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莲
- 作品数:83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利用基因编辑精准创制小麦waxy基因突变体材料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基因编辑精准创制小麦waxy基因突变体材料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构建具有敲除waxy基因功能的表达载体pBUE411‑waxy,通过基因转化过程降低胚乳中waxy基因的表达的水平。本发明通过特异性引...
- 李根英李玉莲张淑娟高洁张荣志宋国琦李玮陈明丽刘敏李吉虎
- 文献传递
- 一种小麦甲羟戊酸激酶基因TaMVK及其分离克隆、酶活性测定方法
-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一种从小麦品种济南13中获得的,参与小麦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赤霉素、长萜醇、类萜、辅酶Q、甾醇和植物毒素等类异戊二烯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甲羟戊酸激酶基因TaMVK的分离克...
- 楚秀生王宝莲李玉莲樊庆琦李永波黄承彦刘爱峰高洁隋新霞
- 文献传递
- 小麦四个多效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被引量:7
- 2020年
- 锈病和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目前小麦中已发现的多效抗病基因有四个,包括Lr34/Yr18/Pm38/Sr57、Lr27/Yr30/Sr2、Lr46/Yr29/Pm39/Sr58和Lr67/Yr46/Pm46/Sr55,这些基因在我国的利用程度不高。为了明确这4个多效抗病基因用于育种的情况,本研究对来自世界各国的367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在所有检测的材料中,有174份材料至少携带1个多效抗病基因,其中携带Lr34的有23份,携带Sr2的有12份,携带Lr46的有138份,携带Lr67的仅有对照品种;有8份材料携带2个基因,分别是郑麦9023、西农1376、德抗961、Pavon76、TX03A0148、lasen、MV LAURA和Mason/Jagger;仅有Aca 801携带3个基因。
- 李玮宋国琦宋国琦李玉莲张淑娟李玉莲高洁张淑娟李根英
- 关键词:小麦分子标记育种亲本
- TaNCED1基因B基因组T/G SNP标记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TaNCED1基因B基因组T/G SNP标记与应用。NCED基因是ABA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在植物的抗旱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TaNCED1基因B基因组441bp处发现T/G等位变异,开发了K...
- 宋国琦李根英张淑娟李玮高洁陈明丽李玉莲张荣志 李吉虎刘敏
- 文献传递
- 一个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性状的主效QTL及其应用
- 本发明首次公开了一个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性状的主效QTL,主效QTL位点位于4D‑3染色体的两个SNP标记AX‑109230716和AX‑110572006之间。对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吸水率、形成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沉降...
- 李玉莲李根英田丽霞刘国庆宋国琦高洁张淑娟张荣志李玮刘敏陈明丽
- 文献传递
- 以花药为受体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在转化当代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株系,本试验对以小麦花药为受体的转基因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粉粒度0.6μm、金粉浓度100μg/枪、轰击距离6 cm、轰击压力1 300 psi为基因枪转化小麦花药的最佳参数组合。用含有5%DMSO的0.2%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单倍体植株4 h,染色体加倍效率最高,达到100%;用含1%DMSO的溶液处理12 h加倍效率最低,为62.2%。PCR结果显示所有T0代阳性植株在T1代都无分离,说明该方法得到的转基因株系在T0代即为纯合系。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以花药为受体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高洁王姣张淑娟郭栋李玉莲宋国琦陈雪燕李根英
- 关键词:小麦转基因受体花药染色体加倍
- 一个影响小麦穗长的主效QTL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小麦遗传育种领域,提供了一个影响小麦穗长的主效QTL,该主效QTL位点位于2D染色体短臂上,在SNP标记左标记AX‑108988107和右标记AX‑111096297之间;该位点同时也影响小穗数;该QTL位点存...
- 李玉莲李根英宋国琦高洁张淑娟张荣志李玮刘敏陈明丽
- 文献传递
- 敲除pina和pinb基因提高小麦籽粒硬度被引量:1
- 2025年
- 小麦籽粒硬度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主要受5D染色体上的pina和pinb基因控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pina和pinb基因进行敲除,根据sgRNA设计原则,每个基因选择了2个sgRNA,以冬小麦品种K35为转化受体,构建了单基因和双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获得了基因编辑植株.利用Hi-TOM高通量测序法对T_(0)、T_(1)和T_(2)代植株进行连续筛选和鉴定,获得了pina、pinb基因的单突变体及pinapinb双突变体.用Sanger测序法进一步鉴定了纯合植株,得到了籽粒硬度提升的小麦新种质,没有影响植株生长和其他农艺性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编辑植株的籽粒,淀粉颗粒之间结合更加紧密.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GO和KEGG pathway的富集分析,说明小麦籽粒硬度的形成和变化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影响了多个代谢通路和途径.创制的具有新型等位变异的纯合突变体,为我国在籽粒硬度研究方面提供准确信息,为选育优质专用小麦提供种质资源,对其功能研究和小麦品质改良均具有重要意义.
- 张淑娟高洁杨路瑶张荣志李吉虎李玉莲宋国琦李玮李根英
- 关键词:小麦籽粒硬度
- 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创新性研究
-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功能基因发掘和遗传机理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随着小麦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大批预测的基因需要规模化转基因平台来验证.但是,过去几十年来,小麦转基因效率低是限制其功能基因发掘的主要技术瓶颈.
- 李玉莲高洁王姣宋国琦张淑娟张荣志李玮李根英
- 一种通过编辑TaTT3.2基因提高小麦耐热性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编辑TaTT3.2基因提高小麦耐热性的方法。本发明是通过将构建的具有敲除TaTT3.2基因功能的表达载体pBUE411‑TT32转入小麦内,沉默小麦中TaTT3.2基因的表达,可以获得更高耐热性的小麦...
- 张荣志高欣李根英张淑娟李玉莲李吉虎宋国琦高洁李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