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惠波

作品数:42 被引量:138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大豆
  • 5篇农业
  • 4篇玉米
  • 4篇作物
  • 3篇滴灌
  • 3篇有机肥
  • 3篇育种
  • 3篇农产
  • 3篇农产品
  • 3篇农村
  • 3篇秸秆
  • 2篇滴灌带
  • 2篇叶面
  • 2篇叶面喷施
  • 2篇育种方向
  • 2篇增产
  • 2篇中耕
  • 2篇中耕深松
  • 2篇中美农产品
  • 2篇三农

机构

  • 4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青岛滕润翔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42篇申惠波
  • 11篇杨慧莹
  • 11篇高盼
  • 11篇王宇先
  • 11篇徐莹莹
  • 8篇刘玉涛
  • 8篇董扬
  • 8篇闫文义
  • 8篇赵蕾
  • 8篇闫锋
  • 7篇李波
  • 7篇姜树坤
  • 6篇周宝库
  • 6篇魏丹
  • 5篇于运凯
  • 4篇刘峰
  • 4篇李智媛
  • 3篇徐婷
  • 3篇柴永山
  • 3篇高中超

传媒

  • 7篇黑龙江粮食
  • 5篇黑龙江农业科...
  • 3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奋斗
  • 1篇土壤肥料
  • 1篇农业机械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0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耕中耕深松有机肥施肥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耕中耕深松有机肥施肥机,包含:车架、一对前轮、一对后轮、动力模块、除草作业模块、深松作业模块、施肥作业模块与镇压作业模块;动力模块设置在车架的首端;一对前轮设置在动力模块上并与耕地垄沟的宽度相匹配;一对...
王宇先邱岳巍徐莹莹杨慧莹高盼张巩亮刘玉涛赵蕾申惠波姜树坤于运凯闫锋董扬王江旭李智媛周世伟曹明璐梁威吴建华林鹏
秸秆深埋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秸秆深埋犁,包括:矩形框架、第一、二、三犁头、第一、二、三犁柱以及延长翻土板;第一犁头通过第一犁柱采用U型螺栓连接于矩形框架的其中一根前后延伸的横梁上,第二犁头和第三犁头分别通过第二犁柱和第三犁柱采用U...
高中超刘峰藤险峰申惠波魏丹周宝库张春峰李波刘婷婷王秋菊高文超匡恩俊
文献传递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现状分析及育种方向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分析了2001~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推广应用现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选育数量最多的单位,品种类型全面、黑龙江省各积温带都有适应品种,且品种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最大、科研水平高、科研人员能力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大豆育种单位。同时对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工作提出加强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引进,加强高油、高蛋白和高产大豆品种选育,加强大豆抗性育种和加强特用大豆育种等建议。
申惠波
关键词:大豆品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与分析
2008年
"十五"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科技创新能力及服务"三农"能力上有了较大提高,对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全院25个研究所的农业部"十五"综合科研能力评估的基本数据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十五"以来的综合科研能力有了较大进步,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滕险峰李波申惠波刘峰
滴灌带铺设装置
本发明涉及灌溉设备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滴灌带铺设装置,包含:车把、车架、一对车轮、承载模块、铺设模块与滴灌带;所述车把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把位于所述车架的后侧;所述一对车轮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架位于...
徐莹莹王宇先申惠波杨慧莹高盼张巩亮王晨刘玉涛赵蕾谭可菲徐婷
甲哌鎓缓解大豆幼苗叶片干旱胁迫的生理效应
2025年
为探究甲哌鎓(DPC)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的缓解作用,以大豆品种黑农44(HN44)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DPC(0、100、300、500、700 mg/L),用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结果表明,与干旱胁迫处理(S0)相比,喷施DPC处理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了相对含水量(RWC)、脯氨酸、可溶性糖、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A)含量和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而丙二醛(MDA)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下降。ABA含量随DPC浓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IAA在S700处理、GA和ZA在S500处理时含量最高。在第9天,与S0处理相比,S300处理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分别提高了14.47%、67.60%、111.03%和83.35%。F_(v)/F_(m)、F_(v)/F_(o)和ETR均在S30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与S0处理相比,分别上升了8.30%、19.70%和32.30%。NPQ在S300处理下达到最小值,与S0处理相比下降了20.80%。适宜浓度的DPC可以通过提高植株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抑制膜脂氧化、增加内源激素含量等方式缓解干旱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侯晓敏申惠波董守坤闫锋董扬赵富阳李清泉左月桃
关键词:大豆DPC干旱胁迫内源激素
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为进一步优化玉米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促进氮肥有效转化利用,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酸解总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和酸解氨基糖态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施氮量为210 kg·hm^(-2)(N2处理)时,以上4种有机氮组分含量最高。酸解铵态氮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N2处理下酸解铵态氮含量较N3(252 kg·hm^(-2))、N4(273 kg·hm^(-2))、N1(147 kg·hm^(-2))和N0(0 kg·hm^(-2))分别显著提高3.55%、9.86%、20.37%和170.21%;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58%、2.97%、18.43%和112.89%。综上,N2处理(施氮肥210 kg·hm^(-2))具有更高的供氮潜力,是较为理想的施氮量。
徐莹莹徐莹莹王宇先高盼杨慧莹申惠波高盼徐婷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施氮量有机氮组分玉米产量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分析及建议被引量:7
2012年
文章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县共建、打造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化实现成果转化的三种途径,提出了支持成果产出源头、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科研立项要更贴近农业生产实际、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等建议,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申惠波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育期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2025年
为全面了解土壤真菌群落整体特征,明确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构组成及功能的影响,基于9年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免耕秸秆覆盖还田(NTS)、深松秸秆还田(STS)两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及传统耕作(CK)共3种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监测玉米关键生育期不同处理下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STS处理使吐丝期真菌群落丰富度显著下降28.44%,拔节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群落多样性分别下降42.90%、32.29%和12.14%;NTS处理群落丰富度与CK差异不显著。保护性耕作显著降低了赤霉属(Gibberella)、镰刀菌属(Fusarium)等病害类群的相对丰度,提高了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菌属(Mortierella)等有益类群的相对丰度,且STS处理效果更佳。从功能来看,保护性耕作显著降低了病理营养类型群体的相对丰度,提高了腐生型类群的相对丰度。此外,STS处理还显著提高了腐生-共生型类群的相对丰度。综上,长期深松秸秆还田更有利于优化土壤真菌群落。
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张巩亮刘玉涛申惠波
关键词:玉米生育期保护性耕作
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区浅埋滴灌技术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5年
为了有效提高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区大豆产量,提升水分利用效率,设置常规喷灌和浅埋滴灌两个灌溉处理,选用两个大豆主栽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优化大豆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并提升产量。结果表明,浅埋滴灌可以满足大豆关键生育时期的水分需求。浅埋滴灌通过水分分次供给,能够增加大豆群体效应。对比常规喷灌,浅埋滴灌能够使大豆齐农7号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分别提高27.71%、34.87%和25.30%,使黑农531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25.09%、38.04%、52.97%、11.45%和24.68%;浅埋滴灌对比常规喷灌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6.02%~26.87%,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27.30%~27.93%。浅埋滴灌通过多次少量水分供应,优化大豆植株群体性状,提升产量性状,进而提升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
杨慧莹王宇先高盼徐莹莹张巩亮闫锋董扬申惠波
关键词:大豆水分利用效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