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文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切口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术被引量:1
- 2014年
- 后囊膜破裂大多与眼外伤晶状体损伤、自内障术中后囊膜损伤有关,可发生后囊缺陷。大的后囊膜破裂如剩余后囊足以支持人工晶状体,可行睫状沟植人,后囊破口大,不足以支持人工晶状体襻,在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时需行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术。我院进行了小切口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术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 王芬杨飞杨芳文李胜寒
- 关键词:悬吊固定术小切口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破裂晶状体损伤
- 激光光凝治疗孤立性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一例被引量:3
- 2015年
- 患者男,22岁。因左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5个月于2011年7月来我院眼科就诊。曾在外院诊断为左眼Costs病、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未予治疗。既往无皮肤病变,无癫痫发作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一2.25DS矫正1.0;左眼视力0.15,矫正不能提高。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左眼视盘颞下方约2个视盘直径(DD)处见3个大小不一的黄白色鱼卵样病灶,状入桑葚,表面有少量出血(图1),病灶周围视网膜渗出性脱离,散在硬性渗出;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
- 杨芳文张冬花杨飞
- 关键词:病例报告
- 细菌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及体会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方法,找寻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76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对其病例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将其分为两组:以大蒜素滴眼治疗为观察组,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为对比组,两组各8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副作用以及患者满意率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为93.2%,对照组为88.6%,在不良反应数、复发率和患者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也有较大的优势,且P=0.035<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蒜素滴眼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疗效显著,具有副作用低,患者满意率高等优势,适合临床推广。
- 杨芳文王海燕
- 关键词:细菌性结膜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及处理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并发症原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对166例(202眼)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手术出现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的对策。结果手术并发症常见虹膜脱出或损伤虹膜、角膜水肿、隧道切口制作不良,后囊破裂。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的经验及操作熟练程度有关。
- 张冬花杨仁林王芬杨飞李胜寒杨芳文
- 关键词: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并发症
- 显微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显微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60例(6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行显微外路手术和传统外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一次复位成功率及随访末期视力提高率及闭孔封闭率,同时比较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比例。结果试验组28例患者一次复位成功,成功率为90.3%;对照组22例一次复位成功,成功率为75.9%;试验组一次复位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视力提高率(69.0%)及裂孔封闭率(72.4%)均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显微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传统外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 张冬花杨仁林杨芳文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