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 作品数:20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生物学更多>>
- 抗HIF-1α肺腺癌人源单链抗体的筛选和初步鉴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从单链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的抗HIF-1α肺腺癌人源单链抗体(scFv),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先后以肺腺癌细胞A549、HIF-1α为抗原,通过"吸附-洗脱-扩增"从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抗体,感染大肠杆菌HB2151,实现可溶性抗体的表达,ELIS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抗原-抗体结合活性,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可溶性抗体表达和相对分子质量。结果经筛选后,单链抗体得到富集。随机选取10个克隆,ELISA检测5个与HIF-1α抗原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50%。免疫细胞化学表明抗体与A549细胞特异性结合。SDS-PAGE、Western blot证明单链抗体成功可溶表达,且相对分子质量在30×103左右,ELISA显示其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利用单链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成功获得特异性抗HIF-1α的肺腺癌人源单链抗体。
- 王洁李建国庞华彭志平李少林
- 关键词:噬菌体抗体库单链抗体HIF-1Α肺腺癌
- ^(18)F-FDG-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18F-FDG-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高度怀疑为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或排除MM。患者行18F-FDG-PET/CT检查并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66例患者中59例(89.39%)经病理学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PET灵敏度为98.31%,特异度为85.71%,正确诊断指数为0.8402;CT灵敏度为96.61%,特异度为85.71%,正确诊断指数为0.8232;PET/CT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83.33%,正确诊断指数为0.8333。在59例MM患者中共发现635处病灶,其中CT查出病灶572处(90.08%),PET查出病灶593处(93.39%),PET/CT重合病灶530处(83.46%)。结论:18F-FDG-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可以用于病灶的定位和计数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导临床工作。
- 李剑秋管丽丽王洁吕志祥徐耀红庞华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新型示踪剂PET/CT及新型代谢参数在卵巢癌诊断和术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68Ga-DOTA-FAPI-04 PET/CT和 18F-FDG PET/CT对卵巢癌诊断价值的研究和比较 目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
- 王洁
- 关键词:卵巢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放射性示踪剂肿瘤细胞减灭术预后评价
- 首次^(131)I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讨论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手术后首次放射性碘(radioiodine,RAI)治疗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大剂量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的患者88例,分为清甲治疗成功组与未成功组,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率法筛选影响因素,并做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治疗前甲状腺摄碘率(radioactive iodine uptake,RAIU)、淋巴结转移、肺转移是影响首次清甲治疗疗效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RAIU及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首次清甲治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首次清甲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有RAIU、淋巴结转移、肺转移,其中RAIU、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更为明显。
- 许璐庞华刘琼管丽丽王洁李文波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放射性同位素影响因素
- 受侵区域PET-CT扫描对淋巴瘤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受侵区域PET-CT扫描对淋巴瘤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初诊淋巴瘤患者采用R-CHOP方案化疗,在化疗6个周期后行全身和受侵区域的PET-CT扫描。按照化疗前PET-CT扫描结果确定受侵区域,比较全身和受侵区域PET-CT扫描在临床分期、疗效评价、辐射剂量、扫描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全身与受侵区域PET-CT临床分期结果完全一致,全身和受侵区域PET-CT临床分期与Ann Arbor临床分期符合率为95.9%(94/98)。全身PET-CT扫描显示CR 68例,PR 26例,SD 1例,YD 3例,受侵犯区域PET-CT扫描显示CR 68例,PR 24例SD 2例,PD 4例,全身和受侵区域PET-CT扫描对CR的评价一致。在68例CR患者中受侵区域PET-CT扫描CT、PET、PET-CT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全身PET-CT扫描,扫描时间均显著少于全身PET-CT(P<0.05)。结论:化疗后临床疗效为CR患者受侵区域PET-CT扫描结果与全身PET-CT扫描一致,并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扫描时间;对于疗效为PR、SD、YD患者,则应行全身PET-CT扫描评价疗效。
