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斌
- 作品数:153 被引量:379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实时荧光PCR检测血小板制品中常见细菌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便于开展的血小板制品中常见细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评价其在血小板制品细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NCBI中查找血小板中八种常见细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出保守区域的引物和探针,将设计好的引物在基因库中进行比对,确认无交叉再进行合成。将合成好的引物和探针通过扩增血小板常见细菌实验,确定最佳引物和探针,同时确定最佳扩增条件,最终建立完整的血小板制品细菌检测的PCR方法。结果通过多种引物的实验,确定了实验方案,本实验中共有8组特异性引物,最终实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检到10 CFU/mL,铜绿假单胞菌可以检到10 CFU/mL,蜡状芽孢杆菌可以检到10 CFU/mL,鲍曼不动杆菌可以检到10 CFU/mL,奇异变形杆菌可以检到20 CFU/mL,白色念珠菌可以检到10 CFU/mL,白喉杆菌可以检到30CFU/mL,肺炎克雷伯菌可以检到20 CFU/mL。整个检测过程从血小板制品取样到核酸的提取,再到扩增结束,需要4—5 h。结论本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血小板制品中的常见细菌,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常见菌以外的细菌无法检出,因此,需要加大样本检测量来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
- 张燕方建华李建斌
- 关键词:血小板实时荧光PCR细菌检测
- 人脐血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诱导因素被引量:2
- 2008年
- 背景:研究证明脐血间质干细胞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要同时保证脐血间质干细胞的扩增能力与分化潜能,其培养和诱导分化条件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分析筛选人脐血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6—08/2007-05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血液成分应用研究所完成。材料:脐血来自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正常足月分娩的胎儿,平均采血量95mL。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购自Sigma公司;分离细胞所用的四联袋为山东威高集团公司产品。方法:取采集6h内的脐血,采用四联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以5×10^9L^-1接种于DMEM/F12培养基中。①细胞因子实验:单独细胞因子组加入20μg/LB27、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入5μg/L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②红细胞混入量实验:裂解组加入红细胞裂解液1mL,裂解后红细胞混入量为(0.44±0.13)×10^8/份;少红细胞组红细胞混入量为(0.51±0.21)×10^8/份,多红细胞组红细胞混入量为(2.65±1.28^)×108/份。③首次换液时间实验:分别于接种后48h、7d首次换液。④诱导分化: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共诱导7d的细胞爬片进行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不同因素对脐血间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检测诱导分化后神经干细胞巢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7d后,表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促细胞增殖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t=2.880,P〈0.05):红细胞裂解液组、多红细胞组贴壁细胞数明显低于少红细胞组(t=-7.332~7.550,P〈0.05),即混入的红细胞总量不大于10^8/份对细
- 赵林娜李建斌单泓段艳丽焦红亮宁晓琳马会娟杨朋辉龚桂玲
- 关键词:脐血间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
- 7家血站核酸集中化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7家血站核酸集中化检测数据的系统回顾,探讨和评价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应用在血液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科华核酸检测系统检测2015年10月-2016年12月的献血者血标本(酶免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双试剂阳性除外)HBV DNA/HCV RNA/HIV RNA 358923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核酸检测共计358923例标本,阳性率0.82‰,NAT结果无效率0.22%,NAT拆分阳性率61.16%。E血站NAT阳性率最高,达2.06‰,B血站1.41‰次之,最低为血液中心NAT阳性率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血站NAT结果无效率最高(0.57%),其次是G血站(0.34%),血液中心最低(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血站NAT拆分阳性率最高(77.91%),A血站次之(74.07%),F血站最低(4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出的296例ELISA-/NAT+中,HBV DNA+286例(0.80‰),HCV RNA+1例(0.002‰),HIV RNA+9例(0.02‰)。结论核酸集中化检测工作的开展使血液筛查核酸检测覆盖全省,保障了其区域内临床用血安全。
- 王艺芳葛文超李俊英李建斌方建华
- 关键词:核酸检测血液筛查血液安全
- 混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混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体外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为混合UCB-MSCs体内治疗胶质瘤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混合UCB-MSCs对C6胶质瘤细胞Caspase-8、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混合UCB-MSCs对C6胶质瘤细胞有使凋亡蛋白Caspase-8、Bax、Caspase-3表达增高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的趋势。结论体外混合UCB-MSCs对C6胶质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 王晓宁焦红亮杜伟李建斌杨波
-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凋亡
- 浅谈以活动引领,创新郑州高校校内单采成分血招募工作
- 目的 探讨建立高校单采成分血志愿服务团队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方法 2015年5月,我中心成立了专职单采成分血招募组.招募组通过在郑州高校宣传无偿献血单采成分血知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有奉献,有担当的高校学子加入...
