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塞
  • 3篇急性心肌梗塞
  • 3篇梗塞
  • 2篇心导管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室
  • 2篇心室纤颤
  • 2篇心脏
  • 2篇起搏
  • 2篇起搏器
  • 2篇纤颤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电极
  • 1篇导管检查
  • 1篇电抗休克
  • 1篇电转复
  • 1篇动脉
  • 1篇心导管检查

机构

  • 10篇承德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梁臣
  • 6篇马家骥
  • 3篇刘桂芹
  • 3篇刘梅玲
  • 3篇顾连和
  • 2篇李春华
  • 1篇丁振江
  • 1篇高瑞丰
  • 1篇朱菊平
  • 1篇俞晓薇
  • 1篇黄宝晨
  • 1篇王尔松
  • 1篇孙九伶

传媒

  • 9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年份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8
  • 2篇198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要静脉插管安装起搏器的体会
1991年
1962年以来,国内已有很多医院开展了经头静脉永久性埋藏起搏器安置方法。本文在汲取他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头静脉、腋静脉解剖上的特点,认为导管经贵要静脉送至腋静脉,或导管在头静脉内。
梁臣
关键词:静脉插管头静脉导管电极血管钳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跳骤停抢救成功5例
1994年
1989年至1993年,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82例,其中有21例发生心跳骤停,经抢救心肺复苏成功5例。
丁振江俞晓薇顾连和马家骥梁臣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跳骤停抢救成功心肺复苏
磺胺与异烟肼合并用药分析
1993年
磺胺药与异烟肼合并用药能增强抗菌作用,减少肝毒性,是合理用药的一个方面。但也潜在着其它毒副作用,如引起周围神经炎、增加肾毒性及急性溶血性贫血等。因此,本文建议应以慎用或禁用为宜。
高瑞丰梁臣
关键词:磺胺药异烟肼乙酰化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48例临床分析
1989年
本文报道48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其中有典型症状者24例,非典型症状者24例,各占50%,死亡8例,占16.6%。认为,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非典型表现要熟悉,要及时描记心电图和做酶学检查。
顾连和刘梅玲刘桂芹梁臣李春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老年
Ron P型室早引起室速二例报告
1986年
自从Smirk在1949年与1960年报道R落在T上(下称RonT)现象的室性早搏可以引起猝死及以吞Dolara、Lown等发现RonT型室早可以诱发室速室颤以来,这种传统的认识近年来已遇到挑战。好多学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RonT型室早对预告室速与室颤均不敏感[1-3],而R落在P上型室早(下称Ronp)引起室速明显高于RonT型者。笔者遇到二例Ronp型室早引起室速,其中一例发生Ronp10次仅三次诱发了室速,其发作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关系密切,特报道如下。
马家骥梁臣马艳芬
关键词:室速室颤心室纤颤室早
慢性房性心动过速(附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1986年
本文报道了两例慢性持久型房性心动过速,例二口服小剂量乙胺碘呋酮后出现阵发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入院时及病程中曾数次出现阵发性房颤。本文结合文献,对慢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发病机制、心电图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进行了复习。
马家骥梁臣孙九伶
关键词:折返乙胺碘呋酮电转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安装(附2例报告)
1989年
本文报道了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的病人,经21个月的随访观察,起搏功能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结合文献,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复习。
马家骥梁臣李风廷朱菊平刘桂芹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阈值病窦综合征
非阵发性房速伴Ⅱ度—型房阻及Ⅱ度二型窦阻1例
1993年
患者男性,18岁,以心律失常、心肌炎入院。患者一年前查体时发现心动过速,无自觉症状。此次查体时,心电图异常,诊断为窦性心律、Ⅲ~0一型房室传导阻滞(Ⅲ~0一型AVB)。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
梁臣黄宝晨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电描记术
急性心肌梗塞住院后期猝死(附3例报告)
1988年
本文报道了急性心肌梗塞住院后期因室颤猝死3例。认为,广泛前壁心肌梗塞(不论CCU期有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显著且恢复较慢,酶学增高明显,入院初期有左心衰竭或心衰未能控制者,容易在住院后期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住院后期的处理应做相应调整。
马家骥刘梅玲刘桂芹梁臣李春华王尔松
关键词:猝死心室纤颤心律失常除颤电抗休克
心导管检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体会
1990年
自1953年以来,国内已有很多家医院开展心导管检查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工作。本文在汲取他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时的导管进入部位、血氧含量、压力等资料及可能发生的误差作了分析。认为,依据导管进入部位及各部位血氧含量比较。
梁臣马家骥顾连和刘梅玲
关键词:心导管检查先天性心脏病血氧含量心房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三联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