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世龙

作品数:13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出血
  • 4篇血管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造影
  • 3篇栓塞
  • 2篇动脉瘤破裂
  • 2篇动脉瘤破裂出...
  • 2篇动脉栓塞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栓
  • 2篇摄影
  • 2篇栓塞术
  • 2篇破裂出血
  • 2篇外科
  • 2篇瘤破裂
  • 2篇脑动脉
  • 2篇脑动脉瘤
  • 2篇脑动脉瘤破裂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作者

  • 11篇张世龙
  • 7篇翟仁友
  • 5篇刘金梅
  • 5篇戴定可
  • 3篇钱晓军
  • 2篇高堃
  • 2篇王剑锋
  • 2篇于平
  • 2篇魏宝杰
  • 1篇冯对平
  • 1篇李荧
  • 1篇周意明
  • 1篇杨媛华
  • 1篇姜蕾
  • 1篇张蕴
  • 1篇郭晓秋
  • 1篇王辰
  • 1篇黄强
  • 1篇庞宝森
  • 1篇张卫国

传媒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第八届中国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浓度造影剂和高速摄影在动物实验中获取高质量影像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提高动物实验中数字减影(DSA)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技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说服力。方法:在85例犬的肺栓塞实验中,调整血管造影机参数为6帧/s,增加捕获最佳图像的几率;利用75%高浓度造影剂,增加DSA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每次X线曝光前,对犬进行腹部加压,同时给与(1~3)mL得普利麻,使犬的呼吸减弱,为血管造影提供准备。实验结束后,利用边缘增强和像素移位调整DSA图像,使其达到最佳效果。结果: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DSA图像伪影,使图像质量大幅提高,所有的动物实验顺利完成。结论:动物实验的血管造影中,选择适当的血管造影机参数,利用药物和物理方法控制动物的移动和呼吸,可以提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的质量,使动物实验达到满意效果。
张世龙翟仁友戴定可李建军魏宝杰刘金梅
关键词:动物实验图像质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产后重症胰腺炎合并区域性门脉高压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报告
本例患者脾静脉栓塞严重而且病情紧急,因而选择脾动脉加胃短静脉栓塞,患者耐受性好,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确切。与脾手术切除比较介入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患者易于耐受,特别是对产妇合并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引起PSPH而导致的消化道...
冯对平钱晓军翟仁友戴定可于平张世龙刘金梅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治疗栓塞疗法
文献传递
重组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实验性肺栓塞中的作用
探讨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和普通肝素治疗犬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效果。24只杂种犬自体血栓股静脉注入法建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模型。随机分为4组,(1)u-...
王洋王辰杨媛华庞宝森张蕴张世龙郭晓秋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
文献传递
球囊辅助栓塞治疗老年人破裂型囊状颅内动脉瘤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破裂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在急性期球囊辅助栓塞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选择76例老年破裂型囊状动脉瘤患者,共发现动脉瘤81枚;75枚动脉瘤的瘤体/瘤颈(body/neck,B/N)≥1,其中B/N≥2的有29枚,使用球囊辅助技术1次栓塞即达到满意效果。1≤B/N〈2的有36枚,30枚动脉瘤使用球囊辅助技术1次栓塞即达到满意效果;另外6枚动脉瘤急诊I期行球囊辅助部分栓塞,动脉瘤残余部分Ⅱ期行支架辅助栓塞术。另外有4枚B/N〈1,急诊使用支架结合技术进行栓塞。2枚未能成功栓塞的动脉瘤皆为非出血责任病灶。栓塞术中球囊扩张次数平均为(2.1±1.3)次,单次扩张充盈时间平均为(33.4士14.1)s。结果球囊辅助栓塞术中发生动脉血栓患者2例(2.7%),4枚动脉瘤(5.3%)术中发生破裂。术中无支架相关性血栓形成。出院时Glasgow评分良好68例,较差8例,无死亡病例。随访无迟发血管内血栓及颅内梗死灶。结论在急性期老年破裂型动脉瘤的栓塞术使用封堵球囊安全有效,特别在预防动脉瘤破裂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张世龙孙永全刘赫李荧翟仁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降主动脉造影方法及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的作用
目的降主动脉造影,使支气管动脉在胸主动脉造影中清晰显示。在急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减少支气管动脉插管的盲目性,大幅缩短介入手术时间,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成功率。方法改良的胸主动脉造影主要方法:将猪尾导管头部置于主动脉弓...
张世龙张卫国
3D-DSA作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急诊首选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3D-DSA作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急诊首选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共268例患者接受了急诊3D-DSA,检查并确诊为脑动脉瘤。根据3D-DSA检查结果对患者计划并实施了血管腔...
张世龙
