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大勇

作品数:1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下颌
  • 3篇疗效观察
  • 2篇牙槽
  • 2篇牙槽骨
  • 2篇前牙
  • 2篇缺损
  • 2篇颌骨
  • 2篇下颌骨
  • 2篇楔状缺损
  • 2篇磨牙
  • 2篇骨折
  • 2篇固位
  • 1篇牙槽骨萎缩
  • 1篇牙齿过敏
  • 1篇牙齿过敏症
  • 1篇牙齿楔状缺损
  • 1篇牙合
  • 1篇牙缺失
  • 1篇牙种植

机构

  • 13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张大勇
  • 4篇杜宁
  • 3篇李卫东
  • 3篇孙根柱
  • 2篇郭爱霞
  • 2篇刘月娥
  • 2篇马伊娜
  • 2篇何润凯
  • 2篇王思佳
  • 1篇吴德章
  • 1篇田蓓文
  • 1篇王香
  • 1篇张佐
  • 1篇徐建香
  • 1篇王铁荣
  • 1篇逯宜
  • 1篇陈胜昔
  • 1篇候宁菊
  • 1篇姚建军
  • 1篇张晓鹿

传媒

  • 5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宁夏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颌骨骨折解剖复位及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解剖复位及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的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总结分析诊治的下颌骨骨折病人 1 2 6例。 1 1 7例采用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术 ,9例髁颈部骨折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1 0 5例术后咬牙合关系恢复良好 ,感染 2例 ,牙合干扰 1 3例 ,张口受限 9例。结论 解剖复位及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张大勇何润凯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解剖复位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
磁性附着体用于下颌全口义齿的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磁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agfit磁性附着体修复 11例患者下颌全口义齿 ,观察固位力及基牙情况。结果  11例患者黏固磁体后固位力明显提高 ,基牙无松动 ,牙周指标良好。结论 磁性附着体能满意地解决义齿的固位稳定问题 ,提高义齿的修复质量。
张大勇田蓓文李卫东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固位力义齿
不同比例自体骨与羟基磷灰石混合物在裸鼠皮下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与人下颌骨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在裸鼠皮下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取人下颌骨外斜线自体骨后,与HAP按一定比例混合,分为5组,A组为自体骨/HAP=2/1,B组为自体骨/HAP=1/1,C组为自体骨/HAP=1/2,D组为自体骨/HAP=1/4,E组为单纯HAP。5组混合物分别植入6只8周龄的裸鼠皮下。植入8周后切取标本,分别行硬组织切片,苦味酸染色后统计新骨形成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硬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异位新骨形成面积分别为A组9.1%,B组16.1%,C组6.1%,D组3.8%,E组1.3%。B组新骨形成面积最多,E组最少。B组与其他4组相比,各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C组与D组和E组相比,新骨形成无显著差异(P﹥0.05)。HAP残留率与新骨形成面积呈反比,E组最多(30.3%),而A组材料残留率最小(16.3%)。结论:8周内,裸鼠皮下人自体骨与HAP混合后有助于HAP新骨的形成,最佳比例为1:1,可作为临床上牙种植时上颌窦外提升植人工骨的参考。
张大勇杜宁刘月娥张晓鹿王思佳
关键词:HAP自体骨异位成骨裸鼠
箱状固位形对复合树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箱状固位形、倒凹固位形及无固位形在复合树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治疗中,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患者,334颗楔状缺损患牙,分为箱状固位形、倒凹固位形和无固位形三组。同一患者在不同象限分别采用不同方法修复患牙,自身对照,观察临床疗效两年。结果在总的修复成功率方面,箱状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96.8%,倒凹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2.2%,无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68.9%,三组成功率差异显著(χ2=31.898,P<0.01);在修复体固位情况中,箱状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99.2%,倒凹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94.4%,无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3.5%,三组成功率差异显著(χ2=21.378,P<0.01);在修复体边缘密合情况中,箱状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97.6%,倒凹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7.9%,无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5.4%,箱状固位形与倒凹固位形成功率差异显著(χ2=8.435,P=0.04),箱状固位形与无固位形成功率差异显著(χ2=11.365,P=0.01),倒凹固位形与无固位形成功率差异不显著(χ2=0.265,P>0.05)。结论在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治疗中,制备固位形对提高临床疗效是有意义的,并且箱状固位形要优于倒凹固位形。
