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万碧

作品数:25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9篇肾病
  • 9篇25羟维生素...
  • 8篇2型糖尿
  • 8篇2型糖尿病
  • 6篇糖尿病肾病
  • 6篇甲状腺
  • 3篇代谢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毒性
  • 3篇毒性甲状腺肿
  • 3篇综合征
  • 3篇慢性
  • 3篇弥漫
  • 3篇弥漫性毒性甲...
  • 3篇激素
  • 3篇甲状腺肿
  • 3篇2型糖尿病肾...

机构

  • 19篇昆明医科大学
  • 5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24篇李万碧
  • 14篇张弦
  • 14篇杨才
  • 12篇向茜
  • 10篇李勇军
  • 10篇白云霞
  • 8篇郭燕
  • 7篇张永新
  • 5篇向茜
  • 5篇蔡艳
  • 5篇蔡艳
  • 4篇王玉明
  • 4篇刘华
  • 4篇张永新
  • 3篇白云霞
  • 3篇张弦
  • 3篇郭艳
  • 3篇栾艳
  • 2篇廖红芳
  • 2篇李勇军

传媒

  • 4篇现代中西医结...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医学前沿
  • 1篇云南医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肥胖与代...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68例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8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糖尿病病死率2.29%;(2)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依次是心血管疾病(36.76%)、多器官功能衰竭(14.71%)、脑血管疾病(13.24%)、急性并发症(11.76%)、终末期肾衰(7.35%)、感染性疾病(7.35%)、急性重症胰腺炎(4.41%);(3)糖尿病病死率与患者年龄、并发症有关。结论糖尿病已成为目前住院患者的常见死因。心脑血管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并发症、终末期肾衰、感染性疾病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等代谢指标达标,重视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防治可能降低糖尿病病死率。
向茜蔡艳张永新白云霞李万碧廖红芳郭艳杨才张弦李勇军
关键词:糖尿病住院患者死亡率代谢紊乱死亡年龄回顾性分析
充分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左心室肥厚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充分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106例CKD 5期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1)106例CKD 5期患者中,共有94例发生LVH,总发生率为88.68%。50例(100.00%)糖尿病肾病组(DKD)患者均发生LVH,而56例非糖尿病肾病组(NDKD)患者中也有44例(78.57%)发生LVH。(2)与NLVH组患者相比,LVH组年龄较大(P=0.003)、60岁以上患者较多(P=0.046)、糖尿病患者较多(P=0.01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C反应蛋白(CRP)(P<0.001)、BMI(P=0.001)及年龄(P=0.030)是IVST的危险因素,CRP(P<0.001)、BMI(P=0.016)、年龄(P=0.006)、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P=0.033)是LVPET的危险因素。结论充分透析的CKD 5期患者中存在较高的LVH发生率。DKD组患者较NDKD组更易发生LVH。增龄、BMI较高、微炎症状态及舒张压升高是本组CKD 5期患者发生LVH的危险因素。
向茜郭燕张弦张永新杨才李勇军白云霞李万碧
关键词:肾透析肥大左心室慢性肾脏病室间隔厚度
别嘌醇致HLA-B*58∶01阴性患者药物超敏反应1例报道
2024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以发热5天,咳嗽、咳痰2天于2022年10月0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于本院住院发现高尿酸血症并查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B*58∶01为阴性,2022年9月2日开始口服别嘌醇缓释胶囊0.25g每日1次。10月1日患者全身皮肤出现不规则红斑,至皮肤科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停用别嘌醇,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地氯雷他定分散片及外用地奈德乳膏。10月3日患者出现发热。10月6日出现咳嗽,咳黄色脓痰,伴流清涕、咽痛。来本院急诊就诊,以发热查因收入本院肾内科。既往史:2型糖尿病史3年,长期优泌乐50笔芯三餐前皮下注射,9月2日改为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高血压病史3年,长期服用厄贝沙坦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有慢性肾脏病史,间断服用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有甲钴胺片过敏史。
范志立蔡艳王鑫杨才李万碧周竹
关键词:别嘌醇慢性肾功能不全
经验治疗与肾穿刺活检术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价值研究
2024年
肾病综合征(NS)经肾穿刺活检术(RNB)以经验治疗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7-2023.12我院70例NS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以常规治疗,经RNB后经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缓解时间、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缓解时间(14.25±1.25d)低于对照组(20.86±1.53d),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S患者以经验治疗及RNB,能有效了解症状情况,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性,值得借鉴。
张弦蔡艳白云霞李万碧杨才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术复发率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与25羟维生素D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GD的关系。方法选取个旧地区96例新诊断GD患者作为患者组,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2组受试者25(OH)D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水平,统计2组25(OH)D充足、不足、缺乏情况,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25(OH)D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组血清25(OH)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均<0.05),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均<0.05)。患者组25(OH)D充足的比例(16.67%)显著高于健康组(7.58%)(P<0.05),不足的比例(23.95%)显著低于健康组(42.42%)(P<0.05),缺乏的比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PTH与25(OH)D有相关性(r=-0.302,P=0.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PTH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B=-5.221,P<0.001)。结论个旧地区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GD患者血清25(OH)D水平及25(OH)D充足的比例较高,不足的比例较低。25(OH)D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及TRAb无关,与PTH呈负相关。
张弦向茜栾艳徐静阮小荟李万碧李勇军
