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电
  • 3篇心室
  • 3篇剖宫产
  • 3篇剖宫产术
  • 2篇电图
  • 2篇心电图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镇痛
  • 2篇少年
  • 2篇术后
  • 2篇剖宫产术后
  • 2篇青少年
  • 2篇综合征
  • 2篇左心
  • 2篇麻醉
  • 1篇单次
  • 1篇单次硬膜外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医院
  • 2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北京京煤集团...

作者

  • 12篇张红
  • 4篇冯艺
  • 4篇朱天刚
  • 3篇安海燕
  • 2篇潘咏梅
  • 2篇周惠清
  • 2篇李蕾
  • 2篇刘美贞
  • 2篇赵杰强
  • 2篇杨松娜
  • 2篇刘国莉
  • 2篇刘文玲
  • 2篇阎小娣
  • 2篇张冉
  • 2篇周广华
  • 1篇王俊
  • 1篇牛屹东
  • 1篇郭慧方
  • 1篇黄舜
  • 1篇冯捷

传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床边超声心动图在危重和急症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床边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10例危重和急症心血管患者的床边超声心动图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 4 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EF) ,指导临床治疗 ,EF≥ 5 0 %者 2 1例 ;≥ 4 0 % ,但≤4 9%者 12例 ;≥ 30 % ,但≤ 39%者 8例 ;≤ 2 9%者 6例。 4 1例 (37.3% )怀疑有心血管疾病 ,进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得以明确诊断 ,17例 (15 .5 % )改变了最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 2 6例急性心肌梗死 ,EF≤ 4 9%者 ,经治疗后复查床边超声心动图 ,为评估疗效和预后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 :床边超声心动图可为危重和急症心血管疾病迅速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修正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评估心脏功能。
朱天刚张红刘美贞潘咏梅阎小娣周惠清杨松娜
关键词:急症心血管疾病心功能心肌梗死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与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被引量:8
2003年
朱天刚张红杨松娜周惠清阎小娣潘咏梅刘美贞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组织速度成像左心室收缩功能
中国部分区域青少年早复极的检出率及随访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早复极(ER)的发生率及预后。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北京市部分中学高一年级和职业中学新生、大学新入学的本科生进行筛查,包括询问病史及家族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并进行随访。ER诊断标准:心电图连续2个导联以上J点抬高至少0.1 mV,呈顿挫或切迹样,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T波高尖。心电图由2名心内科医生阅图作出诊断。结果共获得了13405人有效心电图和相关资料,年龄15~22岁,男女比例1.01∶1。包括了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涵盖了汉族、满族、蒙古族、苗族、藏族、朝鲜族和侗族,以汉族为主。共发现135例ER,男性111人,女性24人。检出率为1%。发生部位以下壁导联最多见,为79人;其次是下壁合并侧壁导联为29人。ER形态主要为顿挫型和切迹型。随访12~36个月,无1例发生心脏猝死等心血管事件,仅1例有黑矇,但未发现心律失常。结论初步显示ER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发生率为1%,主要发生在下壁导联,其次是侧壁导联;总体上ER是一种良性表现。
刘文玲周玉安周广华李蕾张红张岚赵杰强朱天刚赵博杨杰马占锋尹广利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电图青少年
单次硬膜外阻滞与两种区域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比较单次硬膜外阻滞(EA)、腰方肌阻滞(QLB)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初次剖宫产术的单胎产妇87例,年龄23~42岁,BMI 21~37 kg/m^(2),ASA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EA组、QLB组和IINB组,每组29例。所有产妇术中麻醉方法及用药一致,术毕EA组予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单次硬膜外给药,QLB组和IINB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双侧QLB、双侧IINB,所有产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补救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 h吗啡用量、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记录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及术后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例数及严重程度评分,记录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尿潴留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与EA组比较,QLB组和IINB组术后12、24 h吗啡用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明显增多(P<0.05),QLB组和IINB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后6、48 h吗啡用量、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发生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尿潴留及下肢静脉血栓。结论剖宫产术后单次硬膜外阻滞的镇痛效果较腰方肌阻滞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好,但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高,腰方肌阻滞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相当。
