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胃癌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胃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6例行胃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泵内应用芬太尼1mg+生理盐水共100mL;观察组术前15min、关腹时分别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泵内应用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共100mL;观察术后24h内(2、4、8、24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不良反应及芬太尼的用量。结果术后2、4、8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PCA按压次数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对胃癌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且有一定超前镇痛作用。可明显减少PCIA期间芬太尼的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房明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芬太尼镇痛麻醉
- 喉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喉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应用喉罩来进行全麻手术;对照组患者没有应用喉罩而是采用了气管导管的技术。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中气管插入和喉管插入前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喉罩插入的一次成功率为90.0%,于通气装置的置入与维持以及拔除期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更为平稳(P<0.05),观察组患者均无咽喉不适,而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咽痛与声嘶等咽喉部的不适。结论喉罩通气是介于气管插管与面罩通气之间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刺激小、可控制气道正压通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彭国庆王龙平房明梁本初王德军
- 关键词:喉罩手术麻醉气道管理血流动力学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胃癌手术患者全麻后在恢复室的应用
- 胃癌等上腹部大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后进入PACU期间,麻醉逐渐减浅.这期间PACU医师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生命支持,加强监测,使患者能够安全苏醒,还要对患者进行镇静镇痛,减少伤害性刺激对患者带来的风险,并且选择尽量减少用药带...
- 房明王龙平
- 关键词:羟考酮胃癌PACU
- 右美托咪定对静脉麻醉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唤醒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静脉麻醉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唤醒的影响。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以及对照组32例。两组均行3-5μg/ml丙泊酚复合2-6 ng/ml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照组开颅后15 min将血浆丙泊酚浓度调整至0.5μg/ml,瑞芬太尼靶浓度调整至0.5 ng/ml。观察组开颅后停止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并输注复合量0.3μg/kg的右美托咪定。结果观察组唤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5.15%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术后麻醉唤醒中可产生显著的镇静效应,减轻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彭国庆王龙平房明梁本初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唤醒
- 一种麻醉科用连续注射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科用连续注射器,包括针筒和针管,所述针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右侧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端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针筒的两侧设有销钉且销...
- 王龙平刘颖房明
- 文献传递
- 癌痛患者疼痛门诊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17年
- 目的癌痛患者疼痛门诊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出现癌痛患者50例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合理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采用阿片药物进行单一治疗,给予观察组采用阿片药物联合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并对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阿片药物联合镇痛药物在治疗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疼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故应在疼痛门诊治疗中推广使用。
- 王龙平房明王剑彭国庆刘颖
- 关键词:癌痛疼痛门诊药物治疗
- 羟考酮注射液对胃癌手术患者全麻后在恢复室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入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3月—2015年5月该院实施胃癌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实施同样的麻醉方案,术毕所有患者转入PACU。由PACU医师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组(A组,n=40)和硫酸吗啡注射液组(B组,n=40),接注射泵(0.9%生理盐水将两种药物稀释至1 mg/m L)按1 mg/kg泵入。由PACU医师观察并记录患者拔管前5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15 min的MAP、HR、SPO2及拔管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拔管前后的MAP(128.6±11.2)、HR(90.3±4.1)、SPO2(77.6±11.0)较平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统计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数A组较B组明显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min、15 min、30 min的VRS痛觉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所有患者在PACU中过程基本平稳,顺利出室。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胃癌手术患者在PACU中应用安全有效,镇痛效果与吗啡相当,但较吗啡使用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拔管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房明王龙平
- 关键词:胃癌手术PACU
- 奈福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奈福泮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宫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至5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奈福泮复合丙泊酚组(联合组)和单纯应用丙泊酚组(丙泊酚组),各30例。行全凭静脉全麻,必要时追加丙泊酚。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和术后腹痛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等。结果与丙泊酚组比较,联合组丙泊酚总用量较少,意识恢复较快,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均P〈0.05);诱导前后MAP、HR、SpO2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P〉0.05)。结论奈福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意识恢复时间,增强术中及术后镇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安全可靠。
- 王龙平刘颖彭国庆房明
- 关键词:丙泊酚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
- 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联合穿刺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 2008年
- 近年来一些涉及到盆腔的手术中.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已有较多报道。我科对妇产科病人采用CSEA并行蛛网膜下腔微量吗啡术后镇痛.取得了满意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同时还降低了剖宫产病人术中寒战的发生率。
- 房明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妇产科病人联合穿刺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效果吗啡术后镇痛
- 插管导入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插管导入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插管导入器组(A组)和直接喉镜组(B组)。A组采用插管导入器辅助气管插管,B组直接喉镜下直视气管插管。记录并比较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5 min(T4)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以及两组的插管时间和成功率,观察插管后有无咽喉口腔黏膜损伤、牙齿牙龈损伤、咽喉疼痛以及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在T2、T3时间点的MAP、HR均明显高于插管前(P<0.05);且B组较A组明显升高(P<0.05);A组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短于或低于B组(P<0.05)。结论插管导入器辅助气管插管比直接喉镜更能有效地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提高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期间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 王龙平刘颖房明吴万军
- 关键词:直接喉镜全身麻醉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