关键词: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个旧新诊断112例Graves’病患者骨代谢指标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个旧地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患者中骨代谢指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个旧地区112例初次诊断GD患者的血Ca、P、25(OH)D 、ALP、TRACP、PTH、Cr等指标,分别按照性别、年龄、25(OH)D缺乏程度分组比较,用多因素回归分析25(OH)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个旧地区GD人群25(OH)D充足、不足、缺乏、严重缺乏的比例分别为17.86%、24.11%、48.21%及9.82%,随血清25(OH)D水平降低,PTH显著升高(P<0.05);TRACP在维生素D不足组最高,在严重缺乏足最低(P<0.05);女性血清25(OH)D及Cr水平低于男性(P<0.05);40岁以下患者、40~60岁患者、60岁以上患者25(OH)D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0岁以下人群血PTH及血Cr显著低于60岁以上人群(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PTH(B=-7.091,P<0.001)及女性(B=-4.999,P<0.001)与25(OH)D水平负相关。结论个旧地区GD患者普遍存在25(OH)D不足甚至缺乏。女性25(OH)D水平较男性低;血PTH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TH水平及女性与25(OH)D水平负相关。加强对本地区GD患者骨代谢指标的早期检测及干预,可能有利于GD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有效防治。
向茜张弦杨晓瑞栾艳徐静阮小荟李万碧
关键词: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维生素D缺乏与Graves 发病、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维生素D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免疫系统和骨骼健康产生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的发病和并发症发生有关。疾病本身并发症包括合并甲亢、甲亢性眼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甲状腺肿合并甲亢主要是与甲状腺刺激抗体有关,受生活方式、精神、情绪、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所致。甲亢性眼病,与甲状腺肿合并甲亢共同发生,也可以间隔1~2年发生,还有可能多年后发生。甲亢性心脏病,是导致甲亢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维生素D在骨钙代谢平衡中作用明显,维生素D可以起到调节免疫的作用,尤其是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维生素D缺少有很大关联,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维生素D缺乏还会诱发心血管并发症,如心房颤动、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这是因为维生素D受体广泛表达于人体各种细胞中,约有3%的人类基因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一旦维生素D缺乏则会间接调节多种基因,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维生素D缺乏还会诱发骨质疏松症,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骨骼对钙的吸收,导致骨量丢失。本文现就维生素D缺乏与Graves发病、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
李万碧向茜马琼麟栾艳黄静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并发症
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Bsm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VD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2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DKD0)组82例,微量白蛋白组(DKD1)组66例,大量白蛋白尿组(DKD2)组87例和86例健康对照者(NGT)组的VDR基因BsmⅠ、ApaⅠ位点SNP进行检测,比较和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BsmⅠ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31、0.066、0.003,等位基因G和A频率分别为0.964、0.036;ApaⅠ位点CC、CA、AA因型频率分别0.536、0.371、0.093,等位基因C和A频率分别为0.721、0.279;(2)DKD2组ApaⅠ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0.770)高于DKD0组患者(0.671),A等位基因频率(0.230)低于于DKD0组患者(0.329),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DR基因BsmⅠ位点GG基因型可能是T2DKD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59,P<0.05),但与DKD进展无关;ApaⅠ位点SNP与T2DKD的发生及进展均无关(P>0.05).25(OH)D缺乏或不足是T2DKD进展的危险因素(OR=1.957,P<0.05).结论 VDR基因BsmⅠ位点GG基因型可能是T2DKD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但与DKD进展无关;ApaⅠ位点SNP与T2DKD的发生及进展均无关.
向茜李万碧张弦刘华王玉明杨才白云霞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25羟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血肌酐值将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肾衰竭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liason化学发光法测定25(OH)D水平及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个旧地区人群中血25(OH)D水平基线仅为(20.07±0.70)ng/m L;(2)血25(OH)D含量在健康人群、DM患者、DKD肾衰竭患者中依次递减;(3)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25(OH)D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血三酰甘油负相关(P<0.05),与体重及血浆白蛋白正相关(P<0.05).结论 (1)个旧地区人群中血25(OH)D水平基线较低;(2)25(OH)D缺乏是2型糖尿病DKD肾衰竭患者的重要特征并可能和DK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向茜李万碧白云霞郭燕张弦张永新杨才李勇军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4年
目的难治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为了探索高效、新型的治疗措施,制定常规激素续贯、常规激素续贯+利妥昔单抗两种治疗方案,通过对比两种方式,分析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以两组治疗方案对我院诊治的难治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探究,即常规激素续贯方案(对象为参照组)和常规激素续贯+利妥昔单抗方案(对象为干预组),通过对疗效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用药安全性。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凝血指标、血脂指标、β2-MC、BUN、尿蛋白定量、Scr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属于一种尿蛋白呈阳性的病症,并且免疫功能异常,B淋巴细胞过度活化,临床建议实施利妥昔单抗治疗,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李万碧曾孝勇刘鑫
关键词:用药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