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萍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腺苷鞘内用药对顽固性神经性疼痛的疗效被引量:2
- 2003年
- 张强李朝阳彭莉萍蒋进吴冬熬杰
- 关键词:腺苷疗效自发性疼痛
- 改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满意度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方法,通过临床应用评价其效果与并发症。方法选择86例ASAⅠ~Ⅲ级,行前臂、手和腕部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56例患者采用周围神经刺激定位仪(StimuplexHNS11;B.BraunMelsungenAG,Melsungen)完成操作,其中20例置管。后30例患者采用找异感的方法,当患者有异感并放射到手的前臂或手指为针尖定位正确。结果总的阻滞成功率95%(82例)。使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单次给药的感觉阻滞效果最好,其次是置管患者,而传统定位的效果相对较差。肌皮神经、前臂正中神经阻、腋神经与前臂内侧皮神经滞效果最好。穿刺针平均深度7.2cm(5.5~9.0cm)。有20例留置导管,均通过周围神经刺激定位仪成功完成,置管深度(9.0±3.5)cm,超过针尖深度3cm,手术麻醉效果均满意阻滞成功率100%。手指有手术后感觉异常51例,均在1周内完全消失。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体表标志可靠,可置管后固定,有效避免气胸的发生。
- 张强李朝阳彭莉萍吴冬叶庆明
- 关键词:锁骨臂丛神经阻滞满意度并发症麻醉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线粒体机制研究进展
- 2025年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中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导致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线粒体作为神经元的主要能量来源,对维持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线粒体与DPN的发病密切相关,其病理机制涉及氧化应激、钙稳态失衡以及能量生成障碍等方面,诱发神经元凋亡,从而引起神经损伤,最终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许多药物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发挥镇痛作用,表明调控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有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策略之一。本文将从线粒体功能障碍出发,对其在DPN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治疗DPN提供理论参考。
- 曹迪肖礼祖樊碧发熊东林彭莉萍孙武平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线粒体氧化应激神经损伤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