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源 作品数:35 被引量:172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防晒乳对儿童皮肤防护作用的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对儿童皮肤日晒的防护效果、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22年7-8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中心招募健康儿童,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入组3~18岁健康儿童20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A组(左侧涂抹试验品、右侧涂抹对照品)或B组(右侧涂抹试验品、左侧涂抹对照品),涂抹后进行阳光暴露活动,在阳光暴露前后对颞部、上臂伸侧和前臂伸侧部位进行皮肤测试评估。试验品为含有金盏花提取物的温和倍护防晒乳[防晒系数(SPF)50+,长波紫外线防晒系数(PA)++++],对照品为含有甘草提取物的婴儿防晒霜(SPF35,PA++)。采用双侧差异量表评估日晒后症状,采用红斑评分评估晒后红斑情况,采用MPA10多功能皮肤测试平台检测评估部位黑色素及红斑值、含水量及经表皮失水量(TEWL)。观察记录相关不良事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198例受试者完成研究及访视,男100例(50.5%),女98例(49.5%);年龄3~17(8.11±0.23)岁,A组、B组各99例。颞部、前臂伸侧和上臂伸侧日晒后对照侧症状更明显的受试者例数多于试验品侧(颞部:11例比4例,上臂伸侧:16例比2例,前臂伸侧:33例比3例),两侧频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个测试区域试验侧和对照侧红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臂和前臂部试验侧日晒后与日晒前黑色素值差值[M(Q1,Q3):-0.33(-13.00,14.17)、1.17(-10.75,12.67)]均低于对照侧[9.83(-8.50,25.00)、5.50(-4.08,21.00)],角质层含水量差值[6.53(-2.12,21.65)、7.75(-4.08,19.23)]均高于对照侧[2.35(-8.51,14.44)、1.35(-7.80,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个测试区域试验侧和对照侧日晒后与日晒前红斑值、TEWL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1例(0.51%) 王珊 焦磊 刘盈 赵牧童 申春平 肖媛媛 李丽 梁源 田晶 汪洋 马琳关键词:儿童 防晒剂 红斑 特殊表现的钙化上皮瘤4例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具有特殊表现的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特殊表现的钙化上皮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儿经手术切除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钙化上皮瘤临床表现多样,可为水疱样或蕈样等特殊表现,临床医师需注意鉴别,组织病理学可明确诊断。本病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梁源 燕丽 张立新 徐子刚 马琳儿童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进展 被引量:5 2021年 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DRESS)是一类以发热、皮疹、淋巴结大、血液系统异常和内脏器官受累为临床特征的重症药疹,同时还具有发病延迟、症状迁延及人类疱疹病毒再活化等临床特点,使其区别于其他药物反应,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可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发生在儿童群体的DRESS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之处,如致敏药物、皮疹特点、受累系统及脏器类型均异于成人;且病程短、程度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成人,预后更好等。现就儿童DRESS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梁源 马琳关键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儿童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目前一般规律使用保湿剂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部分中重度难治性患儿,需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或超说明书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然而这些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AD关键炎症因子的发现,针对白细胞介素4/13的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综述近年来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儿童AD的临床研究。 田晶 梁源 马琳关键词:儿童 生物制剂 新生儿及婴儿痤疮 2023年 在出生后1年内发生的痤疮可分为新生儿痤疮和婴儿痤疮,临床中并不罕见,但易被忽视和误诊。其发病涉及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如雄激素对皮脂腺的刺激,皮脂分泌增加及成分改变,饮食和遗传易感性等。临床表现为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炎性脓疱,少数会出现结节、囊肿、瘢痕,男性多见。新生儿及婴儿痤疮的诊断和治疗程序不同于其他年龄组,应通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防止严重瘢痕形成等后遗症,发现潜在内分泌疾病,预测青春期严重痤疮的发生以尽早干预。本文将对新生儿痤疮及婴儿痤疮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阐述,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黄蕊 田晶 梁源 马琳关键词:婴儿期 儿童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2例及PORCN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2例儿童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的临床及基因学特点。方法:总结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并进行基因突变研究。结果:两例患者均为女性患儿,出生即发病。皮损均表现为全身皮肤局灶性萎缩变薄,口唇、肛周等部位大量乳头瘤样增生,呈黄红色、红色,沿Blaschko线分布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手足并指(趾)、缺指(趾)畸形,严重者右手"龙虾爪样"畸形。组织病理均提示真皮脂肪组织上移,附属器、胶原纤维减少。基因筛查1例存在PORCN基因c.1186C>T突变,导致p.R396X替代(第396位精氨酸被终止密码子取代)。另1例存在PORCN基因c.808-811 del GGGG突变,造成移码突变,该突变为新发现突变。