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 作品数:71 被引量:2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Toll样受体在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严重烧伤后枯否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中的作用
-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LR)在HMGBl诱导严重烧伤后枯否细胞(KCs)促炎性细胞因子TNF-d和IL-1p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30%TBSAⅢ°烧伤动物模型,健康成年SD大鼠烧伤后24.h,分离...
- 陈旭林孙立郭峰王飞刘晟梁勋王仁素王永杰孙业祥
- Aβ_(1-10)特异性结合肽对老年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利用Morris水迷宫探讨Aβ1-10特异性结合肽对Aβ1-42诱导的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定位航行试验中,中剂量治疗组的潜伏期和游泳路程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在空间探索任务中,中剂量治疗组在目标象限内游泳路程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表明合适剂量的Aβ1-10特异性结合肽可显著改善老年性痴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王飞王芳李光武马汉李学伟陈贵海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合并脑梗死组45例,单纯糖尿病组25例,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检测Hcy、FIB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FIB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血清Hay、FIB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孙伟王飞朱江靳辉
-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
- BMX对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和吞噬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非受体酪氨酸激酶——X染色体骨髓酪氨酸激酶(BMX)对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对大肠埃希菌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以下实验。①BMX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实验分空白对照组、LPS组、25μmol/L BMX-IN-1+LPS组、75μmol/L BMX-IN-1+LPS组。LPS组用10 ng/mL LPS刺激1 h。25μmol/L BMXIN-1+LPS组和75μmol/L BMX-IN-1+LPS组预先用相应浓度的BMX抑制剂BMX-IN-1处理12 h,再用10 ng/mL LPS刺激1 h,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TNF-α分泌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MX、磷酸化c-Jun氨基端激酶(p-JNK)蛋白的表达。②BMX在炎症环境下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带绿色荧光的大肠埃希菌(E.coli)摇菌过夜,分光光度计测吸光度值。实验分空白对照组、LPS组、BMX-IN-1+LPS组。BMX-IN-1+LPS组预先用75μmol/L BMX-IN-1处理12 h,LPS组和BMX-IN-1+LPS组用10 ng/mL LPS刺激,同时,3组按照RAW264.7细胞∶E.coli=1∶50的比例加入等量的大肠埃希菌。作用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率。结果:①空白对照组、LPS组和不同浓度BMX-IN-1+LPS组TNF-α分泌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1,P<0.05),其中以LPS组的TNF-α分泌量[(78.68±3.67)%]最高,BMX-IN-1干预后TNF-α分泌量下降,以75μmol/L BMX-IN-1+LPS组下降最明显(P<0.05)。②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结果显示,LPS刺激后,细胞内BMX和p-JNK表达明显增强,预先加入BMX-IN-1可以抑制这种表达的升高,各组间BMX和p-JNK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X:F=319.2,P<0.05;p-JNK:F=1897.0,P<0.05)。③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大肠埃希菌吞噬率的结果显示:PBS组、LPS组和BMX-IN-1+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P>0.05)。结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MX通过c-Jun氨基端激酶途径促进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TNF-α,但BMX对LPS刺激巨噬细胞�
- 胡迎韩李念邱乐邱乐王飞
- 关键词:巨噬细胞C-JUN氨基端激酶肿瘤坏死因子-Α
- 24小时血管过度负荷指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梗死危重症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组别入选对象24小时血管过度负荷指数(VOI),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梗死危重症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10—2014—12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并发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1,67例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2,另166例并发其他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24小时VOI、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以及生化指标检测(TC、TG、UA、HDL、FIB、GLU及LDL-C),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并发心、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患者24小时VOI、昼夜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1与观察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GLU比较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心、脑梗死患者的TC、TG、UA及FI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HD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FIB较观察组2高(P〈0.05),而TC、TG、UA及HD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梗死患者24小时VOI均有明显增加。密切监测24小时VOI并早期干预,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后期并发心、脑梗死危重症发生的风险。
- 王飞孙伟章秋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脑梗死
- 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21年
-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于淮北市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与二甲双胍口服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联合二甲双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达格列净片,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体重变化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6.60±0.52)mmol/L、血糖达标时间(6.67±1.60)d、胰岛素用量(40.17±7.01)U/d、体重指数23.41±2.1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达格列净联合预混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具有减轻体重优势,患者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 孙伟王飞杨光束于影
-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30
- Ang Ⅱ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AT1受体表达的时间效应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Ang Ⅱ)刺激小鼠巨噬细胞AT1受体表达的时间效应.材料和方法: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常规培养后加入0.01μM的AngⅡⅡ分别刺激0,1,3,6,...
- 陈旭林郭峰王飞王永杰
- 关键词:巨噬细胞受体表达AT1RAW264.7ANG
- 牙根管感染患者Vitapex糊剂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研究Vitapex糊剂在感染性牙根管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牙根管感染患者100例,共118颗患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57颗患牙)和试验组50例(61颗患牙),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44%,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超填糊剂的吸收率高达92.31%,对照组的吸收率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治疗感染性牙根管的临床疗效较好,操作方便。
- 崔娟娟韩晓兰王飞陶小珍顾梦捷
- 关键词:VITAPEX糊剂疗效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伤后第3 天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RPR)在严重烧伤患者预后中的判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符合重度以上烧伤标准的成年患者325例,检测患者伤后第3 天RDW 和血小板计数.根据患者伤后第3 天RPR 中位数值将其分为高RPR(RPR ≥ 0.124)组和低RPR(RPR 〈 0.124)组,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严重程度、是否有吸入性损伤等指标的数据,采用Kaplan-Meier 法分析严重烧伤住院期间生存率并将结果带入Cox 回归分析,同时绘制61 例死亡患者ROC 受试者工作曲线,探讨伤后第3 天RPR 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作用.结果:伤后第3 天高RPR 组和低RPR 组在严重烧伤住院期间生存率分别为70.2%(118 例)和93.0%(146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 回归分析提示伤后第3 天RPR 为预测烧伤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398,95% 置信区间: 0.2000.794,P〈0.01).对61 例死亡患者ROC 曲线分析提示,伤后第3 天RPR 值ROC 曲线下总面积为0.776(95% 置信区间为0.706-0.846,P〈0.01).其中伤后第3 天RPR 的最佳阈值为0.192 时敏感性62.3%,特异性86.3%.结论:伤后第3 天RPR 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预测有临床意义.
- 邱乐程浩王超刘晟王飞陈旭林
- 关键词:烧伤预后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
-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深度烧伤和外伤后软组织缺损19例被引量:4
- 2015年
- 下肢是深度烧伤和外伤的高发区,往往软组织损伤重,缺损面积大,常常有肌腱和骨骼的外露,通过换药或皮片移植治疗通常无法治愈创面,是我们烧伤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对伴有肌腱和骨骼外露的小腿及足部缺损提供满意的创面覆盖仍然是一个挑战,由于局部皮肤肌肉的缺乏,
- 许建洋陈旭林刘晟王飞王永杰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外伤后皮瓣修复动脉穿支创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