿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8月本院1例确诊AA半年余的患儿,给予父亲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取动员后的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 祁海啸 蒯文霞 朱从龙 孙兴珍 洪泽 周文娣 胡剑关键词:文献复习 CCR7与Tim-3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液素-3(Tim-3)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初治ALL患者8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入组对象的骨髓分离细胞中CCR7、Tim-3表达水平,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2组CCR7、Tim-3表达差异,分析CCR7、Tim-3的表达与AL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CCR7、Tim-3对初治ALL患者的评估预测价值,分析ALL患者CCR7、Tim-3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复发组CCR7与Tim-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CCR7诊断的临界值为45.97%,其对应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4.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95 CI 0.777-0.939);Tim-3诊断的临界值为53.54%,其对应的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80.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95 CI 0.792-0.947);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95 CI 0.914-0.996),对应的灵敏度86.6%,特异度78.9%(P<0.05);CCR7、Tim-3表达与年龄、性别、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数、骨髓中原始细胞数、血小板计数、中枢神经系统侵袭、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无明显相关性(P>0.05);CCR7、Tim-3高表达患者髓外浸润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T-ALL患者Tim-3高表达率(76.9%)明显高于B-ALL患者Tim-3高表达率(45.2%)(P<0.05);CCR7≥45.97%及<45.97%患者中位OS时间分别为9.3个月、13.6个月(P=0.004)。Tim-3≥53.54%及Tim-3<53.54%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9.1个月、13.6个月(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R7(HR=1.024,95 CI1.000-1.049)及Tim-3(HR=1.879,95 CI 1.183-2.985)水平为影响AL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初诊骨髓细胞中CCR7、Tim-3表达对于疾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升检测的灵敏度,CCR7、Tim-3高表达与OS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ALL预后的潜在指标。 马丽 蒯文霞 祁海啸 张荣荣 袁玉芳 赵继欧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A、E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A、E营养状况。方法 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80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结果观察组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率均高于对照组(43.75%vs.25.00%和28.75%vs.12.50%)(P<0.05)。观察组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99.98±39.65)μg/L vs.(365.81±40.33)μg/L和(14.13±2.99)nmol/L vs.(20.99±2.16)nmol/L](P<0.01)。观察组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患儿住院时间长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E正常患儿[(8.33±3.13)d vs.(5.63±2.74)d和(7.82±3.11)d vs.(5.21±2.82)d](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普遍存在,且延长了肺炎病程。 周文娣 胡剑 洪泽 张荣荣 王祥 祁海啸 高健 蒯文霞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肺炎 维生素A 维生素E 儿童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21年 近年来,随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儿童ITP的治疗获得了一定突破。但对于部分较为复杂的儿童难治性ITP,其发病机制和治疗仍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难点。儿童难治性ITP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将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传统常规用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丙种球蛋白以及刺激血小板生成类药物等,新型药物以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较为常见。但目前有关儿童难治性ITP具体的药物治疗方案及标准尚未统一,未来仍需深入研究。 周华 祁海啸 林雪峰 杜春蔚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丙种球蛋白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A 营养干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门诊确诊的3~6岁的IDA患儿160例,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加营养干预,干预10个月后评价营养干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儿家属IDA病因(73.8%)、临床表现(66.3%)等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轻度贫血(77.5%)、中度贫血(2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常吃铁强化制品(63.8%)、经常吃肉蛋鱼类等动物制品(76.3%)等饮食行为应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IDA病因(96.3%)、临床表现(97.5%)、危害(96.3%)、治疗(97.5%)、预防(93.8%)、定期复查的重要性(97.5%)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轻度贫血(7.5%)、中度贫血(1.3%)的患病率均低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经常吃铁强化制品(91.3%)、经常吃肉蛋鱼类等动物制品(93.8%)、经常吃新鲜蔬菜(92.5%)、经常吃新鲜水果(96.3%)、经常吃豆类及豆制品(91.3%)和经常吃奶类及奶制品(97.5%)饮食行为应答率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营养干预能改善儿童缺铁性贫血。 胡剑 王爱凤 祁海啸 洪泽关键词:营养干预 儿童 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