结论: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皮损组织病理表现,2例患儿均存在PORCN基因突变。 刘元香 梁源 徐教生 徐哲 马琳 徐子刚关键词:发育不良 真皮 局灶性 儿童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2%克立硼罗软膏与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儿童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5年 目的比较2%克立硼罗软膏与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2岁儿童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临床试验方法,纳入全国8家医院皮肤科门诊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2~17岁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儿120例,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克立硼罗软膏组和吡美莫司乳膏组,分别外用2%克立硼罗软膏与1%吡美莫司乳膏,每日2次,疗程4周,在基线/第1天、第8、15、29天时各访视1次。主要疗效指标为第29天时达到研究者静态整体评估(ISGA)成功的患者百分比,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第29天时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总评分较基线的变化、达到ISGA改善的患者百分比、峰值瘙痒严重程度数字评定量表评分较基线的变化、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婴儿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IDLQI)/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CDLQI)、皮肤病家庭影响调查表(DFI)评分随时间的变化等。安全性评估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因本文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共106例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儿纳入符合方案分析集,克立硼罗组52例(男女各26例),吡美莫司组54例(男女各27例)。两组受试者的年龄、病程、ISGA和EASI评分在基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9天时,克立硼罗组22例(42.31%)、吡美莫司组25例(46.30%)达到ISGA成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68);克立硼罗组35例(67.31%)、吡美莫司组45例(83.33%)达到ISGA改善,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68,P=0.06);EASI评分、瘙痒评分、DLQI/IDLQI/CDLQI、DFI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药膏外用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至中度疼痛、瘙痒或瘙痒加重等局部反应,无明显系统不良反应。克立硼罗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5%(24例),吡美莫司组为37.04%(20例),两组间差异无� 肖星 王珊 杨欢 舒虹 郭艳萍 陈谨萍 路遥 李钦峰 梁源 赵牧童 罗晓燕 缪丽敏 徐锐 李雪梅 赖沙 李建红 罗珍 喻泸 邢璐 王美潭 黎晓丽 徐海涛 李萍 王华 马琳关键词:吡美莫司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皮肤表现 被引量:4 2011年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v disease,PID)是一组由单基因突变导致的免疫功能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已有超过140种PID异常基因被确认,可引起200多种PID临床表现。PID起病多在婴儿期和儿童期,且多伴有皮肤症状,因此,往往是儿童医院皮肤科医生首先发现患者存在免疫缺陷。 梁源 马琳关键词:湿疹样皮炎 红皮病 免疫缺陷病 皮肤感染 疑似卡波西血管瘤的淋巴母细胞瘤一例 报告疑似为卡波西血管内皮瘤的淋巴瘤一例。患儿女,10月,左肘部肿物2月余,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查体见左肘部紫红色质硬圆形肿物,局部B超示强回声背景下,内含不规则低回声团,边缘大致清,考虑为卡波西血管内皮瘤。 于鲁 徐子刚 梁源 李丽 马琳克立硼罗软膏早期缓解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症状及改善缓解期临床症状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2%克立硼罗软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AD)早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耐受情况,并对比缓解期隔日给药1次(Qod)和每周给药2次(Biw)AD复发的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等6家医院2~<18岁轻中度AD患儿150例,随机分为Qod组(76例)及Biw组(74例)。在AD急性期,两组均于皮损处外用2%克立硼罗软膏及全身润肤剂,每天2次,使用2~4周,评估早期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至研究者静态整体评估(ISGA)评分≤1分,进入缓解期后,两组患儿分别按Qod和Biw频率使用克立硼罗软膏维持治疗,分别评估缓解期内AD患儿复发情况,并评估缓解期第4、8、12周皮损严重程度、瘙痒、生活质量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两组间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共142例纳入改良的意向治疗分析集,其中Qod组71例,Biw组71例。在急性期,AD患儿及家属自我评估的瘙痒及皮损改善分别发生在用药1.9(1.0,3.0)d和2.0(1.0,4.1)d后。急性期治疗结束时,89例(62.7%)患儿ISGA评分达到0/1分,成功进入缓解期。83例(Qod组44例,Biw组39例)完成缓解期随访,Qod组及Biw组分别复发19例(43.2%)和12例(30.8%),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243);复发时间分别为64.2(95%CI:53.3~75.2)d和75.8(95%CI:65.5~86.1)d。在缓解期第4、8、12周未脱落的AD患儿中,仅第12周Biw组ISGA评分[0(0,1)分]显著低于Qod组[1(0,1)分,Z=-2.31,P=0.021],其余时间点两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ISGA、瘙痒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146例患儿纳入安全性数据集,研究期间65例报告70例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5%,均为一般不良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55例(37. 王珊 王星宇 舒虹 张斌 石航 杨欢 杨欢 钱秋芳 梁源 梁源 申春平 申春平 焦磊 田晶 汪洋 孙婧 刘盈 刘盈 李萍 王华关键词:皮炎 特应性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