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铮
- 作品数:11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东北主要粳稻品种品质的若干性状被引量:13
- 2009年
- 以东北地区5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对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做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率偏高是制约东北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龙稻3的优质米达标率最高,6项重要指标达到了国家部颁优质米1级指标;长白9的碾磨品质最好;莎莎妮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最小;龙稻3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成分分析仪显示的食味值高;沈稻1的品尝食味值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率、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的水稻品种的品尝综合食味值较高,但垩白率偏高,整精米率偏低。
- 王术王薇王伯伦黄元财贾宝艳于洪兰王铮张悦
- 关键词:粳稻
- 不同水稻品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比较被引量:24
- 2003年
- 在大田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 ,探讨了灌浆期和成熟期各品种叶绿素含量、气孔阻力、蒸腾速率以及光合速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新品种沈农8801生育后期光合特性较为理想 ,具有较大的叶面积指数。
- 王术王伯伦黄元财王铮陈长卿
- 关键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粳稻叶面积指数蒸腾速率气孔阻力
- 东北粳稻穗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2025年
- [目的]水稻(Oryza sativa L.)穗部性状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解析其遗传机制对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挖掘调控粳稻穗部形态的关键遗传位点及功能基因,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410份粳稻材料作为供试材料,系统测定穗长、一次/二次枝梗数等穗部形态和结构指标,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定位显著关联位点,结合单倍型分析和PARMS标记基因分型验证候选基因功能。[结果]共鉴定到7个显著QTL位点(qPW2、qGNP3、qPW6/qTGW6、qPL8、qPBN8/qTGW8、qPL9和qTGW9),筛选到GW6a、DEP1等10个候选基因。单倍型分析表明,GW6a不同单倍型在穗重与千粒重表型上存在显著分化,DEP1单倍型间穗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基于分子标记的基因分型验证GW6a和DEP1的优势等位基因型。[结论]发现GW6a和DEP1的等位变异分别与穗重及穗长存在显著遗传关联,基于PARMS标记构建的基因分型体系可高效筛选穗型优势等位基因。研究成果为东北粳稻穗型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可验证的遗传靶点,通过多基因聚合策略可优化穗部结构,推动高产智能育种技术发展。
- 陈宏伟商文奇吕桂兰马秀芳王铮王先俱马作斌
- 关键词:水稻种质资源穗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辽宁省中晚熟期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及主成分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对27份辽宁省中晚熟期粳稻品种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碾米品质的国标优质一级标准达标率很高,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国标优质标准达标率也比较高;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国标一级达标率均较低,分别是15.4%、11.5%。在选出的5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成分因子中,碾米品质与外观品质的联合因子、外观因子与营养因子的联合因子的贡献率占到63.0%,为主要因子。我省中晚熟品种的品质育种,应注重整精米率、粒型的选择,可降低垩白性状,增强适口性,从而达到提高稻米品质的育种目标。
- 张悦王铮韩勇刘军姜秀英王丽
- 关键词:品质性状主成分
- 栽培方式对沈农8801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 2004年
- 采用5种行距和3种穴距,研究了水稻新品种沈农8801的高产高效益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沈农8801宽窄行稀植栽培穴40+20雪cm×穴15~20雪cm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超稀植栽培40cm×20cm、密植栽培30cm×10cm和高度密植栽培20cm×10cm。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穗大并不影响籽粒增重,这是宽窄行稀植增产的原因之一。宽窄行稀植栽培单穴叶面积增长较快,成熟期仍有较大的绿叶面积,在具有较大干物质积累的基础上,又具有较大的谷草比,是高产的关键。
- 王术王伯伦黄元财王铮戴俊英
- 关键词:栽培方式水稻
-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推广技术经济分析
- 为了充分发挥水稻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和地区资源优势,以辽粳294、辽粳9号和辽星1号为代表品种,并以沈稻系列品种为对照,分析了新品种的产量、品质、生育特性和推广的组织措施、栽培技术、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 辽粳294、辽粳9...
- 王铮
- 关键词:水稻
- 文献传递
- 有效微生物群(EM)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03年
- 500倍液EM浸种和250倍液EM秧苗喷施 ,是目前水稻生产上最为理想的使用方法 ,能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以及α -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秧苗素质好。
- 王术戴俊英王伯伦顾宜晴王铮
- 关键词:有效微生物群EM水稻秧苗素质发芽势Α-淀粉酶
- 不同水稻品种灌浆特性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以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的产量特性和灌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不同水稻稻品种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辽粳294、辽优20、辽粳326和沈稻3号的产量较高,奥羽316的产量最低。沈稻3号、辽粳294和辽优20等3个品种的灌浆特性表现为明显的同步灌浆型,而奥羽316和辽粳326的灌浆特性表现为异步灌浆型。强、弱势粒间在起始灌浆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水稻籽粒的灌浆速率和充实度在品种间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粒位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品种灌浆快、充实好,而强、弱势粒异步灌浆型品种则相反。
- 李静王术王伯伦于洪兰黄元财贾宝艳王铮张悦
- 关键词:水稻灌浆
- 辽宁省主要稻区水稻新品种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对2008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中熟、中晚熟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有些品质性状在协调上存在较大矛盾;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39个品种大致分为8类,其中第1、第3类所包含品种占总数70%以上,且品质综合水平较高,多数中熟品种品质因为垩白性状值较小而优于中晚熟品种;辽宁主要稻区水稻新品种在品质育种上仍应以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为重点。
- 姜秀英于永梅王铮韩勇刘军张悦
- 关键词:水稻偏相关主成分
- 沈阳地区高产水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1年
- 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群体存在穗粒矛盾。穗数与产量间关系呈抛物线形 ,在辽宁沈阳地区水稻每公顷最适穗数在3.0×106~3.8×106之间。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与产量均呈直线线性相关 ,但增产效果不同。
- 王术秦志列于建波谢晓东王立新王铮陈长卿
- 关键词:农艺性状水稻群体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