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敏

作品数:10 被引量:163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气化
  • 4篇流化
  • 4篇煤焦
  • 3篇循环流化床
  • 3篇流化床
  • 2篇动力学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蒸气
  • 2篇气化炉
  • 2篇热解
  • 2篇热解条件
  • 2篇值模拟
  • 1篇氮吸附
  • 1篇动力机械
  • 1篇动力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循环流化床锅...
  • 1篇运行特性
  • 1篇三维数值模拟
  • 1篇水冷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山...
  • 1篇无锡华光锅炉...
  • 1篇石川岛播磨重...

作者

  • 10篇王明敏
  • 8篇岳光溪
  • 6篇吕俊复
  • 6篇张建胜
  • 2篇刘青
  • 2篇吴玉新
  • 2篇吴晋沪
  • 2篇张守玉
  • 1篇杨海瑞
  • 1篇马素霞
  • 1篇张海
  • 1篇凌晓聪

传媒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煤炭转化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动力工程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性能的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随着压力等级和容量的增加,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性能预测受到重视。该文采用单颗粒物料循环精细模型和传热半经验模型对135MWe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部分负荷性能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际运行结果进行比较。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吻合颇好,表明该模型是可靠的。
王明敏吕俊复杨海瑞杨海瑞张建胜凌晓聪岳光溪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循环流化床
煤焦加压气化动力学热重实验研究
王明敏
关键词:煤焦水蒸气加压气化动力学
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平衡和运行中的物理现象被引量:13
2004年
循环流化床中的物料平衡是循环床燃烧的核心和基础,对于循环床的运行很重要。本文给出了循环流化床稳态下的物料平衡模型,讨论了影响物料平衡的因素,采用该模型计算了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循环物料流率、排渣物料流率和飞灰物料流率及其粒度分布,并分析了在物料平衡影响下的循环流化床运行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的内在原因,如"床质量"和循环床用分离器特性等,量化说明了理论界和工业界存在的一些问题。
马素霞王明敏岳光溪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物料平衡物理现象
用简化PDF模型对气化炉运行特性的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应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FLUENT对某化肥厂Texaco水煤浆气化炉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采用贴体网格,简化PDF方法模拟湍流燃烧,编制UDF分别考虑了焦炭同O2、H2O、CO2和H2的反应。计算考察了改变水煤浆浓度及[C]/[O]原子比等重要参数对气化炉运行特性的影响。焦炭仅同氧气反应时的转化率为32%,而总转化率为95%,说明焦炭同H2O、CO2和H2的异相反应在气化过程中占重要作用;煤粉粒度越大,碳转化率越低,粒度为175μm时,碳转化率仅为72%;气化温度是影响气化反应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水煤浆浓度的增高,CO摩尔分数明显升高、H2O和CO2摩尔分数明显降低,H2摩尔分数略有降低。随着[O]/[C]原子比的增加,H2摩尔分数明显降低,CO和CO2摩尔分数几本不变。出口温度和碳转化率随煤浆浓度和[O]/[C]原子比的增加而增高。冷煤气效率随煤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随[O]/[C]比的增加会在1~1.05之间出现峰值。
吴玉新张建胜王明敏岳光溪吕俊复
关键词:数值模拟煤气化运行特性
国产220t/h水冷方形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经验
第一台水冷方形分离器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于2001年底在威海热电厂顺利投产.本文介绍了该锅炉的结构特点.半年的运行实践,显示了该炉良好的可靠性.该炉运行平稳,物料循环系统工作正常,炉膛和返料装置没有出现结焦的现象性...
王明敏吕俊复刘建胜刘青岳光溪沈解忠苏小平朱晓峰张毅均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锅炉结构特点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盖式风帽
一种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盖式风帽,涉及布风装置中一种风帽的结构设计。该风帽由主风管、帽盖和底盆共同构成,在主风管上至少设有两个喷口。所述的帽盖套在主风管外部,与主风管顶部连接或支撑在底盆上,帽盖内壁与主风管外壁形成出风通道...
吕俊复王明敏岳光溪刘青张海
文献传递
热解条件对煤焦结构及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0
2007年
在不同热解条件下制得5种煤焦,考察了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对煤焦结构性质及CO2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其中4组煤焦由神木煤和华亭煤在1100℃和1500℃常压沉降炉中快速热解制得,还有1组煤焦在固定床中以10℃/min加热到900℃,并停留30min得到.慢速热解煤焦孔隙结构不发达,BET比表面积仅为1.58m2/g,而快速热解煤焦存在大量的微孔和中孔结构,得到的比表面积要大得多,但随热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煤焦与CO2在0.1MPa和3.1MPa系统压力下的反应速率均随热解终温的升高而减小,但与慢速热解煤焦的结构性质无法直接关联.热解温度对煤焦炭微观结构及矿物质催化性能的影响导致了反应活性的下降.
王明敏张建胜张守玉吴晋沪岳光溪
关键词:热解条件煤焦结构CO2气化反应活性
热解条件对煤焦比表面积及孔隙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6
2008年
在固定床反应器与高温沉降炉中由神木煤和华亭煤制得6组煤焦,考察了升温速率、热解温度对煤焦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的影响.煤粒在固定床中的升温速率为10 K/min,热解终温900℃;在高温沉降炉中升温速率大于1 000 K/s,热解终温为1 100℃和1 500℃,煤焦的孔隙结构采用低温氮吸附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快速热解煤焦的比表面积远大于慢速热解煤焦,并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挥发分在析出慢时易堵塞孔隙,而热解温度升高使快速热解煤焦的部分微孔转变为中孔和大孔,从而减小比表面积.
王明敏张建胜张守玉吴晋沪岳光溪
关键词:煤焦热解条件比表面积孔隙分布氮吸附
煤焦与水蒸气的气化实验及表观反应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5
2008年
在Thermax500型热重分析仪上对褐煤煤焦与水蒸气的气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n级速率方程和Langmuir-Hinshelwood(L-H)速率方程考察了反应气体分压的影响。实验系统压力为0.1和0.6MPa,其中0.1MPa下水蒸气浓度分别为5%,10%和20%,0.6MPa下的水蒸气浓度为20%。气化反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温度分别为850、875、900、925、950和1000℃。实验发现,反应速率随温度和压力的增大而加快,900℃以下为化学反应控制区,不同压力下的表观活化能数值接近,而900℃以上由于受到扩散阻力的作用,表观活化能不同程度降低。采用n级速率方程计算得到褐煤煤焦与水蒸气的反应级数n为0.34,活化能E为153.7kJ·mol-1,采用L-H方程得到活化能为207.1kJ·mol-1,其速率方程可更精确地描述水蒸气压力的影响。
王明敏张建胜岳光溪吕俊复须田俊之高藤誠
关键词:褐煤水蒸气气化动力学
简化PDF模型对Texaco气化炉的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48
2007年
应用商业CFD软件Fluent建立气化过程热态模型,对某化肥厂Texaco水煤浆气化炉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中采用简化PDF模型描述炉内的化学反应,将水煤浆看作燃料流,氧气看作氧化剂流;根据对冷态流场的计算,采用六面体结构网格为主的网格划分;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封闭湍流方程;dpm模型考察气体和颗粒相耦合;随机轨道模型对颗粒相进行追踪,P-1辐射模型计算炉内辐射特性;同时编制UDF函数模拟焦炭和O2、H2O、CO2以及H2的颗粒异相反应。通过与工业数据的对比,证明该模型能够真实反应气化炉内的物理特性,同时表明工业炉内的同相反应基本达到化学平衡。
吴玉新张建胜王明敏岳光溪吕俊复
关键词: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