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会彬
- 作品数:8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桂东北水岩坝钨锡矿田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 2012年
- 水岩坝钨锡矿田位于桂东北姑婆山花岗岩体西南边缘,其成矿作用与姑婆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为精确厘定其成矿年代,本文首次对烂头山矿床含钨石英脉中的白云母进行了40 Ar-39 Ar测年,获得白云母坪年龄为162.5±1.2 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62.0±1.9Ma。表明其成矿年龄为162Ma左右,与姑婆山花岗岩体主体年龄一致,为燕山早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该成果为深入认识桂东北钨锡成矿年代学格架及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 康志强冯佐海李晓峰廖家飞余勇潘会彬
- 关键词:白云母桂东北
- 广西桂林地区东部栗木花岗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被引量:37
- 2012年
- 栗木矿区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密切相关。通过对栗木金竹源与三个黄牛地区云英岩化花岗岩的年代学研究,获得2个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8.3Ma±2.4Ma和214.0Ma±5.0Ma,代表了栗木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的研究数据,栗木矿区成岩、成矿作用年龄近乎一致,应为晚三叠世同一期次岩浆作用的产物。
- 康志强冯佐海杨锋廖家飞潘会彬
- 关键词:SHRIMP锆石U-PB年龄
- 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成因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 本文通过对前人发表的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特征(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盐度、密度、成矿压力、成矿深度及包裹体化学成分)的研究,结合全岩及矿床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综合分析认为大宝山为两期...
- 潘会彬康志强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
- 从研究岩溶地下水角度分析评价岩溶塌陷的危险性——以南宁坛洛塌陷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南宁市是广西岩溶地面塌陷危害十分严重的城市之一。2012年6月2日突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分布在坛洛镇南西方向,形成塌陷坑19个,地裂缝17条,威胁62户共232人,潜在经济损失约870万元。坛洛塌陷多形成于松散盖层厚度小于15m,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0m,地下岩溶强发育的区段。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较小和水动力条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复杂为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尤以地下水的作用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坛洛地下水动态观测与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确定地下水强径流带,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危险性,为岩溶地区的岩溶塌陷危险性勘察、评价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 李海良王举平兰干江黄花群谢永彬唐志祥潘会彬
- 关键词:岩溶塌陷岩溶地下水危险性
- 西藏冈底斯带西段狮泉河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1
- 2014年
- 林子宗群火山岩广泛发育在冈底斯带的南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的火山响应,对冈底斯带南缘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对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冈底斯带的中东部,未见有冈底斯带西部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报道。对冈底斯带西部狮泉河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年波组主要包括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与流纹岩,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帕那组火山岩主要为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Sr、Ba等,与冈底斯带中东部林子宗群火山岩一致,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此外,帕那组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3.9±0.5Ma,比冈底斯带中东部帕那组形成时代更早。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具有西早东晚的特点。
- 付文春康志强潘会彬
-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年龄冈底斯带
- 粤北大宝山矿区徐屋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2
- 2014年
- 徐屋岩体位于粤北大宝山矿区南部,是区内花岗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徐屋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其成岩年龄为441.2±4.2Ma(MSWD=1.02),表明其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前人年龄数据表明,大宝山矿区存在有加里东期和燕山期2次成岩作用和1次成矿作用,且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
- 潘会彬康志强付文春
- 关键词:SHRIMP锆石U-PB年龄
- 粤北大宝山次英安斑岩中副矿物榍石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榍石是花岗岩,尤其是钙碱性花岗岩中常见的副矿物之一。利用背散射图像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对粤北大宝山矿区岩心样品(次英安斑岩)中的榍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榍石可分为岩浆榍石和次生(热液)榍石两类,其中岩浆榍石为自形至半自形,颗粒较大,具环带结构,平均w(Al2O3)=1.24%,w(TiO2)=38.10%,w(F)=0.40%;次生(热液)榍石与绿泥石等蚀变矿物共生,多呈它形,平均w(Al2O3)=2.44%,w(TiO2)=36.02%,w(F)=1.00%。榍石的不同世代、成因、副矿物组合特征等可以揭示花岗岩的形成条件、演化历史,且对判别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 潘会彬康志强杨锋付文春
- 粤北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 粤北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是我国南岭地区典型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本文在较为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全岩地球化学、SHRIMP锆石 U-Pb和辉钼矿Re-Os年代学以及矿物地球化学...
- 潘会彬
- 关键词:钼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模式找矿预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