- 王洁庞华敬兴果段东许璐
- 关键词:淋巴瘤临床疗效
- 抗CCR7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初步鉴定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CCR7单链融合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检测。方法PCR检测大肠杆菌中ScFv基因插入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SfiI和NotI双酶切质粒的结果;分别以乳腺癌细胞及CCR7多肽片段为靶抗原对抗体库进行4轮和3轮筛选富集。将阳性克隆转化E.coliHB2151进行可溶表达。抗体亲和层析纯化后,经Western blot鉴定,通过ELISA法检测可溶性ScFv抗体的免疫活性。免疫细胞化学和放射免疫显像鉴定scFv抗体与乳腺癌细胞结合的特异性。结果ScFv基因插入率为90%(18/20),双酶切鉴定检测到目的条带。经4轮细胞筛选,3轮抗原筛选抗CCR7抗原的噬菌体抗体得到了明显富集,在E.coliHB2151中实现可溶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获得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4ku左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与放射免疫显像均证实单链抗体与表达CCR7的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获得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抗CCR7单链抗体。抗体在体内体外均与肿瘤细胞表达特异抗原结合。
- 樊春波李少林彭志平罗弋曹辉王洁
- 关键词:噬菌体抗体库单链抗体CCR7淋巴结转移抗体筛选
- ^(18)F-FDG PET/CT对碘-131难治性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对碘-131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02例患者,根据放射性碘治疗反应及病情进展特点分为难治性DTC组(n=53)与敏感性DTC组(n=49),对所有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检查,记录甲状腺床及颈部淋巴结区域阳性率、病灶形态、边界特征、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全身远处转移灶检出率及分布特点,分析^(18)F-FDG PET/CT量化参数对难治性DTC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难治性DTC组的甲状腺床及颈部淋巴结区域阳性率、病灶形态不规则比例、边界模糊比例、全身远处转移检出率及原发灶和转移灶SUV_(max)均高于敏感性D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转移灶SUV_(max)截断值分别为2.81、4.15时,鉴别难治性DTC效能最高,约登指数分别为0.642、0.48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785,灵敏度分别为88.68%、83.02%,特异度分别为75.51%、65.31%。结论:难治性DTC患者的甲状腺床及颈部淋巴结区域阳性率高,病灶形态多呈不规则、边界模糊,全身远处转移检出率高且原发灶和转移灶SUV_(max)高。^(18)F-FDG PET/CT对难治性DTC方面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可指导临床治疗。
- 吕志祥庞华程刚王洁陈祥华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 SPECT/CT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病灶评估中的价值
- 王洁庞华敬兴果段东
- 药物预防妇科术后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药物及其使用时间预防妇科术后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和...
- 王洁
- 关键词:妇科手术术后血栓形成药物干预
- 比较^(18)F-氟代胆碱PET/CT、^(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及超声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比较^(18)F-氟代胆碱(FCH)PET/CT、^(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CT及超声(US)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HPT患者,术前2个月内均接受^(18)F-FCH PET/CT、^(99)Tc^(m)-MIBI SPECT/CT及US检查;以术中及术后病理结果为参考,评估并比较各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于34例共切除90处甲状旁腺病灶,病理证实其中81处为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组织,7处为甲状腺组织,2处为淋巴结。^(18)F-FCH PET/CT诊断HP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5.19%(69/81)、100%(55/55)、100%(69/69)、82.09%(55/67)及91.18%(124/136),^(99)Tc^(m)-MIBI SPECT/CT分别为74.07%(60/81)、90.91%(50/55)、92.31%(60/65)、70.42%(50/71)及80.88%(110/136),US分别为65.43%(53/81)、98.18%(54/55)、98.15%(53/54)、65.85%(54/82)及78.68%(107/136)。^(18)F-FCH PET/CT诊断HPT的效能高于^(99)Tc^(m)-MIBI SPECT/CT和US(Z=2.290,P=0.022;Z=2.496,P=0.013)。结论^(18)F-FCH PET/CT、^(99)Tc^(m)-MIBI SPECT/CT及US 3种方法中,^(18)F-FCH PET/CT诊断HPT的效能最高。
- 王洁庞华夏铸雷成明贾建华
-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发射型计算机18F氟脱氧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