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博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意象
  • 1篇意蕴
  • 1篇隐喻
  • 1篇隐喻系统
  • 1篇寓言
  • 1篇杂糅
  • 1篇殖民主义
  • 1篇审美积淀
  • 1篇诗经
  • 1篇双语
  • 1篇双语教育
  • 1篇文学
  • 1篇无意
  • 1篇无意识
  • 1篇消解
  • 1篇历史寓言
  • 1篇陌生化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调查
  • 1篇后殖民

机构

  • 4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4篇王博
  • 1篇范武杰
  • 1篇周自高
  • 1篇杨敏
  • 1篇陈思

传媒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华夏文化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少数民族...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米》到《大鸿米店》——浅析历史寓言意蕴的消解
2013年
近年来,小说和影视携手、作家与导演"联姻"之势愈发普遍。由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米》改编的电影《大鸿米店》引起较大的争议,一直未能公映。《米》用最少的变量和最简明的逻辑讲述一个丰满的故事,其历史寓言意蕴渗透在字里行间,而《大鸿米店》只选取了人性恶的表层主题。本文将从"改‘珠’换‘线’""增枝添叶""删繁就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历史寓言意蕴如何在改编中流失。
王博
关键词:《米》《大鸿米店》消解
论后殖民视角下的当代藏族文学的陌生化张力
2013年
在后殖民主义视角的观照下,文化之间必然是不对等的关系,存在着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而文化的不平等关系使平衡的交流根本无法实现。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当代藏族文学"杂糅"的特质,而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的"杂糅"必然影响到根植于其上的文学,因而,"杂糅"成为藏族文学陌生化张力的深层动力,陌生化张力则是"杂糅"的外在表现,也是藏族文学作为"边缘文学"独具的审美特质和审美价值。
王博
关键词:藏族文学后殖民主义
《诗经》发微:麒麟意象的审美迁移
2013年
麒麟为人心营构之意象,经过千百年的审美积淀,麒麟意象已具有丰厚的审美文化内涵。从某一角度讲,麒麟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化的一个缩影。在麒麟意象的审美取向迁移过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始终,从而形成有意昧的麟文化,因而麟文化反映着一个象征隐喻系统,也反映着与这个象征隐喻系统息息相关的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
王博
关键词:审美积淀意象《诗经》隐喻系统集体无意识
青海省刚察县少数民族牧区双语教育调查
本文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牧区的四所寄宿制学校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这几所学校的藏汉双语教育的基本现状和双语教育政策实施以来的成果。调研主要针对牧区学生双语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适应及文化适应、双语教育的瓶颈...
杨敏范武杰陈思周自高王博扈永辰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育教学方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