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娜
-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颅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颅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为颅面部LCH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1例颅面部LCH患儿均有门诊误诊误治病史。10例发病年龄为1~4岁。9例发生于颞骨的LCH均有耳漏及中度至极重度的听力损失,6例为双耳受累。7例患儿的原发灶部位的局部CT有明显的较大范围骨质破坏。死亡2例(均为多发危险器官受累患儿),存活8例,失访1例。结论:儿童颅面部LCH主要发生于4岁以内儿童,颞骨LCH多为双耳受累,多有耳漏及严重的听力损失,由于局部的临床症状多不具有特异性,临床工作中有较高的误诊率,影像学检查及全身系统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危险器官受累患儿死亡率较高,化疗对病灶局限的患儿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杨素娜杨素娜
- 关键词:颅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儿童
- 91例儿童眩晕症的诊疗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儿童眩晕症的组成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1例儿童眩晕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儿童眩晕症的构成、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其病因进行治疗并密切随访。结果儿童复发性眩晕37例(40.7%),前庭性偏头痛17例(18.7%),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例(8.8%),梅尼埃病6例(6.6%),儿童前庭性偏头痛可疑5例(5.5%),前庭神经炎5例(5.5%),精神性眩晕5例(5.5%),中耳胆脂瘤致半规管瘘3例(3.3%),突发性聋伴眩晕2例(2.2%),小脑共济失调1例(1.1%),蛛网膜巨大囊肿1例(1.1%),先天性眼震1例(1.1%)。根据不同病因综合治疗后,73例患儿眩晕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研究发现儿童眩晕症中最常见的是复发性眩晕,其次是前庭性偏头痛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需要根据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前庭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其治疗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眩晕给予患儿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 祝宝莲尹德佩赵青杨素娜赵兴贺窦训武
- 关键词:眩晕儿童
- 食管异物误诊为气管异物一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儿男,1岁6个月,因咳喘5小时于2017年9月4日入院。患儿家长诉患儿吃洋葱时不慎呛咳。当时咳嗽剧烈,阵发性,伴气喘。患儿有食道闭锁手术史。查体:神志清,床边即可闻及喘鸣音,呼吸急促。吸气相三凹征明显。
- 张海港陈培培窦训武尹德佩樊明月朱慧娥杨素娜
- 关键词:气管异物食管异物患儿家长误诊食道闭锁手术史
- 儿童腮腺区脉管瘤的外科治疗
- 关于脉管瘤的治疗,目前多主张首选平阳霉素注射,但由于腮腺区解剖结构甚为复杂,因此对该区的脉管瘤的处理一直是大家探讨的问题。笔者于2003-2008年收治了23例儿童腮腺区脉管瘤,应用手术切除辅以硬化剂注入治疗,效果良好,...
- 窦训武杨素娜尹德佩刘亮樊明月杨代茂
- 关键词:平阳霉素注射治疗
- 文献传递
- 胸部CT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偏差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 分析胸部CT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偏差原因.方法 回顾2016年8月—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15例疑诊呼吸道异物的患儿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胸部CT扫描做出影像学诊断,并进一步进行硬支气管镜检查证实诊断.结果 34例患儿硬支气管镜检查与胸部CT检查结果不符.34例胸部CT判断失误的患儿中,误诊为呼吸道异物30例,漏诊呼吸道异物4例,诊断偏差原因为:普通CT成像质量不高、伪影、扫描位置不合适、CT检查后异物咳出以及CT不够直观等.结论 胸部CT用于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由于受成像质量、伪影、分辨率等的影响,造成一定比例的偏差.临床医师应重视异物吸入史的重要性和把握硬支气管镜检查的时机,不能过分依赖影像阴性结果,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 杨素娜尹德佩
- 关键词:胸部CT呼吸道异物误诊
- 儿童腮腺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3例被引量:6
- 2010年
