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勤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九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疗尔健治疗病毒性肝炎136例疗效观察
- 1997年
- 张克勤
- 关键词:疗尔健病毒性肝炎疗效标准
- 肝动脉灌注化疗对Ⅱ-Ⅲ期肝癌早期疗效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对Ⅱ-Ⅲ期肝癌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行3次及以上HAICⅡ-Ⅲ期的肝癌患者81例。通过CT或MRI比较患者每个治疗周期后肿瘤局部反应,根据mRECIST标准,对患者第1、2次及最后1次HAIC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评估HAIC对Ⅱ-Ⅲ期肝癌早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第1次与最后1次HAIC后疗效对比,67例患者疗效相同或相近,14例患者疗效相异,疗效预测率达82.72%;第2次与最后1次HAIC后疗效对比,71例患者疗效相同或相近,10例患者疗效相异,疗效预测率达87.65%。结论 HAICⅡ-Ⅲ期肝癌的早期疗效可以对其完成总疗程的最终疗效起预测指导作用。
- 杨文娟吴美儿张克勤余海滨刘金明欧阳兵王文英魏玲熊述
- 关键词:肝动脉灌注化疗早期疗效
- 超选择插管在胆管细胞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2017年
- 目的对超选择插管在胆管细胞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2月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非超选择组采用非超选择插管进行肝癌介入治疗,超选择组采用超选择插管进行肝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胆管细胞型肝癌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AFP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超选择组患者胆管细胞型肝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非超选择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AF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超选择组血清AFP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超选择组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更小(P<0.05)。结论超选择插管在胆管细胞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对肝功能损伤小,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应用。
- 余海滨张克勤万玉玲
- 关键词:超选择插管胆管细胞型肝癌介入治疗
- 内镜下硬化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严重食管静脉曲张
-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剂注射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68例伴有极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2例首先给予脾动脉栓塞,然后接受常规胃镜下曲张静脉聚桂醇注射连续系统硬化治疗,...
- 张克勤贾克东李涛余海滨
-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 文献传递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体会
- 某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对2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共计44人次TACE治疗,患者经治疗后,多数病人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得到延长。指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
- 张克勤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临床疗效
- 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与临床分析
-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观察其与病情恢复的关系,并与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方法对42例肝硬化患者采用脉搏光度分析法(PDD),检测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 R),根据ICG R结果分为3组,同时...
- 吴宝灵钱刚涂鸣汉张克勤余海滨吴敏刘金明
- 关键词: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
- 文献传递
- 加味小柴胡汤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 2022年
-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脱失2例、剔除2例,完成60例)和观察组(64例,脱失3例、剔除2例,完成59例),两组于MWA术后给予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鳖甲煎丸,3 g/次,3次/d。观察组,口服加味小柴胡汤,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进行治疗前后实体肿瘤大小评价,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检测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进行治疗前后体力状况(PS)评分、肝功能评价和肝郁气滞证评分;比较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体肿瘤疗效总有效率为91.53%(54/59),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P<0.05);观察组PFS为(7.16±0.95)个月,多于对照组的(6.24±0.89)个月(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88.14%(52/59),高于对照组的70.00%(4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97,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57.63%(3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7%(1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16,P<0.01);观察组AFP-13、DCP、GP73、TNF-α、TGF-β、VEGF和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S评分、肝功能评分和肝郁气滞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累积发生率为16.95%,低于对照组的33.33%(χ^(2)=4.261,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MWA术后给予加味小柴胡汤巩固治疗,可减轻症状和不良反应,改善体力状况和肝功能,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标志物,延长生存期,临床疗效优于鳖甲煎丸,值得临床使用。
- 王文英张克勤刘金明余海滨万萍杨文娟李丛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郁气滞证加味小柴胡汤肿瘤微环境
- 异甘草酸镁联合丹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丹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60例给予异甘草酸镁针剂加丹参治疗;对照组60例,仅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30d,观察治疗前后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临床检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好,可明显改善其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
- 熊德琴谢南敖琴芳张克勤
-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丹参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
- 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PSE后予PR方案抗病毒治疗观察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栓塞术(PSE)后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PR方案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7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8)。观察组患者PSE1个月后开始予PegIFNα-2a135μg/w+RBV600mg/d抗病毒治疗,每4周评价疗效,无禁忌症时尽早加量至PegIFNα-2a180μg/w+RBV900mg/d,全疗程48周,停药后24周评价疗效。对照组患者抗病毒方案同观察组。结果 PSE有效地消除了脾功能亢进,32例观察组患者均以标准剂量完成了48周疗程,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为90.63%,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84.38%。对照组13例以标准剂量PegIFNα-2a和RBV抗病毒完成48周疗程,18例以小剂量PegIFNα-2a及RBV完成48周疗程,7例因无法耐受PegIFNα-2a终止治疗,ETVR率、SVR率分别为48.39%、38.7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方案一直是抗HCV的首选方案,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使用IFN存在安全隐患,患者经PSE消除脾功能亢进后,采用PR方案抗病毒治疗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 邬芳玉余海滨刘金明李涛张克勤
-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栓塞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 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
- 随着各种微创介入疗法的开展和其技术设备的发展更新,微创介入疗法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开展广泛并且疗效肯定的微创治疗方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肿瘤无水酒精注射术、经皮射频消融术、经皮微波凝固疗法...
- 张克勤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疗法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