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阿替普酶溶栓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变化,探讨其对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ACI患者,根据阿替普酶溶栓后30 d病情转归情况分为不良组(33例)和良好组(67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溶栓前、溶栓24 h后FDP、D-D及PNR变化。分析FDP、D-D、PNR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评价溶栓后24 h FDP、D-D、PNR对溶栓后30 d病情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与本组溶栓前比较,溶栓24 h后不良组FDP、D-D升高,PNR降低(P均<0.05);不良组溶栓前和溶栓24 h后FDP、D-D高于良好组,PNR低于良好组(P均<0.05)。溶栓前、溶栓后24 h FDP、D-D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_(溶栓前)=0.720、0.853,P均<0.001;r_(溶栓后24 h)=0.808、0.911,P均<0.001),PNR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_(溶栓前)=-0.784,P<0.001;r_(溶栓后24 h)=-0.855,P<0.001),且溶栓后24 h相关性更高(P<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排除其他混杂变量后,溶栓后24 h FDP、D-D、PNR与mRS评分的相关性仍存在(偏相关性系数=0.800、0.897、-0.836,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后,FDP、D-D、PNR仍是ACI病情转归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均<0.05);溶栓后24 h FDP、D-D、PNR单项及三项联合预测溶栓后30 d病情转归不良的AUC分别为0.744、0.809、0.835、0.902。结论:ACI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联合FDP、D-D、PNR水平对病情转归判断有指导意义。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增加子痫前期风险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24年9月至11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进行。从IEU OpenGWAS公开数据库中提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数据,包括糖尿病(分别来自3个队列,样本量分别为461578例、520580例、659316例)、子痫前期(118291例)和子痫(11729例)患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使用两步法孟德尔随机化评估肠道菌群在糖尿病与子痫前期关系中的介导作用。211种肠道菌群的GWAS数据来自于14306名欧洲参与者。采用MR-Egger回归截距和Cochran's Q评估多效性和异质性,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均与子痫前期风险增加相关[比值比(OR)=1.05、1.15]。在211种肠道菌群中,奥尔森菌属对子痫前期的效应值为0.12(P=0.003);2型糖尿病对子痫前期的效应值为0.14(P=8.23E-05),奥尔森菌属与2型糖尿病、子痫前期均相关。孟德尔随机化显示,奥尔森菌属介导2型糖尿病对子痫前期风险有促进作用,占总效应的6%。结论2型糖尿病通过肠道菌群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