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笑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心理
  • 3篇心理学
  • 3篇理学
  • 3篇法律
  • 3篇法治
  • 2篇知心
  • 2篇中国法
  • 2篇认知心理
  • 2篇认知心理学
  • 2篇国法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判断
  • 1篇德性
  • 1篇心理学阐释
  • 1篇信息加工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定位
  • 1篇优先性
  • 1篇哲学
  • 1篇证明标准

机构

  • 12篇浙江大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作者

  • 12篇张晓笑
  • 8篇陈林林
  • 1篇王云清
  • 1篇杨桦
  • 1篇胡蓉蓉

传媒

  • 7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厦门大学法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知的双重加工模型与司法决策被引量:8
2014年
认知的双重加工模型包括自动化的系统一加工和深思熟虑的系统二加工。系统一加工会产生易出错的启发式直觉和可信赖的专业直觉。在司法决策中,当法官针对事实问题下判断时,依凭的是可错的启发式直觉,此时需要强化系统二加工以实现对系统一加工的检验和纠正;当法官针对法律问题作出判断时,他所依赖的是专业直觉,其不仅准确率高,还能启发思路,此时系统二主要发挥检验作用。法官在对事实问题作出决策时应当强化系统二的纠正作用,在对法律问题作出决策时可以优先信赖系统一的判断,进而在提高诉讼效率和决策准确率之间获得一种平衡。
陈林林张晓笑
关键词:司法决策
探寻转型期法治的具体建设路径——“转型期法治与行业法制”全国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2年
法治既是一条宏观的治国方略,也是一种具体的制度建构和治理模式。为了进一步把握中国法治进程的特色和脉动,寻求一条可行的具体法治路径,由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孙笑侠教授领衔的国家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转型期法治的理论、制度与实验”课题组,于2011年11月在杭州主办了一次以“转型期法治和行业法制”为主题的全国研讨会。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着“行业法制”的基础理论、法学教育与行业法制、中国法治进程中的行业法制等问题进行了深人的探讨交流。
张晓笑杨桦
关键词:法治进程法制
人之图像与法治模式被引量:1
2017年
对"人之为人"的理解和定位,会影响到一国法律制度的样式和风貌。东西方法律对人之图像的不同预设,造成了日后不同的法律发展方向。在个人主义法治模式中,对人的预设是原子式的、自由平等的,并且是理性自利的。社群主义法治模式所体现的是处于社群中的集体人之图像。德国式法治建立在康德"自由人"的哲学理念之上,对人的尊严予以了重点保护,既尊重了人的个性,也处理了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现代中国社会的人之图像,既承续了古代中国的人之图像,也整合了近现代追求自由和尊严的人之图像。以这样一幅人之图像为构成性因素的中国法治建设,需要借鉴古今中外的法治经验,以建构出一种立足中国实际又兼容并蓄的法治模式。
陈林林张晓笑
关键词:法治个人主义社群主义
法律的认知科学研究:主题与方法——第一届“法律与认知科学”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3年
为推动法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与融合,2013年11月16日,由浙江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社部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法律与认知科学"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四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陈林林张晓笑
关键词:道德判断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
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哲学
2014年
“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哲学”国际研讨会(Intem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Philosophy of LawinGlobal Context)于2013年6月2日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举办。会议代表共40人,其中国外来宾4人。
陈林林张晓笑
关键词:哲学
法律原则的两种模型
2012年
原则是在实践推理领域起作用的规范性标准之一,而实践推理是关于应当如何行事的推理。本文从规则与原则之关系的讨论开始,勾勒出法律规则的两个模型,即基于规则的自主性观念和总括性观念。然后提出两个相应的法律原则模型,第一个原则模型为合理化模型,其重视既定原则的一致性和排他性,为此可以修改在原则平衡中起作用的原则。第二个为优先性模型,其优先考虑原则平衡,可以相应地修改既定原则,这是一个"认知确立"的过程。根据合理化模型和优先性模型之间的差异,随后解释性地阐述了德沃金有关法律原则的各种评论,并批判了亚历山大和克雷斯近期提出的对法律原则的批判。
张晓笑陈林林
关键词:法律原则法律规则
裁判行为的认知心理学阐释被引量:7
2014年
心理学中的格式塔理论和联结主义表征,从发生学上阐明了法律现实主义者没能讲清楚的直觉裁判问题,并为认识裁判行为或司法决策提供了一套较精细的工具。依据格式塔理论的"趋完性"特征,能够解释裁判之际的推理过程,以及法官从结果出发进行法律推理的现象。在疑难案件中,左右裁判行为的约束满足机制,是"趋完性"特征与联结主义模型相结合的结果。融贯性作为这一机制的核心要素,指导了对命题和推理的激活和调整过程,并使裁判行为最终表现为在两组命题集合之间选择更融贯的一组。因此,融贯性不仅是裁判行为和司法说理的一项内在要求,也是判断司法决定之优劣的一个标准。
陈林林张晓笑
关键词:格式塔理论联结主义
法理学的学科知识与课程教学探新——“法理学学科定位与教科书体系”青年论坛综述
2013年
正2012年11月25日,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主办的"法理学学科定位与教科书体系"青年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法学院校的近三十名青年法理学者出席了会议。
王云清张晓笑
关键词:法理学研究中国法理学教科书体系学科定位青年
先秦“天”观念的法哲学阐释被引量:1
2014年
"天"从先秦开始就是一个意蕴丰富的词,并具有某种神秘色彩。"天命""天道""天理"是阐释"天"的三个重要维度。"天"首先与神灵有关,是"王权神授"说的基础。其后,"天"衍伸出了对君王德性的要求,体现为一种政治道德。在此间,天的神性逐渐淡化,人的理性得到提升。经过儒道两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型塑,"天"不再局限于政治哲学,而与一般规律和个人道德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自然法理论相接近。
张晓笑
关键词:天道天理德性
法治:理念与经验的视角——浙江省法理法史研究会2014学术年会综述
2015年
自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被提出以来,法治中国已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把握中国特色的法治理念,总结近年来法治中国的实践经验,无疑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一步建设。为此,2014年浙江省法理、法史研究会年会以“法治中国地方实践:理念与经验的视角”为主题,对此展开讨论。来自全省各大院校、政法系统、法律实务部门的近50位专家、学者、律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围绕法治基础理论、地方法治与社会治理、司法制度与司法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张晓笑胡蓉蓉
关键词:法治基础法治浙江证明标准法律实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