- 杨海燕李建斌张淑琴朱晓红孙权王莉
- 白细胞过滤血液的制备及临床输注213例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张晓丽张伟段艳丽李建斌
- 关键词:白细胞过滤器
-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实施中的问题与国外对比
- 方建华王兆福李建斌李伟华
- 富浆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体会
- 2008年
- 王姣杰张玉红李建斌
- 关键词:血小板血液成分除去法
- 两种状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而原代分离的和经过诱导分化的细胞,何种状态的治疗效果好未有定论。目的:比较原代分离的和经过培养诱导分化的2种状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梗死模型治疗效果。方法:(1)取足月分娩的胎儿脐血,经四联袋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2)通过含有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诱导分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3)将6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原代细胞治疗组及诱导分化细胞治疗组,后3组建立脑梗死模型。原代细胞治疗组及诱导分化细胞治疗组分别在造模后7 d通过尾静脉注射原代分离的和经过培养诱导分化的2种状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移植原代分离的和经过培养诱导分化的2种状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脑梗死模型大鼠平衡、行走、空间定位和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且其中与原代分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大鼠相比,经诱导分化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大鼠脑梗死体积接近,脑组织病理损伤改善更为明显,脑组织中CD34、Ki-67阳性细胞数量较高,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较低,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β表达减少,而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接近。说明经过培养诱导分化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治疗效果更佳。
- 韩小改李建斌单泓别立莉王娇杰刘英戚正
-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移植
- 人脐血间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人脐血间质干细胞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①实验对象:选取2005-11/2006-09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住院和门诊收治的双侧酒精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3例(共26髋),Ⅱ期6例12髋,Ⅲ期4例8髋,Ⅳ期3例6髋,平均年龄38.5岁,均有酗酒史,4例合并激素应用史。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3例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新生儿脐血由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提供,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以无菌塑料采血袋密闭式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80~140mL,22℃下1500r/min离心30min。通过手背浅静脉将分离获得的人脐血间质干细胞输注入股骨头坏死患者体内,细胞数≥1×108/份,2份/次,间隔4d后再次输注,共3次,此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个月。每个疗程结束后嘱其进行功能锻炼,以游泳为主。③实验评估:细胞移植结束后2,4,6个月,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疼痛性质及疼痛时间变化、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变化、行走距离及步态变化;细胞移植后6个月,观察X线图像变化、股骨头形态学变化;观察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均完成细胞移植后6个月随访。①患者临床症状改善:13例患者髋关节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有效率100%;髋关节外展与内旋功能改善12例(92%);行走距离及步态变化改善12例(92%),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②细胞移植后6个月X线变化:13例患者中,8例可见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坏死区骨质密度的改变,坏死区有吸收、缩小,股骨头形态变圆滑规整,4例股骨头形态恢复正常,另外1例无变化。未出现股骨头坏死较术前加重的患者。③细胞移植后6个月股骨头形态学变化:13例患者中,7髋(7/26,26.92%)股骨头恢复正常,15髋(15/26,57.69%)股骨头坏死区缩小,4髋(4/26,15.38%)无变化。�
- 满勇李建斌马冀单泓
- 关键词:酒精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手背浅静脉脐血间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