关键词:3D-DSA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三维旋转DSA作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急诊首选检查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价三维旋转DSA作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急诊首选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之间共63例患者接受了急诊三维旋转DSA检查,并确诊为脑动脉瘤。根据DSA检查结果对患者计划并实施了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或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将三维旋转DSA结果与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记录和分析患者临床结果、随访结果。结果通过三维旋转DSA检查,在63例患者中发现脑动脉瘤66个并进行了外科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接受外科手术夹闭的外科组19例患者中,三维DSA结果与外科术中所见吻合;而接受血管内治疗的介入组44例患者(47个动脉瘤)均接受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随访中介入组有6例发生并发症。介入组1例患者因微导管插管未到位而致栓塞失败,转入外科组成功进行了动脉瘤夹闭术。外科组技术成功率100.0%,介入组技术成功率97.7%;随访中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6%,外科组为0.0%。术后10例外科组和19例介入组患者有CTA或DSA复查资料。本研究随访中没有动脉瘤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结论三维旋转DSA提供了高质量的多方位图像,有利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基于多学科合作基础的三维旋转DSA技术用于此类患者的急诊首选检查安全有效。
黄强张世龙孙永权李锦平王剑锋翟仁友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对产科大出血的治疗和预防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和预防产科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产科大出血或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17例(其中已出现大出血病例14例),包括产后或流产术后出血10例,葡萄胎出血4例。3例预防性栓塞,包括胎盘前置2例,宫颈妊娠1例。选择性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行DSA明确子宫血管情况,以直径1~3mm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条或聚乙烯醇(PVA)栓塞,部分病例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MTX)。结果插管成功率100%,14例大出血病例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手术成功,1~5d后阴道内完全无流血。3例预防性栓塞患者,栓塞后行引产术,1例发生大出血,2例未发生大出血。结论TAE创伤小,疗效快速肯定,且并发症少,对产科大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大出血风险的病例预防应用可降低大出血或死亡的风险。
周意明翟仁友姜蕾钱晓军戴定可魏宝杰高堃张世龙刘金梅张秋红
关键词:妊娠出血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子宫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技术改进及介入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改进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方法,准确捕捉股-髂静脉最佳充盈时机的图像,提高下肢静脉造影的图像质量。方法在血管造影机上,利用透视定位,开始连续采集后,再松开止血带,这样可记录造影剂完整充盈过程;在图像后处理中,用数字减影、高密度影像叠加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结果80例下肢静脉造影,78例图像清晰,达到诊断要求,2例由于髂静脉段显示不清,改用逆行插管造影,图像清晰。由于诊断明确,80例患者中,其中51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10例进一步做肺动脉造影,发现肺梗塞,进行溶栓碎栓的介入治疗。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重要的并发症是血栓反复脱落造成肺梗塞,下肢静脉造影具有诊断定位明确、直观的优点,是最佳影像学图像。在造影中采用透视定位,连续采集技术;在图像后处理中,采用数字减影、高密度影像叠加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可有效的提高下肢静脉造影的图像质量,股-髂静脉段图像质量有显著提高。
张世龙翟仁友戴定可刘金梅
关键词: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造影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回顾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无法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9例,经常规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后,一步法或二步法穿刺扩张胆道,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指标改变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处理胆道出血。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60μmol/L降至158.2μmol/L,使用止血药物43例,11例轻微胆道出血,调整引流管及应用止血药后停止,5例严重胆道出血,4例肝动脉损伤,其中3例肝动脉栓塞治疗成功,1例失败。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并发胆道出血,能及时有效控制,术者应不断提高穿刺水平,减少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
钱晓军戴定可翟仁友于平高堃王剑锋张世龙刘金梅
关键词:黄疸胆道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