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涛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玉米
  • 3篇土壤
  • 3篇转录组
  • 3篇酶活性
  • 2篇豆类
  • 2篇盐胁迫
  • 2篇幼苗
  • 2篇玉米幼苗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转录
  • 2篇综合评价
  • 2篇苜蓿
  • 2篇苜蓿品种
  • 2篇胁迫
  • 2篇马铃薯
  • 2篇间作
  • 2篇光合特性
  • 2篇红葡萄

机构

  • 13篇宁夏大学
  • 1篇银川能源学院

作者

  • 13篇李涛
  • 6篇吴娜
  • 6篇刘吉利
  • 3篇兰剑
  • 2篇单守明
  • 1篇崔海
  • 1篇井玉平
  • 1篇周波
  • 1篇于永军
  • 1篇李汝舟
  • 1篇张亚红
  • 1篇李鹏
  • 1篇俞茂春
  • 1篇周志明
  • 1篇刘成敏
  • 1篇李鹤龄
  • 1篇张晓丽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外葡萄与葡...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草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5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含水量对‘北红’葡萄品质的影响及转录组学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讨成熟期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北红’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糖分积累机理,以常规管理下40 cm处的土壤相对含水量60%~70%为对照,设置丰水80%~90%和缺水50%~60%两个处理,测定果实品质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丰水处理显著提高‘北红’葡萄果实的粒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缺水处理显著增加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总酚及花色苷的含量,也就是说适当的水胁迫能提高果实品质。转录组GO分析表明,差异基因涉及条目包括单一细胞过程、膜、结合等;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富集在光合作用生物的碳固定、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昼夜节律-植物等途径;糖分积累的部分基因在各组果实中的表达与相关品质可以印证。
韦伟李涛王岩璞单守明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果实品质糖分积累转录组测序
灌水定额对不同程度盐碱地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灌水定额对盐碱地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先玉122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中度(全盐量3.39~4.59 g/kg,S_(1))和轻度(1.36~2.57 g/kg,S_(2))盐碱为主区;5100(W_(1))、4350(W_(2))、3600(W_(3))、2850(W_(4))、2100 m^(3)/hm^(2)(W_(5))灌水定额为副区,分别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测定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C_(i))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及光合代谢酶等指标,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综合分析方法分析叶片P_(n)、T_(r)、G_(s)、C_(i)、SPAD、光合代谢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及各指标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增加灌溉量可优化不同盐碱地玉米的光合参数。随灌溉量的增加,SPAD、P_(n)、T_(r)和G_(s)等呈现上升趋势,而C_(i)则表现出相反变化趋势。S_(1)的W_(3)玉米SPAD较其他灌溉处理高出5.35%~14.59%,W_(1)的叶片P_(n)、T_(r)、G_(s)较其他灌溉处理分别升高8.12%~53.16%、4.26%~38.03%和39.86%~103.53%,C_(i)则降低13.24%~30.49%;而S_(2)的W_(2)玉米SPAD较其他灌溉处理高出1.09%~9.64%,W_(2)叶片P_(n)和G_(s)较其他灌溉处理分别高出4.80%~66.70%和12.31%~120.60%,W_(3)叶片T_(r)较其他灌溉处理高出1.40%~41.89%;光合酶活性方面,S_(1)的W_(2)玉米叶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性较其他灌溉处理分别高出12.95%~118.06%和19.57%~71.87%;而S_(2)的PEPC和Rubisco活性较其他灌溉处理分别高出23.81%~105.94%和1.75%~28.89%。不同盐碱胁迫下,产量与SPAD、P_(n)、T_(r)、G_(s)和Rubisco活性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EPC呈显著相关(P<0.05),但均与C_(i)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S_(1)和S_(2)各处理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均为W_(2)>W_(1)>W_(3)>W_(4)>W_(5)。因此,宁夏玉米产区盐碱地最佳灌水量为4350 m^(3)/hm^(2)。
马风兰苏泽晖刘威帆刘昊马小英黄霖锋万猛虎李涛刘吉利吴娜
关键词:灌水定额盐碱地光合特性玉米
宁夏引黄灌区10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性综合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为评价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越冬性能,测定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分枝数、根颈入土深度和根颈直径、干草产量等农艺性状,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6个农艺性状与越冬性关联度顺序依次为:干草产量>越冬率>株高>根颈直径>根颈入土深度>分枝数,灰色关联度为WL354HQ>WL903HQ>WL326GZ>WL353HQ>WL363HQ>WL343HQ>WL319HQ>WL366HQ>WL168HQ>WL298HQ;10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分为2大类4小类,以WL354HQ,WL903和WL326GZ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越冬能力最强。
李涛李明雨刘光瑞毕盛楠兰剑
关键词:紫花苜蓿越冬性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
马铃薯/豆类复合系统对宁南旱区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2025年
