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分析
-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0例颅内动...
- 徐育智李松年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34例临床分析
- 2013年
- 大骨瓣减压术用于重症颅脑疾患,尤其是并发脑疝患者的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也会影响预后。我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4例,现报告如下。
- 李松年徐育智
- 关键词:颅脑疾患大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救治体会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6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此36例患者中,脑内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6例和硬膜外血肿12例。手术治疗28例,保守治疗8例。结果伤后半年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其中恢复良好16例,中残11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只有及时诊断,尽早处理,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李奋强李松年韦刚徐育智云宇
- 关键词:外伤性颅内血肿救治体会
- 重症小脑出血的抢救体会(附25例报告)
- 重症小脑出血急诊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对于急性重症小脑出血患者(GCS≤8分)、小脑出血量>lOml、颅内高压和小脑症状明显,或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者,只要能够耐受麻醉和手术,患者家属理解并同意,都应采取积极的抢救,争取时...
- 刘桂彪李奋强李松年韦刚徐育智谢正德曾祥博池超超
- 关键词:小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预后评估
- 文献传递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46例采用保守治疗,44例治愈,2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20例,首先采用钻孔引流术,6例治愈,14例复发,再次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5例治愈,9例再复发,最后经开颅剥除包膜并打通外侧裂池治愈(其中2例先采用积液-腹腔分流术发生堵管)。结论多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经保守治疗可治愈,钻孔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对慢性、易复发者主张采用开颅剥除包膜并打通外侧裂池的脑脊液循环的手术治疗。
- 李松年李奋强韦刚徐育智
- 关键词:颅脑损伤硬膜下积液引流术
- 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因分析
- 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2例,其中38例死亡,死亡率31.1%.在死亡原因中,死于原发或继发脑干功能衰竭36例,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颅脑损伤患者一经接诊,应进行院前急救处...
- 谢正德刘桂彪李奋强李松年韦刚徐育智曾祥博池超超
- 关键词:颅脑损伤死因分析手术治疗病死率
- 文献传递
- 侧脑室多靶点联合腰大池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铸型被引量:2
- 2013年
- 高血压脑室出血铸型是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的特殊高血压脑出血类型。随着外科手术引流的干预,防治了急性脑积水、颅内高压,甚至脑疝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但如果脑室内的积血引流不够及时、有效,将致使脑室系统临近脑深部及中线重要结构受压损害,死亡率仍高达60%~90%,预后较差。
- 李松年徐育智
- 关键词:腰大池穿刺引流
- 负压引流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9年
- 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34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 李奋强李松年韦刚徐育智云宇
- 关键词:颅骨修补头皮下积液负压引流
- 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治后肿瘤完全栓塞23例,次全栓塞5例,不全栓塞2例,痊愈19例,显效8例,一般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可脱式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好,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徐育智李松年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临床疗效
-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群体中的临床应用
- 2020年
- 探讨对急诊患者采取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40例采取分级分区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值得应用。
- 陈薇练冬慧陆海霞班金色徐育智
- 关键词:急诊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