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恒
-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气象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间歇性深层地温传感器故障的处理方法被引量:1
- 2013年
- 1引言 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以来,为我们提供了更加详尽的数据资料,同时对我们观测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梅河口市气象站使用的是长春气象仪器厂生产的PT-100铂电阻地温传感器。2013年2月,梅河口市气象站深层地温传感器采集数据出现间歇性故障,出现时间大多在夜间,2月下旬尤为严重,直接影响日数据及报表的数值统计,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并采取了多种处理方法,消除了该现象,使得设备正常运行。
- 任丽梅李德恒田丽
- 关键词:间歇性故障传感器故障深层地温自动气象站地温传感器
- 《气象灾害防御》期刊更名前后稿源对比分析
- 2015年
- 1引言稿源即学术期刊的稿件来源,它是期刊的重要资源。稿源是一个量的概念,如稿源不足,稿源充足;稿源也是一个质的概念,如稿源整体水平较高,优质稿源所占比重较大;稿源还是一个构成概念,如自由来稿、专栏稿源、基金稿源、名家稿源等。稿源作为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期刊发展的重要支撑。
- 李德恒刘实
- 关键词:稿源灾害防御气象稿件来源
-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吉林卷
- 秦元明刘秀花王晓明刘实宣兆民李德恒李德润
- 该书时间跨度最长,历史跨度1762年(公元238~公元2000年),是迄今资料最完全、内容最翔实的一部工具书,收集珍贵历史照片43张。把古代、近代、现代多种气象灾害资料,汇聚到一起整编出版,在历史上还是首次。该书既注重资...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气象灾害
- 松原市土壤墒情监测及干旱预报模型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基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建立本地土壤水分变化模型,通过人工取土烘干法观测的实际土壤湿度数值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进行修正和校订,再由修正过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作为当日的初始湿度,通过天气预报中无降水日数或降水日期及雨量大小做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失墒或增墒的模型,再通过不同的气象条件对增、失墒进行相关订正,做出相应的土壤墒情的预报,最后根据土壤墒情预报结果对照本地的土壤干旱量级指标,从而随时做出快速准确的本地旱情预报,为各级领导组织指挥农业生产、开展人影作业、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本文通过此模型对2012年松原地区夏季干旱情况进行预报,再通过实际土壤墒情实况进行对比,预报结果基本正确。由于人工测值有一定随机性,所以人工观测值与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对比只能做为参考而不可能完全吻合。但从长期数据应用情况来看,基于土壤自动水分观测站的土壤墒情监测及干旱预报模型方便稳定,反应水分变化趋势更有连续性。
- 李建平李德恒李晓亮赵宏吉
- 关键词:土壤湿度墒情监测
- 吉林省四平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从光照资源、热量资源和水分资源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四平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发现:该地区总辐射5月为全年最高值,12月为全年最低值;空间上基本呈南多北少分布。该地区近50年的平均气温呈逐渐升高趋势。空间上,四平市区年平均气温最高,伊通最低,伊通县保证率80%的≥10℃积温明显低于其他县(市);时间上,7月份为最热月,1月份为最冷月。生长季(5-9月)气温日较差明显,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子粒的形成。四平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空间上,自西向东呈逐渐增多趋势;时间上,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就该地区湿润状况来看,除双辽属于半干旱地区外,四平市区、梨树、公主岭属于半湿润地区,伊通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 秦天柱陈长胜李德恒
-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光照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
- 吉林省大气可降水量分布和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利用吉林省55a 42个测站的水汽压月值和降水月值、年值数据,统计分析了吉林省年均和汛期各月大气可降水量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了各期相应大气可降水量分布和降水分布。结果表明:吉林省年均和汛期各月大气可降水量分布型式不尽相同,大体上是东南部最大,然后向中部地区扩展,在松原东—吉林、白山西有较大范围的大值区域。对比各期相应大气可降水量分布和降水分布,大体上是水汽含量多的区域降水量也大。吉林省西部与延边西、白山东存在大气可降水量值相仿,但降水差别较大的现象,这应是受地形、地势影响的结果。通过计算年均和汛期各月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吉林省年均大气可降水量有18站上升趋势较明显;6月月平均大气可降水量有17站上升趋势较明显;7月月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只有双辽上升趋势较明显;8月月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
- 李薇尚博苏杭李德恒
-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气候倾向率汛期
- 吉林省旅游气象指数研究被引量:14
- 2018年
- 旅游与气象条件联系密切,优质的旅游气象服务可为旅游公司和游客带来时间、心理、健康和经济多方面的效益。本文通过对吉林省2009-2015年主要旅游景区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在运用spss回归算法提取出研究旅游气象条件气象因子的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省内旅游人数随日最高气温、平均风速、日降水(雪)量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引入旅游天数日占比的概念,制定并验证得出科学、合理的旅游气象指数标准体系,以适用于吉林省特色旅游服务的需要。
- 高峰谢勇李德恒金顺梅
- 关键词:气象条件
- 近53年来吉林省冬季气候特征变化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以吉林省46个观测站1961-2013年10月至次年4月气温和降水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气候倾向值、统计学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冬季、封冻期开始与结束时间的分布特征,吉林省冬季的天数呈减少趋势,趋势值为-1.5d/10a,从地域上看,冬季开始的时间东部山区最早,西部次之,东部和南部相对较晚;冬季结束的时间全省变化不大。封冻期的天数同样呈下降趋势,趋势值为-1.3d/10a。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值是2.3mm/10a。冰冻期降雪量与冬季降水有较好的一致性,西北部最少,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呈现增多的分布,降水、降雪天数和量值的最大值出现在南部地区。降雪量级是以小雪为主,出现的天数最多,地域上差别较大,西北部出现天数最少,东南部出现天数最多,东南部天数是西北部天数的5倍,中雪以上降雪出现的天数相对较少,出现的区域与小雪的区域有较好的一致性。
- 高峰王铁岩李德恒王洋
- 关键词:降水降雪
- 吉林省春霜冻时空特点及过程评估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1961-2014年50站日最低地温资料,分析了吉林省春霜冻的时空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度、百分位数、正态分布等方法建立了春霜冻过程指数,春霜冻过程评估等级指标、气候重现期指标。结果表明:春霜冻主要出现在5月中、下旬。空间分布上主要在白山、吉林东南部以及延边西部春霜冻最多,白城北部、长春东部、四平东部、辽源大部、吉林西部春霜冻次多,其他地区春霜冻出现较少。对春霜冻过程不仅可以进行排位、等级、气候重现期等方面进行评估,还可以进行持续日数、覆盖范围、平均日最低地温等的评估,可操作性强,实现了在实际业务中对春霜冻过程多角度快速评估的目的,对提高春霜冻过程的应急响应和服务能力意义重大。
- 纪玲玲李德恒袭祝香张梦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