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蓓
- 作品数:15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细胞代谢物相对含量作为细胞数量指标进行数据校正的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细胞代谢物相对含量作为细胞数量指标进行数据校正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简便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实现细胞内生化代谢的快速猝灭;通过优化提取溶剂以高效提取细胞内小分子代谢物;再利用基于质谱、核磁共振等测定技术的代...
- 王广基阿基业曹蓓刘林生石建郑天李梦婕王新文赵春艳张凤逸
- 文献传递
- 药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药物代谢组学通过分析比较药物干预前、后生物体代谢谱,评价和预测药物的疗效、毒性及药动学特征,为临床个体化用药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从药物代谢组学的应用及其所呈现出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等方面,对目前药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葛纯曹蓓冯冬阿基业王广基
- 关键词:药物毒性药效药动学
- 一种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定量评价药物毒性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定量评价药物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基于质谱、核磁共振等测定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全面、定量测定生物样本中小分子化合物,再采用多变量数据处理方法建立多维空间数学模型,计算给药组与对照组的...
- 阿基业王广基曹蓓刘林生郑天石建李梦婕龚平王新文赵春艳邵凤黄青严蓓查伟斌顾胜华张颖
- 文献传递
- 肠道菌群对某些疾病及药物疗效与毒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肠道菌群与宿主间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并对宿主的多种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在相关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对药物和疾病的影响相互交织,并有可能改变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药效。综述药物、肠道菌群以及疾病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提出利用药物调节肠道菌群以治疗相关疾病的思路,为现有药物的新药理作用的发现和以肠道菌群为作用靶点的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有益信息。
- 王新文阿基业曹蓓刘林生赵春艳陈晓虎王广基
- 关键词:肠道菌群药物疾病相互作用
-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已上市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4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组,分别在空腹及进食高脂餐后,两周期双交叉单剂量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及其参比制剂左氧氟沙星片各5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给药前与给药后48 h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在空腹试验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及其参比制剂的AUC0~48 h分别为(50.0±8.4)、(48.8±8.6)μg·h·mL^-1,Cmax分别为(6.15±1.42)、(5.98±1.55)μg·mL^-1,tmax分别为(1.19±0.62)、(1.30±0.73)h,t1/2分别为(6.56±1.13)、(6.51±1.14)h^-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0±8.7)%;在餐后试验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及其参比制剂的AUC0~48 h分别为(45.4±8.4)、(44.5±8.2)μg·h·mL^-1,Cmax分别为(5.85±1.08)、(6.58±1.89)μg·mL^-1,tmax分别为(1.93±0.72)、(1.82±0.81)h,t1/2分别为(6.69±0.81)、(6.63±0.76)h^-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3±5.3)%。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与其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刘灵晔李娟曹蓓杨元勋钱薇
- 关键词:盐酸左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
-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代谢异质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索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与其他类型NH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的特征和代谢差异。方法:2018年8月—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取新鲜组织97例,其中健康人淋巴结增生组织26例,NHL淋巴瘤组织71例。该研究对71例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方法,对健康人淋巴结增生组织及NHL淋巴瘤组织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并对NHL及DLBCL、其他类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cell non-Hodgkin lymphoma,T-NHL)与健康人之间的具体差异代谢物进行了通路富集分析。结果:71例NHL患者淋巴瘤组织与26例健康人淋巴结增生组织2组间的年龄(P=0.439)及性别(P=0.069)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例NH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与其他类型B-NHL及TNHL患者之间在年龄、性别、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LBCL较其他类型B-NHL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不佳。DLBCL与其他类型B-NHL和T-NHL患者比较,除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类型B-NHL比较,DLBCL易出现CD30、MYC、BCL6、MUM1和Ki67的阳性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NHL比较,DLBCL易出现CD79a、MYC、BCL2和MUM1的阳性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发现:NHL患者与健康人存在明显的代谢差异,且DLBCL与其他类型B-NHL和T-NHL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代谢差异。与健康人比较,DLBCL组织中有12个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丙酮酸、柠檬酸循环及甘油脂类代谢途径上;其他类型B-NHL组织中共有19个差异代谢
- 徐珍珍曹蓓费菲李娟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一种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定量评价药效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定量评价药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基于质谱、核磁共振等测定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全面、定量测定生物样本中小分子化合物,再采用多变量数据处理方法建立多维空间数学模型,计算给药组与对照组的相对...
- 王广基阿基业刘林生曹蓓郑天石建李梦婕龚平王新文赵春艳陆益红黄青严蓓查伟斌顾胜华张颖
- 文献传递
- 代谢组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组学"时期新兴的一门组学技术,也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通过全面、定量检测生物样本中多种类型小分子化合物从而了解在内在和外界因素作用下生物体内源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特别适合于临床上研究机体因受到生长...
- 曹蓓阿基业王广基
- 关键词:代谢组学心血管疾病癌症代谢综合症生物标记物
- 文献传递
- 通塞脉微丸干预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分析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浆内小分子的变化,研究缺血性中风导致的代谢异常变化及通塞脉微丸对异常代谢的调节作用,寻找缺血性脑中风模型可能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索通塞脉微丸的代谢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凝法造成大鼠缺血性中风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通塞脉组和阳性药组,每组8只。通塞脉组按生药量13.2 g.kg-1.d-1灌胃给药,阳性药组给予尼莫地平32 mg.kg-1.d-1,模型组、假手术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7 d。采集模型组、假手术组血浆和通塞脉组、阳性药组大鼠给药第1,3,7天的血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血浆中内源性分子进行测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多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的丙酮酸、牛磺酸、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升高,而乳酸、甘油酸、氨基丙二酸、果糖、色氨酸和亮氨酸显著下降,提示血浆中这9种内源性物质为脑缺血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塞脉微丸给药使得上述内源性物质(除牛磺酸)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通塞脉微丸可以使造模后大鼠血浆中异常变化的代谢物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提示其药效作用可能与其对相关代谢途径的调节有关。
- 涂佳玉阿基业王广基文红梅王爱云狄留庆曹蓓刘林生
- 关键词:代谢组学缺血性脑中风通塞脉微丸气相色谱-质谱血浆
- 孕烷X受体介导的代谢酶和转运体转录调控及其在化疗药物耐药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孕烷X受体(PXR,NR1I2)是生物体内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近来研究发现,PXR介导的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过表达,与化疗药物多药耐药的产生密切相关。鉴于PXR在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调控中的重要性和PXR转录调控的多样性,有必要对其导致的多药耐药形成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PXR介导的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引起化疗药物多药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提高化疗药物敏感性、逆转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
- 赵其锦査伟斌周芳吴晓兰曹蓓张经纬王广基
- 关键词:孕烷X受体转运体代谢酶转录调控化疗药物多药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