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中药
  • 3篇网膜
  • 2篇单纯疱疹
  • 2篇单纯疱疹病毒
  • 2篇单纯疱疹病毒...
  • 2篇单纯疱疹病毒...
  • 2篇毒性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药治疗
  • 2篇中医
  • 2篇疱疹

机构

  • 10篇洛阳市疾病预...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漯河医学高等...
  • 1篇遂平县人民医...

作者

  • 10篇徐艳
  • 4篇潘春英
  • 4篇侯文利
  • 4篇邢勤
  • 3篇杨小生
  • 3篇顾光霞
  • 3篇赵卫
  • 1篇王利群
  • 1篇徐德华
  • 1篇王玉中
  • 1篇王统辉

传媒

  • 2篇中医研究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西医结合研...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地黄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56例
2008年
徐艳
曲安奈德联合中药治疗黄斑水肿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2011年
目的优化黄斑水肿(ME)干预治疗方案。方法将146例(160眼)ME患者随机分为曲安奈德组73例(79眼)和曲安奈德联合中药组(联合组)73例(81眼)。曲安奈德组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联合组同时加服中药汤剂,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①12周时联合组视力提高率、稳定率和降低率分别为58.03%、38.27%和3.70%,曲安奈德组分别为43.04%、48.10%和8.86%,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曲安奈德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CMT下降程度大于曲安奈德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眼压均升高(P<0.05),但联合组眼压升高幅度小于曲安奈德组(P<0.05);④曲安奈德组和联合组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7.8%和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ME可以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并降低激素性眼压升高的不良反应。
徐艳潘春英赵卫邢勤侯文利
关键词:黄斑水肿曲安奈德中药
加味秦皮汤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1例被引量:6
2008年
徐艳王统辉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西医结合
不同暴露剂量视频终端视疲劳的穴位按摩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不同暴露剂量视频终端(VDT)视疲劳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2例(204眼)VDT视疲劳患者分为低暴露组和高暴露组,每组51例。两组均采用同样的眼局部穴位(攒竹、睛明、丝竹空、四白、太阳)按摩干预,每穴5min,每天1次,疗程1个月。观察干预前后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试验(SIT)变化情况。结果:(1)症状改善指数与暴露剂量的三次曲线模型的相关系数最大(P=0.000),VDT暴露指数越小,症状改善越明显。低暴露组和高暴露组的症状改善指数分别为(52.31±16.65)%和(28.93±13.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干预后两组BUT和SIT均升高(P<0.05),在校正了干预前BUT及SIT的影响后,低暴露组比高暴露组BUT平均增加0.826s(P=0.022),SIT平均增加1.029mm(P=0.033)。结论:穴位按摩可改善VDT视疲劳患者的症状和眼生理状况,且低暴露患者的效应更大。
徐艳顾光霞杨小生潘春英侯文利赵卫邢勤
关键词:视频显示终端视疲劳穴位按摩临床疗效
针刺对视神经萎缩患者视觉电生理改善的优化方案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视神经萎缩(OA)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影响,探讨针刺干预的优化方案。方法:纳入45例OA患者,采用4因素混合水平正交设计L9(33×21),留针时间(A因素)3水平(A1=15min,A2=30min,A3=45min),针刺手法(B因素)3水平(B1=补法,B2=泻法,B3=平补平泻),取穴部位(C因素)3水平(C1=局部取穴,C2=远处取穴,C3=局部+远处取穴),时间间隔(D因素)2水平(D1=1次/d,D2=1次/2d)。以图形刺激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潜伏期为评价指标。结果:①干预前、后P100潜伏期分别为(111.41±6.24)ms和(107.40±5.18)ms,t=19.765,P=0.000。②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和C不同水平对P100潜伏期的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F A=11.405,P=0.025;F C=18.419,P=0.003),A2和A3均优于A1。C1和C3均优于C2;B和D的不同水平对P100潜伏期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刺改善P100潜伏期的最优组合为A3B1C3D2。结论:针刺可改善OA患者VEP,其较佳针刺方案是留针45min、补法、远近配穴、1次/2d。
徐艳潘春英赵卫邢勤侯文利
关键词:视神经萎缩针刺疗法正交设计视觉诱发电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干眼症患者88例(176只眼)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爱丽滴眼液局部点眼,治疗组同时加用左归饮加减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用药前后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I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情况。结果:(1)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Z=-2.726,P=0.006。(2)治疗后两组BUT和SIT增加,而FL评分下降,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饮配合爱丽滴眼液局部点眼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在有效缓解眼部症状、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促进泪液分泌方面,较单纯爱丽滴眼液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徐艳邢勤
关键词:干眼症中西医结合疗围绝经期
中药联合多贝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多贝斯(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4例(78眼)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23例(40眼)和西药组21例(38眼),西药组采用基础和多贝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4月。测定视力变化,眼底镜观察视网膜病理改善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构成比无统计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视网膜病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联合多贝斯对DR患者视网膜病理和血流动力学改善更明显,对视力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徐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治疗多贝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与眼底分级的关系探讨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医证型与眼底分级的对应关系,为DR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75例DR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FA),同期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简单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FFA显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分别是71例、65例和64例。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证型69例、气阴两虚型61例、瘀血阻滞型67例、阴阳两虚型78例。②不同中医证型的DR分级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992,P=0.000。③对应分析显示:阴虚内热型的点集合投影几乎重叠于轻度NPDR的点集合投影;气阴两虚型的点集合与中、重度NPDR的点集合靠近,阴阳两虚型的点集合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的点集合最近,瘀血阻滞型的点集合没有显示与DR某一分级的紧密关系。结论:随着DR程度由轻、中、重度NPDR→PDR的演变,中医证型也呈现由阴虚→气虚→阳虚的证候变化,而瘀血阻滞的病理改变贯穿于DR的全过程。
徐艳杨小生顾光霞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
综合疗法辅助中药治疗儿童弱视87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辅助中药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1例(268眼)弱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4例(130眼)进行戴镜、遮盖、弱视训练等弱视综合治疗;治疗组87例(138眼)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弱视明冲剂。疗程6个月,观察视力改善和对比敏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55眼,进步74眼,无效9眼,有效率占93.48%;对照组基本治愈36眼,进步78眼,无效16眼,有效率占87.69%。2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空间频率测量对比敏感度(CS)均有显著提高,且治疗后治疗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明冲剂佐治儿童弱视可显著提高视力和对比敏感度。
徐艳潘春英侯文利徐德华刘文黎
关键词:儿童综合疗法中药治疗
益气解毒冲剂联合西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07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评价益气解毒冲剂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13例(217眼)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108眼)和治疗组107例(109眼)。对照组用0.15%更昔洛韦滴眼液点眼,并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服院内制剂益气解毒冲剂,每次20g,每日2次。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角膜知觉、角膜病损面积变化及外周血CD4、CD8水平,记录治愈患者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3.21%、26.61%和20.18%,对照组分别为28.70%、38.89%和32.4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角膜知觉敏感、迟钝、消失眼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角膜知觉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角膜病损面愈合指数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CD4、CD8和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年累计复发率为20.50%,对照组为3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解毒冲剂联合西药治疗HSK较单纯西药干预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减少复发,提高CD4、降低CD8 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调节免疫功能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王玉中徐艳王利群辛云芳杨小生顾光霞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T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