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琳

作品数:21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华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方言
  • 4篇使役
  • 4篇安阳方言
  • 3篇习得
  • 3篇华裔学生
  • 2篇动词
  • 2篇语法化
  • 2篇清中叶
  • 2篇习得研究
  • 2篇南北方言
  • 2篇介词
  • 2篇晋语
  • 2篇课本
  • 2篇教学
  • 2篇法化
  • 2篇副词
  • 1篇调查问卷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对外汉语教学
  • 1篇行动者网络

机构

  • 14篇北京华文学院
  • 9篇中山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21篇王琳
  • 3篇李炜
  • 1篇黄燕旋
  • 1篇李丹丹
  • 1篇王芳

传媒

  • 3篇海外华文教育
  • 3篇汉语学报
  • 2篇中国语文
  • 2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语言战略研究
  • 1篇语言研究
  • 1篇殷都学刊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华文教学与研...
  • 1篇语言科学
  • 1篇对外汉语研究
  • 1篇国际汉语学报
  • 1篇世界华文教学
  • 1篇第四届两岸华...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论“我唱给你听”
2019年
论文针对部分学者把"我唱给你听"看作使役句的观点,指出此观点的立论基于两点:一是汉语中没有"Vd+N3+给+N2"句式;二是"给"在"Vd+N3+给+N2+V2"句式中作使役动词"让(叫)"用。本文结合清代官话语料及相关方言事实,对上述两点进行质疑,提出"我唱给你听"是模拟给予句加挂动词,仍属复杂给予句,其中"给"是标记接受者的弱化动词,不是使役动词。
李炜黄燕旋王琳
关键词:使役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多主体协同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当前国际中文教育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各方行动者参与建构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合作网络的过程中,需从中观视角将问题、目标、结果导向有机结合,分析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多主体协同过程及其网络运行内在机理。通过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探究建构国际中文教育“主体共立、利益共享、行动共振”的多主体协同网络并剖析其运行机制,提出以完善的政策体系统筹多主体协同、以“外力扶持+内生发展”双向发展模式引导多主体协同、以内外循环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多主体协同、以数字化信息技术融通多主体协同、以共创平台融合多主体协同、以共同体价值理念引领多主体协同的优化路径,可以为构建多主体、多模式、多层次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王琳李丹丹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理论
使役“给”的偏误及其教学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基于对北京语言大学的动态作文语料库、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中使役"给"的偏误分析,发现欧美学习者习得表使役"给"的效果较好,而东南亚国家(泰国、越南、柬埔寨等)的学习者习得表使役的"给"的效果不甚理想。后者常常使用"给"表致使义。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从汉语本体、留学生习得汉语的角度以及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缺失等方面,探讨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总结出对教学及教材编写方面的建议。本文从二语习得的视角证明了使役范畴下位的分类方式在实践上的价值。
王琳
关键词:使役偏误
《元曲选》宾白的与事介词及相关问题
2024年
《元曲选》宾白中可以通表与事范畴三大类关系的介词除了“与”外,还有“替”“和”等,这些介词的语法化路径有三条:受益→指涉→相与、相与→指涉→受益、指涉→相与→受益,其“殊途同归”的演化动因是由于受到外因类化和“词义感染”的作用。至迟在明代,南方文献中已经有可整体替代“与”的介词,而北方文献表达与事范畴则朝着分工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元曲选》宾白中与事介词的表现,可以推断其地域属性和写作时期。
范培培王琳李炜
关键词:《元曲选》宾白语法化
安阳方言中表达实现体貌的虚词——“咾”、“啦”及其与“了”的对应关系被引量:13
2010年
安阳方言的"咾1"、"咾2"、"啦1"、"啦2"和"啦1+2"表示实现体貌,文章在描写它们的基础上,讨论普通话中的歧义句在安阳方言中的分化,然后与晋语及周边方言进行比较,兼及汉语史,最后从类型学角度与现代闽语作比照,试图探索它们之间的语源关系。
王琳
关键词:安阳方言
基于调查问卷的泰国华裔学生两种能性结构习得研究
2016年
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两种能性结构的习得方面,泰国华裔学生的掌握情况呈现出逐级递升的状态,但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会”“能”“可以”及可能补语的习得顺序及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别.从平均偏误率来看,“会”和“可以”的掌握程度较好,而“能”和可能补语的掌握程度相对较差.因此,后两者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分析偏误原因的基础上,考察了教学大纲及教材中对能愿动词“能”“会”“可以”及可能补语的选取与排序.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王琳王芳
关键词:习得
法国华文教育的新发展及其困境——以法国新兴华文学校为例被引量:6
2020年
法国华文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21世纪以来法国出现了一股学习华文的热潮,华文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欧洲华文教育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分析法国华文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其发展的内外因素,指出目前法国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王琳
关键词:影响因素
琉球官话课本的使役标记“叫”、“给”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12
2013年
琉球官话系列课本表达使役的"叫"和"给"分工有别,互补分布。在统计考察历史语料的基础上,联系现代南北方言使役义的表达方式,发现琉球官话课本中的使用情况与清中叶以降的南方文献一致,而与北方文献存在差别;这种类型上的差别也存在于现代南北方言中,即南方方言与给予动词同形的词表示容任类使役,不表令致类使役;北方方言则令致类、容任类使役使用同一语法标记。在此基础上,提出使役范畴二分为令致类和容任类使役的必要性,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问题。
王琳李炜
安阳话“当么”与“敢”的语法化及主观化被引量:9
2009年
安阳话中"当么"和"敢"是两个有代表性的情态副词,在与其它方言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本文梳理汉语史上这两个词的流变,并分析其主观化的表现及语法化的机制。
王琳
关键词:语法化主观化情态副词
清中叶琉球官话课本使役与被动范畴的考察被引量:4
2013年
清中叶琉球官话系列课本中使役与被动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关系:表使役范畴的下位范畴容任类使役的"给"兼表被动,而表使役范畴的另一下位范畴致令类使役的"叫"则不表被动。同时,在具有南方方言特征的语料和现代南方方言中,给予动词兼表容任类使役及被动,但却不表致令类使役。琉球官话课本与具有南方方言特征的语料和现代南方方言在使役与被动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一致性,而与北方方言特征的语料和现代北方方言使用同一个标记表示使役、被动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讨论并解释了现代汉语使役范畴下位范畴容任类使役与被动范畴的密切关系。
王琳
关键词:使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