张红廖玥安海燕冯艺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后镇痛
重视妊娠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围分娩期管理被引量:2
2023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主要特征是在睡眠过程中,由于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反复气流受限和间歇性缺氧。由于妊娠期体重增加、生理结构及激素水平的改变,OSA在妊娠期女性中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且随着孕周的增加,发病率也由孕早期的10.5%增加至孕晚期的26.7%[1],相关研究表明OSA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其是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还可能会增加新生儿早产、生长发育受限等不良结局的风险。
张林燕李艳红张红刘国莉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气道间歇性缺氧气流受限
妊娠合并血液病导致血小板减少行剖宫产术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产妇和胎儿预后:一项单中心12年回顾性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液病导致血小板减少产妇行剖宫产术不同麻醉方式的应用。方法回顾过去12年血液病导致血小板减少产妇行剖宫产术297例,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generalanesthesia,GA)组和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LA)组,获取产妇一般资料、术前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围产期产科及新生儿资料,并电话随访妊娠史和母婴现存身体状况。结果 GA组术前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LA组(P <0.05)。LA组具有更高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和术后镇痛使用率(P <0.05)。母婴现存结局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病导致血小板减少产妇行剖宫产术,一般情况较差(血小板计数低下、多项血液指标异常、ASAⅣ-Ⅴ级等)首先考虑全身麻醉,如无禁忌则椎管内麻醉为最优选择。不同麻醉方式不会对术后母婴结局产生明显影响。
窦豆张红冯艺张晓红姜陆洋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剖宫产术麻醉预后
胸科微创手术的规范化麻醉与镇痛体系建立
冯艺安海燕鞠辉何苗姜柏林祝娟张冉王广张红李君潘芳黄舜王俊
该项目属于临床麻醉及围术期疼痛管理的技术领域。通过对胸科微创手术术后疼痛和围术期麻醉及镇痛技术的系统研究,建立和应用了多项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技术,主要技术创新点包括: 确立了多种围术期麻醉、镇痛技术的应用价值:评测了不同通...
关键词:
关键词:麻醉方法疼痛治疗
心房扩大与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
2009年
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均可引起心房扩大及心室肥厚,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可以引起左心房扩大及右心室肥厚;慢性阻塞性肺病可引起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肥厚;长期患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可导致左心室扩大或肥厚;先天性心脏病可致全心扩大等。这些病变在心电图检查中可表现出一些特异性的改变,并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张红朱天刚
关键词:右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心电图表现主动脉瓣狭窄
含碘造影剂致Ⅳ度血小板减少案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造影剂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为该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1例碘海醇致血小板减少症案例,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造影剂致血小板减少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文献及我院案例,共收集11例造影剂致血小板减少病例,半数以上的造影剂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黏膜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较为多见,11例患者均发生血小板减少,出现淤点、瘀斑、注射部位出血、紫癜、消化道出血、眼底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除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至74×109·L-1转院治疗外,余患者血小板计数皆恢复正常,预后良好。结论:造影剂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罕见但严重程度较高,临床应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张红张红李小平于芝颖冯婉玉
关键词:造影剂碘海醇血小板减少症
快速康复理念下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4年
为了减少产妇术后疼痛、促进产妇术后快速恢复以及保障婴儿健康,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方案一直在不断完善。其中多模式镇痛是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cesarean,ERAC)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剖宫产术后的多模式镇痛是十分必要的。为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非阿片类药物与区域阻滞的应用逐渐增多,多模式镇痛方案也在逐步完善。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剖宫产术后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仍存在争议,尚无最佳方案出现。本文总结了目前剖宫产术后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并为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发展提供思路。
丁维思张红张冉冯艺刘国莉赵婉璐安海燕
关键词:剖宫产术多模式镇痛术后康复阿片类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