孙根柱吕敏张大勇李卫东
关键词:楔状缺损
改良everStick C&B纤维树脂粘接桥在老年切牙缺失修复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评价改良everStick C&B纤维树脂粘接桥在老年切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年龄65岁以上切牙缺失患者32例。其中上颌切牙缺失13例、下颌切牙缺失19例;缺牙1颗13例、缺牙2颗11例、缺牙3颗5例、缺牙4颗3例;基牙松动24例、基牙无松动8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everStick C&B纤维树脂粘接桥修复治疗。分别于修复完成后6、 12、 18个月复查,复查内容包括修复体脱粘接、折断、颜色变化、缺损以及基牙松动、牙周组织炎症等6项指标。修复完成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治疗过程是否舒适、美观效果是否满意、修复后发音、咀嚼是否舒适等3项指标。结果:32位老年患者修复完成后6个月,6项指标均为A级。12个月,出现1例修复体缺损B级,2例基牙牙周组织炎症B级,其余均为A级。18个月,出现1例修复体缺损B级,3例基牙牙周组织炎症B级,其余均为A级。2例修复体缺损B级经过树脂充填后均达到A级。5例基牙牙周组织炎症B级经过牙周洁治后5~7 d均达到A级。患者满意度调查3项指标均为A级。结论:改良everStick C&B纤维树脂粘接桥在老年切牙缺失修复中临床疗效良好。
孙根柱王思佳张大勇逯宜
关键词:老年人切牙缺失
窝沟封闭剂治疗牙齿过敏症的临床观察
1998年
张大勇
关键词:牙齿过敏症窝沟封闭剂
颊[牙合]高嵌体修复前磨牙穿髓形楔状缺损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颊[牙合]高嵌体修复前磨牙穿髓形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6例穿髓形楔状缺损患者(共132颗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根管治疗。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8例)采取颊[牙合]高嵌体修复,对照组(48例)采取纤维桩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分析2组患牙修复后6、12个月时临床疗效,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修复后6个月,在修复体完整性、修复体边缘密合性、继发龋、牙龈健康、食物嵌塞方面,观察组成功率分别为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对照组分别为100.00%、98.48%、100.00%、100.00%、100.00%;观察组修复后6个月总体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8.48%。修复后12个月,在修复体完整性、修复体边缘密合性、继发龋、牙龈健康、食物嵌塞方面,观察组成功率分别为98.48%、100.00%、100.00%、100.00%、100.00%,对照组分别为96.97%、100.00%、96.97%、93.94%、100.00%;观察组修复后12个月总体成功率为98.48%,对照组为87.88%。观察组满意度95.83%,对照组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7,P<0.05)。结论相较于纤维桩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颊[牙合]高嵌体修复前磨牙穿髓形楔状缺损更为可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孙根柱郭春霞徐佳张大勇郭爱霞袁秀丽
关键词:前磨牙
上颌牙列缺失伴巨大上颌窦颧种植即刻负荷修复治疗1例
2025年
本文通过对1例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重度萎缩伴有巨大气化上颌窦,且修复空间不足的患者实施了颧种植并即刻负荷治疗,即拔除上颌余留牙后,佩戴临时义齿,抬高6 mm咬合高度后,行上颌双侧颧种植+倾斜种植手术,术后第3天完成即刻负荷,术后6个月完成最终修复。本病例通过对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充分剖析,排除了其他几种手术方案的可行性,最终选择双侧颧种植+倾斜种植方案,较好的修复了患者的缺失上颌牙。通过对其病例分析,总结了该类病例诊治的处理原则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医生处置此类种植病例提供了诊治经验。
康仕博马伊娜郭爱霞高鹏马伟萍程星涵于琼张大勇
关键词:口腔种植牙槽骨萎缩
博莱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
2012年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我院口腔科2003~2010年应用博莱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87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87例均有效,其中48例完全消退,31例缩小后手术切除,8例缩小后患者停止治疗。结论:博莱霉素对颌面部血管畸形疗效显著。
张大勇杜宁
关键词:博莱霉素静脉畸形
双侧下颌骨髁突骨折36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双侧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36例双侧髁突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损伤原因、受力方式、损伤后的治疗方式对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双侧髁突骨折受力点在颏部,两侧骨折线方向基本对称。轻度张口受限5例,轻度开合4例,面神经损伤6例,感染1例,骨折轻度移位2例。结论双侧髁突骨折以矢状骨折最多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效果良好;保留翼外肌附着与游离骨块复位,对术后张口度、咬合关系的恢复无明显差异。
张大勇杜宁刘月娥
关键词: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翼外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