- 2009年3—10月收治3例腮腺区肿块的患儿,术前检查可见:腮腺区局限性隆起,表面皮肤呈暗淡紫红色,边界不清,不活动;血清IgE明显升高;B超检查病灶为等回声团,周围有低回声暗带包绕,呈"牛眼征";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为皮下与腮腺之间的囊性病变。术前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木村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见局部组织内毛细血管增生,伴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证实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由此可见,该病虽然罕见,通过术前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仍可以作出诊断,为相应的治疗提供依据。
- 窦训武朱雪明尹德佩杨素娜樊明月杨代茂
- 关键词:儿童腮腺区
- 应用双向推进皮瓣法进行儿童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皮损修复的实践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双向推进皮瓣在累及耳廓的感染性耳前瘘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2例病变波及耳廓皮肤的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研究累及耳廓皮肤的位置、面积,运用双向推进皮瓣修补术后缺损,并对术后患者的临床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感染灶位于耳轮者8例,位于耳甲腔者3例,位于耳甲艇者1例,类圆形感染灶平均直径9.9 mm(8~13 mm),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瘢痕不明显。结论在修补病变波及耳廓皮肤的耳前瘘管的术后缺损时,双向推进皮瓣具有简单易操作、切口隐蔽、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可以达到无张力缝合,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避免分期修复,值得临床采用。
- 杨素娜尹德佩
- 关键词:儿童外科皮瓣先天性耳前瘘管
- 100例腺样体肥大儿童的血清过敏原检测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血清过敏原的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和60例非腺样体肥大儿童的血清中常见的吸入性和食物性过敏原,比较两组病例的过敏原差异性。结果:腺样体肥大组,35例(35.0%)存在1级以上过敏原,9例(9.0%)存在2级及以上过敏原,对照组,7例(11.7%)存在1级以上过敏原,3例(5.0%)存在2级及以上过敏原。腺样体肥大组血清过敏原阳性率由高低的顺序为尘螨组合1占16.0%,鸡蛋白15.0%,霉菌组合1占7.0%,蟹6.0%。结论:腺样体肥大儿童的过敏原阳性率高于正常儿童。尘螨和鸡蛋白是腺样体肥大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腺样体肥大可能与过敏反应之间有密切关系。
- 杨素娜窦训武
-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
- 婴幼儿及儿童声带麻痹42例病因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婴幼儿和儿童声带麻痹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声带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声带麻痹的侧别、临床表现及病因。结果42例声带麻痹患儿中,左侧35例(83.33%),右侧4例(9.52%),双侧3例(7.14%)。其中1岁以下患儿31例(73.81%),1~<3岁4例(9.52%),3~<6岁4例(9.52%),6~10岁3例(7.14%)。1岁以下31例中13例(41.90%)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6.45%)与胸外科手术相关,1例诊断为Arnold-chiari综合征,其余15例(48.39%)原因不明;1~<3岁4例中2例与长春新碱化疗相关,1例发生于动脉导管未闭行介入封堵术后,1例原因不明;3~<6岁4例患儿中2例伴先天性心脏病,1例与长春新碱化疗相关,1例为球麻痹;6~10岁3例患儿中2例为脑肿瘤侵犯颈静脉孔区,1例原因不明。结论婴幼儿及儿童声带麻痹的病因与成人不同,小于1岁的声带麻痹患者,病因应首先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大龄儿童应注意是否存在颅内占位病变;对于血液病化疗后的声带麻痹小儿患者,需着重鉴别长春新碱引起的周围神经炎。
- 尹德佩窦训武徐秋琴朱慧娥樊明月刘亮杨素娜张海港
- 关键词:婴幼儿儿童声带麻痹病因
- 儿童腮腺区脉管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儿童腮腺区脉管瘤外科治疗的特点与技巧。方法对23例儿童腮腺区脉管瘤手术联合硬化剂注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23例儿童腮腺区脉管瘤患者中,14例淋巴管瘤患者未发现并发症及复发;9例血管瘤患者(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混合型血管瘤)中,仅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所有血管瘤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儿童腮腺区脉管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辅以硬化剂治疗。
- 尹德佩窦训武杨素娜刘亮樊明月杨代茂
- 关键词:儿童腮腺区脉管瘤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