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软骨
  • 5篇组织工程化
  • 4篇体外
  • 4篇体外构建
  • 3篇软骨细胞
  • 3篇组织工程化软...
  • 3篇工程化软骨
  • 3篇骨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软骨样
  • 2篇山羊
  • 2篇生物反应
  • 2篇生物反应器
  • 2篇皮下
  • 2篇缺损
  • 2篇自体
  • 2篇细胞呼吸
  • 2篇细胞支架
  • 2篇细胞支架材料
  • 2篇聚乳酸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上海市组织工...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2篇李丹
  • 9篇殷宗琦
  • 7篇周广东
  • 6篇汪振星
  • 4篇刘浥
  • 4篇刘豫
  • 3篇何爱娟
  • 3篇曹谊林
  • 3篇祝联
  • 2篇周权
  • 2篇张智勇
  • 2篇刘鹭
  • 2篇陶然
  • 1篇李萍
  • 1篇王庭亮
  • 1篇孙恒赟
  • 1篇董佳生
  • 1篇张文杰
  • 1篇冯传良
  • 1篇周栩

传媒

  • 6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六届全国组...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半月板用于犬自体半月板置换
半月板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半月板大部分区域为无血管区,损伤后愈合能力较差,所以临床上多采用半月板部分或全部切除术来进行治疗。然而,随着对半月板功能及切除术后并发症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意识到尽可能修复和保留半月板的...
李丹刘豫周广东曹谊林
双轴旋转生物反应器
本发明涉及组织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轴旋转生物反应器。本发明中,通过两个旋转机构带动培养管沿两个方向旋转,培养管内的组织工程细胞材料复合物将受到两个方向的剪切力作用,并且使密闭的管内的液体运动不规则,与管壁碰撞后,形成全...
汪振星张智勇周权刘鹭何爱娟李丹殷宗琦
文献传递
人耳软骨细胞冻存复苏后的体外成软骨能力及体内转归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以无支架软骨膜片为模型,研究冻存对人耳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增殖和体外/体内软骨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小耳畸形患者术中废弃的残耳软骨,以胶原酶消化、分离,得到原代软骨细胞。将软骨细胞扩增至第1代(P1)后,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Exp)以含有FBS和DMSO的冻存液,经程控降温仪和液氮冻存1个月后复苏,高密度接种,制备软骨膜片及可注射软骨;对照组(Ctrl)不经冻存继续扩增至第3代(P3),高密度接种,制备软骨膜片及可注射软骨。通过光学显微镜、CCK-8、活/死细胞染色、HE和阿利新蓝染色等,检测细胞形态、活力、增殖能力及软骨特异基质(ECM)的表达能力。通过每组体外软骨膜片的湿重、体积及生化成分定量检测,确定软骨细胞的体外成软骨能力。将每组软骨膜片制成新生软骨颗粒(可注射软骨),注射至裸鼠皮下(n=5),8周后取材,行大体观察、HE染色和生化成分定量检测,比较每组软骨细胞的体内成软骨能力。结果两组细胞的形态、活力、增殖能力和软骨特异的糖胺聚糖(GAG)形成能力无明显差异。相比对照组,实验组体外再生软骨的湿重及总胶原表达升高;但体内软骨再生能力两组亦无明显差异。结论细胞冻存复苏对人耳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增殖和体外/体内软骨再生能力无明显影响。
于瑶殷宗琦殷宗琦周广东李丹刘豫
关键词:冻存复苏
低分子凝胶M2和交联透明质酸作为可注射性软骨再生支架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以低分子量凝胶M2和交联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作为可注射性支架材料,在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常规分离、体外单层培养新生猪耳软骨细胞,将获得的软骨细胞以50×106 cells/m L和100×106cells/m L的浓度分别与M2凝胶混合,以100×106 cells/m L的浓度与交联HA混合,分别注射于裸鼠皮下,并于8周后取材。以单纯M2凝胶及单纯HA作为对照组。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化学检查、湿重测定、力学检测、蛋白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测定,判断低分子量凝胶M2及交联透明质酸在体内形成软骨的能力。结果实验组3组均可形成软骨样组织块。其中,M2+高浓度细胞组体积最大、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位于成熟的陷窝中;M2+低浓度细胞组形成与高浓度细胞组质地相似的组织块,但体积相对较小;HA组形成不成熟的组织块,硬度差,含有的细胞数和分泌的基质最少。同时,实验组3组的力学和GAG含量结果也证实M2+高浓度细胞形成的软骨更加成熟。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2个对照组未有类软骨组织形成。结论低分子凝胶M2与软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优于交联HA,更适合作为可注射性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
殷宗琦李萍李丹刘浥汪振星刘豫冯传良周广东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软骨
真皮来源细胞亚群修复小鼠颅骨缺损
2015年