为探讨马铃薯豆类间作复合系统对宁南旱区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于2020—2021年连续2 a开展大田定位试验,设置3种不同种植模式[单作马铃薯(P)、马铃薯/大豆(PS)、马铃薯/蚕豆(PB)],研究不同间作模式中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差异。结果发现,间作有效提高了0~6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各处理间的酶活性基本表现为PS>PB>P,在全生育期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随土层的深入逐渐下降。2020年,PS处理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较PB处理和P处理分别高出0.51%4.69%、7.96%152.23%、3.22%192.00%、5.75%175.80%和1.28%9.10%、4.11%53.99%、3.61%140.27%、4.27%133.7%;2021年,PS处理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较PB处理和P处理分别高出0.20%4.63%、0.84%93.93%、4.26%143.26%、4.85%50.41%和0.13%8.83%、0.05%94.53%、1.13%334.33%、7.15%99.34%。2 a中,马铃薯产量均表现为PS>PB>P,2020年PS处理和PB处理分别较P处理显著提高了13.96%、5.33%,2021年PS和PB分别较P显著提高了33.85%、14.31%(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2020年和2021年,P、PS、PB处理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79、2.55、-1.75和-2.69、3.36、-0.68,2 a中均表现为PS最高。马铃薯与豆类间作促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上升,为土壤形成和土壤肥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基础,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较优的生长发育环境,从而提升了马铃薯的产量。本研究中具有间作优势,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模式为马铃薯大豆间作。
马小英满本菊李涛刘威帆马风兰万猛虎刘吉利吴娜
关键词:马铃薯豆类作物间作土壤酶活性
与豆类间作对马铃薯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2024年
马铃薯连作会产生诸多危害,研究与豆类作物间作对马铃薯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选择适宜的马铃薯栽培模式,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在宁夏海原县开展,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置马铃薯单作(IP)、大豆单作(IS)、蚕豆单作(IB)、马铃薯与大豆间作(PS)、马铃薯与蚕豆间作(PB)5种种植模式,测定马铃薯叶片碳代谢、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与豆类作物间作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叶片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加群体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其中以马铃薯与大豆间作(PS)表现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碳氮代谢各指标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碳代谢关键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与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与豆类作物间作时,可溶性糖、蔗糖磷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硝酸还原酶对马铃薯产量的提升起主导作用。马铃薯与豆类间作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马铃薯与大豆间作(PS)两年平均土地当量比为1.20,表现出显著的间作优势。综上,马铃薯叶片碳氮代谢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产量形成有促进作用,与豆类间作可显著提升马铃薯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进而提高群体产量。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区,为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可推广马铃薯与豆类间作模式,以马铃薯与大豆间作最宜。
万猛虎满本菊刘威帆刘昊马风兰马小英李涛刘吉利吴娜
关键词:马铃薯豆类间作土地当量比
不同耐盐型玉米幼苗抵御盐胁迫的途径及差异基因表达
2025年
【目的】玉米幼苗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机制抵御盐胁迫带来的危害,我们研究了不同耐盐型玉米品种抵御盐胁迫的代谢途径及主要差异化基因表达,为玉米育种提供基因靶点。【方法】采用蛭石和珍珠岩1∶1混合基质进行盆栽试验,供试材料为盐敏感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耐盐型玉米品种DK815。当玉米幼苗长至6片叶时,分别浇灌NaCl添加浓度为0 mmol/L(CK)和240 mmol/L(ST)的营养液,处理24 h后,取第5片叶片样品,采用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LI-6400XT测定光合指标,用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该叶片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茉莉酸(JA)含量,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与CK相比,盐胁迫显著降低了先玉335和DK815的光合参数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但未降低胞间CO_(2)浓度(Ci)。同时,盐胁迫显著降低了生长促进激素IAA和GA含量,提高了胁迫反应激素ABA和JA含量。其中,DK815的光合参数(Pn、Tr、Gs)和激素(IAA、GA、JA)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先玉335。转录组分析显示,受到盐胁迫后先玉335和DK815的上调基因分别为2500和2251个,下调基因分别为2537和2466个。先玉335和DK815在基因表达和功能富集上表现出显著差异。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先玉335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核糖体生物发生、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DNA修复、抗氧化和过氧化物酶体途径,而DK815的差异基因则与RNA修饰、细胞周期、细胞壁生物发生、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物质运输、结构物质合成和光合作用相关。盐胁迫下,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淀粉和海藻糖合成基因(glgC、glgA、WAXY、TPS、ostB)下调,淀粉和纤维素降解基因(AMY、malZ、bglB、EG)上调,且DK815的淀粉和纤维素降解基因上调幅度显著高于先玉335。此外,两品种还通过调节激素信号通路关键基因(ARF、AUX/IAA、SAUR、ARR-A、PP2C、SnRK2)适应盐
