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 作品数:9 被引量:139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RCC1和BRCA1表达与铂类化疗敏感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但其有效率仅20%~40%,其较低的化疗有效率与肿瘤耐药相关。研究NSCLC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eision repair cross-compietionl1,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mRNA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009-03-01-2011-04-16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收集的98例晚期NSCLC患者中ERCC1和BRCA1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含铂联合治疗方案化疗耐药性的关系。结果检测98例患者中ERCC1和BRCA1mRNA的相对表达量,其中位数分别为0.048和0.011,四分位间距IQR分别为0.0058和0.001。ERCC1mRNA的高表达率为56.1%(55/98),其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CA1mRNA的高表达率为64.3%(63/98),其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RCC1mRNA低表达组GP方案化疗客观缓解率为48.8%(21/43),而在高表达组化疗客观缓解率为29.1%(16/5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P=0.045;在BRCA1mRNA低表达组GP化疗客观缓解率为57.1%(20/35),在高表达组GP化疗客观缓解率为28.6%(1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P=0.005;ERCC1和BRCA1 mRNA联合低表达组中GP化疗客观缓解率为70.4%(19/27),而其联合高表达组GP化疗客观缓解率仅为21.1%(8/38)。结论 ERCC1、BRCA1mRNA高表达患者在使用含铂化疗方案时疗效差,提示ERCC1和BRCA1 mRNA高表达NSCLC患者对铂类具有耐药性。ERCC1和BRCA1mRNA联合低表达患者在使用含铂方案化疗时有效率更高,提示应用ERCC1和BRCA1mRNA联合检测时,患者可获得更大的益处。
- 徐向勇王清许平王旭
- 关键词: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乳腺癌易感基因1
- 激光测量炉体上涨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测量炉体上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各步骤:分别在高炉平台的多个方向设置固定点,并做标记;依次将激光测量仪放在步骤A的各个固定点上,以角度为零的激光束对准高炉外壁对应位置进行照射,并在照射点做标记,以...
- 申波唐启荣王佩文王旭王磊王涛汪勤峰王亚力
- 文献传递
- 激光测量炉体上涨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测量炉体上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各步骤:分别在高炉平台的多个方向设置固定点,并做标记;依次将激光测量仪放在步骤A的各个固定点上,以角度为零的激光束对准高炉外壁对应位置进行照射,并在照射点做标记,以...
- 申波唐启荣王佩文王旭王磊王涛汪勤峰王亚力
- 文献传递
-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 纪光伟吴远志王旭潘华雄李聘杜万英祁志黄安张利伟张丽陈文刘光华徐晖李全袁爱华贺小萍梅国华
- 为探讨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关系,武钢二医院纪光伟等医师于1999年5月至2001年10月进行了实验和临床研究。将240只大白鼠分成100、102、105和108组,分别用电刀和普通手术刀(冷刀)制造腹部手术的动物...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频电刀腹部切口
- 一种托辊支撑架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辊支撑架,包括支撑架和托辊,其特征在于支撑架由底座和间隔设于底座上的两支撑块构成,两支撑块上端设有凹槽,托辊通过其上的轴置于凹槽内。可方便地根据生产需要适时安装、更换托辊或支撑块,在对铸坯实施有效支撑...