背景:考虑到皮肤是全身最大的器官,拥有丰富的皮肤毛细血管网,可能存在足够的成体干细胞用于组织工程。目的:探讨真皮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阳性细胞的成骨潜能和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组织学方法分析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细胞在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新鲜皮肤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以表面蛋白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作为分选标志,采用免疫磁珠分选获得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细胞。在体外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并分别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其碱性磷酸酶和钙结节的表达。将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细胞复合于珊瑚支架后修复小鼠颅骨缺损,术后6周通过组织学方法,术后24周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估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与结论: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细胞在皮肤中呈单个分散存在,位于真皮网状层。通过免疫磁珠分选可获得表达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的细胞亚群。体外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表达,茜素红染色显示大量的钙结节形成,证实其在体外具有成骨分化能力。体内修复颅骨缺损6周后组织学结果显示在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阳性细胞复合珊瑚组可见大量新生骨形成;24周影像结果显示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阳性细胞复合珊瑚组的颅骨骨缺损组织基本完全修复。结果表明真皮来源的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阳性细胞亚群拥有成骨的潜能,其可能是骨组织工程适合的种子细胞。
王庭亮何金光张阳李丹董佳生祝联
关键词:颅骨干细胞骨组织工程成体干细胞颅骨缺损
利用软骨细胞膜片技术在山羊皮下构建软骨样组织的研究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膜片技术在大型哺乳动物模型体内构建软骨的优越性. 方法:以山羊耳廓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分别利用细胞膜片技术(实验组)和细胞复合PGA/PLA支架材料的方法(对照组)构建软骨组织.体外培养4周后...
陶然刘浥殷宗琦汪振星李丹周广东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软骨
利用软骨细胞膜片技术体外构建管状软骨组织的实验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以改进的软骨细胞膜片技术为基础,以大型哺乳动物耳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构建与羊气管实际管径相当的管状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山羊耳郭软骨细胞体外培养1~2周后,软骨细胞膜片体外塑形,体外培养6周时收取标本,观察大体外观及弹性,检查软骨形成情况。结果体外培养6周时卷起的膜片已融合为完整的白色半透明管状组织,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强度;组织学检测证实,体外构建的管状组织的管壁为连续的软骨样组织。结论改进后的软骨细胞膜片技术具有原代细胞用量少、体外培养时间短、炎症反应少等优点,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刘浥李丹殷宗琦殷宗琦曹谊林
关键词:组织工程软骨
利用软骨细胞膜片技术在山羊皮下构建软骨样组织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膜片技术在大型哺乳动物体内构建软骨的优越性。方法以山羊耳廓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分别利用细胞膜片技术(实验组)和细胞复合PGA/PLA支架材料的方法(对照组)构建软骨组织。体外培养4周回植到动物腹部皮下,分别于回植前、回植后4周及回植后8周时采集标本,观察比较两组软骨形成情况。结果体外培养4周后,两组均形成一定量的软骨样组织,但对照组可见未降解的材料纤维;体内构建4周后,实验组形成成熟软骨样组织,对照组为纤维结缔组织替代,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体内培养8周时,实验组较4周前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体积明显缩小,仍为纤维结缔组织。结论软骨细胞膜片技术与细胞复合PGA/PLA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方法相比,原代细胞用量少,体外培养时间短,在大动物体内能形成成熟软骨,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陶然刘浥殷宗琦汪振星李丹周广东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软骨聚乳酸
双轴旋转生物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织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轴旋转生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的双轴旋转生物反应器包含:沿第一方向旋转的第一旋转机构、沿第二方向旋转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物理连接。培养管安装于第一旋转机构上,第...
汪振星张智勇周权刘鹭何爱娟李丹殷宗琦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在体外构建具有完整内侧半月板形态的软骨样组织的方法。方法运用模具制备内侧半月板形的PGA/PLA支架。抽取犬骨髓,分离培养BMSCs,将其接种于支架材料上,5 d后使用软骨诱导液培养。体外培养6周后,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细胞材料复合物能够较好地维持半月板三维立体结构,形成了表面光滑、触之有弹性的瓷白色软骨样组织。HE染色可见典型的软骨陷窝出现,说明成熟软骨组织的形成。Safranine O染色证实有蛋白聚糖基质产生。生物力学检测显示,新生组织弹性模量达正常半月板组织的12.7%。结论 BMSCs通过体外诱导,可在体外分化为较成熟的软骨组织,并构建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
李丹周广东刘浥殷宗琦汪振星祝联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