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友华

作品数:2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6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林祥谦
  • 2篇政治
  • 2篇中共
  • 2篇社会
  • 2篇文化
  • 2篇礼仪
  • 2篇礼仪学
  • 2篇礼仪之邦
  • 2篇率先垂范
  • 2篇垂范
  • 1篇党员
  • 1篇党员本色
  • 1篇修身
  • 1篇修身为本
  • 1篇元首
  • 1篇约法
  • 1篇战争
  • 1篇正视
  • 1篇政治智慧
  • 1篇中共党员

机构

  • 20篇闽江学院
  • 5篇闽江职业大学

作者

  • 25篇林友华
  • 2篇路琴
  • 1篇林红
  • 1篇林中燕
  • 1篇李付伟
  • 1篇陈凯

传媒

  • 6篇闽江学院学报
  • 5篇闽江职业大学...
  • 3篇福建党史月刊
  • 2篇发展研究
  • 2篇福建省社会主...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福建史志
  • 1篇福建省首届海...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一位中共党员烈士考证
2017年
中共建党后第一次有党员捐躯的流血事件是1923年的"二七"惨案,其中殉难的共产党员当属中国共产党的首批烈士。在"二七"烈士中,可以确认的共产党员仅有林祥谦、施洋两人,较早牺牲的林祥谦则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烈士。
林友华
关键词:林祥谦
论林则徐的官督商办思想被引量:1
2006年
针对云南银铜矿因管理混乱而衰败不堪的弊端,林则徐经逐细访查,认真调研,主张放手让商民集资承办,官方只持有“督率之权”,即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从“宽铅禁”、“减浮费”、“严法令”、“杜伪诈”等方面阐述了从政策法规上对厂矿加以扶持、引导的措施以及协调、激励、甄别、审批、课税等管理办法,对官督商办的探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林则徐的官督商办思想在20年后被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所践行和推广,成为民用企业的主流经营方式,反映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林友华
关键词:官督商办
了礼仪之邦的礼仪学缺憾被引量:4
2007年
当今国人屡见不鲜的"失礼"行为严重玷污了"礼仪之邦"形象,究其原因,礼仪学的缺憾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近代以来的学术风气导致了中国礼仪文献甚多但礼学理论相对缺乏的奇特现象。鉴此,有必要加强礼仪学研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林友华林红路琴
关键词:礼仪之邦失礼礼仪学
“二七”工潮的历史评价与深远影响——兼论林祥谦、施洋的革命初心
2021年
1923年2月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亦称“二七”工潮)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但究竟是哪些共产党人参与领导?“二七”工潮的历史评价与影响如何?尤其是“二七”精神的当代价值,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林友华
关键词:林祥谦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共产党人
林森法治理念及实践
2011年
林森早期从事革命活动时就注重运用法律维护人民权益,尤其是在领导福建学生会收回福建矿产等利权、在江西帮助被外国巡捕棍毙的乡民打赢官司的斗争中善用法律,成效明显。林森认为要从根本上维护民权,"当求之于法治"。他在担任参议院议长期间,主持《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制定,初步奠定中国近代法治基础。他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后,极力主张实行"民治的政治","法治的政治,而非人治的政治",强调"促成宪政,实现民主政治,为建国的首要目标";全国上下都要养成法治的习惯。他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法治精神,对国家典章,躬先守法践履,安于"虚位元首"的法律定位,不争权,不逾矩,更不以权谋私,"足为国家法治,垂之典范。"
林友华
关键词:《临时约法》民主政治崇尚法治率先垂范
林森与台湾的特殊情缘
2004年
林森参加了建设台湾、武装保卫台湾、致力重光台湾的斗争,在台湾期间与当地人结下了深情厚谊,是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典范。至今,台湾仍有许多纪念林森的遗迹,令人回味及深究。
林友华
基于礼俗的海峡两岸旅游产品开发被引量:4
2007年
五千年悠久历史造就了灿烂的中华礼俗。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闽台旅游合作方面具有语言相通,人缘相近,血缘相亲的优势。文章从海峡两岸旅游合作现状分析出发,描述了海峡两岸礼俗传承特征,从制度创新、礼俗内涵挖掘、减少旅游者渗透性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海峡两岸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林中燕林友华路琴
关键词:礼俗旅游产品
福州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2002年
经规范的社会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福州市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但发展很不平衡 ,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经费紧张 ,场所设施有限 ,组织引导乏力 ,文化活动较为单调 ,未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 ,因此 ,市民主动参与的热情不够高 ,也不够普遍。这种现象 ,应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
李付伟林友华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社会调查
礼仪功用与社会和谐被引量:1
2009年
我国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但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倡导,而对公民基础性的行为文明的指导不够,精神文明建设成效较低。礼仪缺失是导致当今社会不和谐的不可忽视因素。礼仪犹如社会润滑剂,可以帮助人们妥善处理各种关系,避免许多矛盾磨擦,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礼之用,和为贵。发杨礼仪贵和精神,对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沟通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灵,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具有独特作用。
林友华
关键词:和为贵和谐社会
林森宗族观念与民族复兴思想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林森的宗族观念与民族思想,是要根据中国基本国情,发扬中华民族宗族观念强的特殊优点,以振奋民族精神,开展互助活动,也要防止宗族的狭隘性。更要引导人民以复兴中国为己任,努力充实国力,增强复兴民族的力量,还要追求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为国家争光荣,为宗族争光荣。
林友华
关键词:宗族民族精神民族复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