- 王旭王树光方丽华吴永红苏华林
- 文献传递
- ERCC1基因多态性和蛋白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TP化疗疗效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基因多态性与表达情况与多西他赛+顺铂(TP)化疗方案疗效关系。方法分别用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RCC1基因C8092A位点和C118T位点基因型,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与TP的化疗疗效关系。结果 ERCC1的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多态性均与顺铂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个位点组合分析,同为CC基因型患者疗效的有效率高于非同为CC基因型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关系,C8092A位点的CC、CA+AA基因型的中位PFS分别为4.9月、4.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18T的CC、CT+TT基因型的中位PFS分别为4.4月、4.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RCC1表达阴性患者中TP疗效总有效率(48.6%)显著高于阳性患者(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阴性患者中位PFS(5.0月)显著高于阳性患者(3.8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CC1基因C8092A和C118T基因多态性TP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关系,C8092A位点CC基因型的患者有较长的PFS;ERCC1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TP化疗方案的预后因素之一。
- 徐向勇许平王旭王清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核苷酸多态性
- 高频电刀对胆系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对胆系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2 0 0例胆系手术病人分为电刀组 (n =76)、电凝组 (n =72 )、对照组 (n =5 2 ) ,其中 ,电刀组剖腹时用高频刀切割组织 ,并用电凝止血。电凝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 ,用电凝止血。对照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 ,用丝线打结止血观察 3组病人术后切口愈合的情况。结果 电刀组有 15例 ( 19.74% )、电凝组 13例( 18.0 6% )、对照组 3例 ( 7.69% )切口愈合延迟。经统计学处理 ,电刀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χ2 =4.98,P <0 .0 5 ) ,电凝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χ2 =4.0 6,P <0 .0 5 ) ,电刀组和电凝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χ2 =0 .0 68,P >0 .0 5 )。结论 高频电刀可使胆系手术切口愈合延迟率明显增加。因此 ,对胆系手术不宜使用电刀进腹 ,以免增加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但在切除胆囊时可以使用电刀 ,以减少出血 ,节约手术时间 ,并无腹腔内感染的发生。
- 纪光伟吴远志黄安王旭张利伟刘光华徐晖
- 关键词:高频电刀胆系手术愈合
- 腹壁切口感染对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感染对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 12 0只Wistar大鼠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0只 ,前 3组动物分别按 1× 10 2 cfu/ml、1× 10 5 cfu/ml、1× 10 8cfu/ml的浓度将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定量混合液 0 .2ml分别注入切口皮下 ,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 ,建立腹部切口感染的动物模型。术后第 8天处死动物 ,观察和比较 4组动物的切口粘连情况。结果 低、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 81.48%、86.67%、90 .0 0 %和 50 .0 0 % ;粘连率分别为 53 .3 3 %、60 .0 0 %、70 .0 0 %和 2 6.67% ,经 χ2 检验 ,低浓度组与对照组腹腔粘连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 ;而低、中、高浓度组之间的腹腔粘连率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结论 腹壁切口感染可使腹膜粘连的发生率增高 ,而与细菌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关系。
- 纪光伟杜万英吴远志潘华雄李娉王旭祁志张丽贺晓萍袁爱华张利伟梅国华
- 关键词:腹壁切口感染腹腔粘连术后并发症腹部手术
- 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被引量:10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 2 4 0只大鼠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2组 ,分别用电刀和普通手术刀制成腹部手术的动物模型 ,用生理盐水 (10°) ,以及 10 2 、10 5和10 8浓度的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定量混合液 0 .2ml分别注入皮下 ,以观察电刀和冷刀在不同浓度细菌存在的条件下对切口感染的影响。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随机将2 2 0例腹部Ⅱ类以上手术的患者分为电刀组 (93例 )、电凝组 (5 5例 )、对照组 (72例 )。其中 ,电刀组剖腹时用高频电刀切割组织 ,并用电凝止血。电凝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 ,用电凝止血。对照组用普通手术刀剖腹 ,用丝线打结止血。观察 3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情况。结果 实验显示除 10 0 组外 ,其他各组使用电刀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 ,10 2 组、10 5组和 10 8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10 0 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临床观察发现 ,电刀组有 16例 (17.2 0 % ) ,电凝组有 9例 (16 .36 % ) ,而对照组 2例 (2 .86 % )切口愈合延迟。电刀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 =8.5 7,P <0 .0 1) ,电凝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5 .6 6 ,P <0 .0 5 ) ,电刀和电凝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 纪光伟吴远志王旭潘华雄李娉杜万英祁志黄安张利伟张丽陈文刘光华徐晖李佺袁爱华贺晓萍梅国华
- 关键词:高频电刀腹部切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