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均梅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日照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耐药
  • 3篇细菌
  • 3篇耐药性
  • 3篇检验科
  • 3篇病原
  • 3篇病原菌
  • 2篇血培养
  • 2篇碳青霉烯
  • 2篇青霉烯
  • 2篇细菌耐药
  • 2篇细菌耐药性
  • 2篇基因
  • 2篇杆菌
  • 2篇标本
  • 2篇肠杆菌
  • 1篇蛋白
  • 1篇底板
  • 1篇电路连接
  • 1篇电源
  • 1篇动脉

机构

  • 15篇日照市中医医...
  • 2篇青岛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篇王均梅
  • 6篇郑楠
  • 3篇李建新
  • 2篇战玉喜
  • 2篇朱元祺
  • 2篇张峰
  • 1篇胡翊群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临沂医学专科...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345例女性HPV感染状况及亚型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于日照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特征,为宫颈癌早期筛查防治、疫苗接种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日照市中医医院行HPV基因分型的7345名女性的检测结果,分析总体及不同年龄组的HPV感染率、基因型分布及疫苗保护的HPV基因型感染情况。结果在7345份检测标本中,检测出阳性标本1563份,阳性率为21.28%。其中来自妇科门诊的标本阳性率25.54%(1097/4295),来自健康中心的标本阳性率15.28%(466/3050),门诊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中心的标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3,P<0.05)。单一高危型感染率为11.79%(866/7345),多重分型感染率为5.62%(413/7345)。感染率最高的5种高危型依次是HPV16(3.89%)、HPV52(3.05%)、HPV58(2.06%)、HPV 53(1.97%)、HPV 31(1.54%)。HPV感染率在年龄分组分析中出现两个高峰,分别为≤20岁组(39.06%)和≥61岁组(27.24%)。HPV九价疫苗涵盖的基因型感染占比为64.43%。结论于日照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女性HPV感染率为21.28%,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青少年女性感染率最高,适龄女性推荐选择九价疫苗。
张峰王均梅郑楠张然张译壬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基因型分布疫苗
乙型肝炎患者检测HBV前S1抗原、腺苷脱氨酶及α-L-岩藻糖苷酶的临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前S1抗原(HBV preSl-Ag)、腺苷脱氨酶(ADA)及α-L-岩藻糖苷酶(AFU)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经肝活检证实的乙肝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BVpreSl-Ag及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ADA和AFU水平,并与肝活检组织炎症、纤维化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与乙肝患者组HBVpreSl-Ag、ADA和AFU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炎症较轻组ADA含量与炎症较重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炎症较轻组与炎症较重组AFU含量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与S1、S2、S3和S4各期间HBVpreSl-Ag、ADA和AFU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S1、S2、S3和S4各期间ADA含量各期间相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而AFU含量S1、S2、S3和S4各期间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preSl-Ag、ADA和AFU对乙肝患者的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战玉喜郑楠王均梅战祥彩
关键词:乙型肝炎患者腺苷脱氨酶岩藻糖苷酶肝活检组织纤维化分期
一种医疗检验科染色剂搅拌涂片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检验科染色剂搅拌涂片装置,包括主进料管,所述主进料管的一端安装有原料进口甲,所述主进料管的外表面安装有进料支管,所述进料支管有八个,所述进料支管的外表面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有四十个,所述主进料管的...
王均梅
文献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检测cTnI和hCPR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CRP)含量对诊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62例ACS患者[包括不稳定...
刘名霞王均梅周绪云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文献传递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战玉喜李建新张峰王均梅郑楠胡翊群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肾小球滤过率
一种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检验的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毒采样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检验的采样装置,包括三角支架,二号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有二号轴,二号轴的外表面滑动安装有套筒,套筒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齿环,该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检...
王均梅
文献传递
一种检验用振荡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验用振荡器,属于一种医疗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架体上分别设有水平的一号轴、二号轴和三号轴,一号轴上固定设有线辊;一号轴通过齿轮组连接三号轴;所述的架体上固定设有竖直杆,竖直杆上端设有工作台...
王均梅
文献传递
检验科如何做好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2018年
对检验科做好检验前的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之间收治的进行检验的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检验,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进行检验的8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加强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两组患者的检验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验报告准确人数为78(97.50)例,多于对照组检验报告准确人数66(82.50)例,实验组患者检验报告完整人数79(98.75)例,多于对照组检验报告完整人数65(81.25)例,实验组患者满意人数为78(97.50)例,多于对照组患者满意人数59(73.75)例,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结论:加强检验科检验前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检验报告的完整性和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治疗有效率和医院的社会声誉,值得进行推广。
郑楠王均梅张庆芸
关键词:检验科检验前
2125份血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便指导用药,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日照市中医医院2 125份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233株,阳性率为10.9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7株,占24.46%;革兰阴性杆菌174株,占74.68%。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84.2%、4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不低于80.0%;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5.85%、28.1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结论该院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具有多重药耐药性,因此应及时送检血培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候素君李建新王均梅郑楠战祥彩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目细菌的耐药基因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血培养中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肠肝菌目细菌(CRE)的耐药基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院内感染的有效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日照市中医医院2019至2023年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和EDTA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eCIM)联合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通过WHONET5.6和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产物进行测序分型。结果24855份血培养共检出病原菌3149株,阳性率约为12.7%。非重复菌株1222株,主要分布在监护室。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离率(69.39%)高于革兰阳性(G+)球菌(28.64%);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替坦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均低于5%;但对喹诺酮类、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率相对较高。人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均超过7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不超过27%。2023年首次检出5株CRE,其中4株初步判断产金属-β内酰胺酶;PCR扩增结果显示2株阴沟肠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大肠埃希菌产碳青霉烯酶,均携带NDM基因,1株阴沟肠杆菌未检出;基因测序确定耐药基因亚型为bla_(NDM-1)。结论该院血培养中G-杆菌分离率高于G+球菌,肠杆菌目细菌所占比例较高,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的耐药性;检出5株CRE,耐药基因均为blaNDM-1。临床应重视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王均梅郑楠焦玲张然张天一侯素君朱元祺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细菌耐药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