刘威帆屈小玉刘昊万猛虎马风兰崔永马小英李涛黄霖锋吴娜刘吉利
关键词:盐胁迫玉米光合作用转录组
贺兰山东麓不同产区‘北红’葡萄酒游离态香气差异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结合香气活性值(OAV)方法,分析鉴定贺兰山东麓3个产区‘北红’葡萄酒游离态香气成分差异。结果对比发现,参试的‘北红’葡萄酒共检测出75种香气物质,不同酒样中香气成分种类基本相似,但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香气活性值共筛选出OAV>1的香气成分有乙酸苯乙酯、癸酸乙酯、辛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戊酯和正壬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初步确定了青铜峡和永宁产区的特征香气成分均为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银川产区的特征香气成分为己酸乙酯。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3个产区‘北红’葡萄酒中游离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和特有特征香气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且造成产区间特征香气成分差异的因素可能与环境温度变化有关。
李涛刘成敏单守明李萍韦伟王岩璞张稳稳
关键词:葡萄酒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中药'肥儿丸'加味对肉仔鸡增重和防病作用试验
本试验将1880只肉仔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按饲料的0.3﹪添加中草'肥儿丸'加味,饲喂.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出栏体重提高120.89﹪和出栏率提高6.60﹪,差异均极显著(P<0.01),且肉料比下降0.15...
李鹤龄俞茂春李汝舟井玉平李涛周波于永军周志明
关键词:肥儿丸肉仔鸡增重
文献传递
生物炭对宁夏干旱地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滴灌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生物炭对宁夏干旱地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的生物炭施用量,为改善研究区土壤状况、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4月至10月,在宁夏干旱地区,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将其以膜下滴灌的方式种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生物炭施用量处理:CK(0 t/hm^(2))、T1(7.5 t/hm^(2))、T2(15.0 t/hm^(2))、T3(22.5 t/hm^(2))、T4(30.0 t/hm^(2)),分别在玉米拔节期(7月8日)、大喇叭口期(7月23日)、开花期(8月27日)、灌浆期(9月8日)和成熟期(10月4日)采集耕层(0~20 cm)的土样,研究生物炭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以及玉米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施用量生物炭处理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结果】在玉米各生育期,与CK相比,T1~T4处理总体提高了土壤全氮、有机碳、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以及脲酶、蔗糖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同一生育期,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氮、速效磷含量以及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总体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这4种指标总体均以T3处理最高;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含量以及蔗糖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这4种指标总体均以T4处理最高。与CK相比,T1~T4处理玉米穗行数、百粒质量均无显著变化,玉米行粒数明显增加。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T3处理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氮与过氧化氢酶及蔗糖转化酶呈显著正相关,有机碳与速效钾、过氧化氢酶和蔗糖转化酶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钾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转化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玉米产量与行粒数和土壤全氮、速效钾、脲酶、蔗糖转化酶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
马风兰王志丹刘威帆马小英万猛虎李涛刘吉利吴娜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
不同苜蓿品种抗寒性研究及综合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以10个不同苜蓿品种为材料,研究苜蓿越冬率与越冬前株高、分枝数、根颈入土深度和根颈直径之间的关系。参试的10个苜蓿品种越冬率、株高、分枝数、根颈直径和根颈入土深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其中苜蓿品种SPYDER越冬率、分枝数、根颈入土深度、根颈直径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WL712株高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SPYDER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利用灰色关联对不同秋眠级苜蓿进行综合评价,其中SPYDER表现最优。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越冬率与越冬前株高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 01),进行线性回归两者高度拟合;越冬率与根颈入土深度、根颈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其中根颈入土深度相关系数最大,两者呈非线性相关,根颈直径与越冬率呈高度拟合的线性关系。结果可知,越冬率的高低与越冬前株高、根颈入土深度和根颈直径有关;灰色关联度法对10个不同秋眠级苜蓿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适合宁夏北部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是SPYDER。
刘光瑞李明雨毕盛楠李涛兰剑
关键词:苜蓿越冬率抗寒性综合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