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策
- 作品数:15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8-2012年北京市宣武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宣武区居民2008-2012年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及人口统计方法对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宣武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95.54/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227.90/10万,女性死亡率为163.30/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0.827,P<0.01)。恶性肿瘤排名前5位的是肺癌、肝癌、结肠癌、胃癌和食管癌。年龄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区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因素,应考虑性别、年龄分布特别点及变化趋势来制定防控措施。
- 崔策李明颖胡广义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 北京市宣武区2007~2008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了解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对宣武区居民健康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分类,以死亡率、死因顺位作为统计指标。[结果]宣武区2007~2008年死因顺位循环系统疾病位居第一;随年龄增长死亡率明显上升,主要集中于65岁以上老年组人口;前3位主要死因是脑血管病、其他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结论]制定循环系统疾病防治方案,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 崔策侯启春王岩
- 关键词:死因死因顺位
- 氯化镉、对乙酰氨基酚对HepGⅡ、HEK293的细胞毒性
- 2006年
- 谭壮生穆效群仝国辉崔策
- 关键词:细胞毒性靶器官
- 北京市宣武区2005年成人慢病监测报告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掌握辖区内人群主要慢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为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53名18岁以上在北京居住累计超过6个月的居民的主要慢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7.0%、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8.4%、一类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为28.7%、二类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为27.2%,且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服药率和控制率依旧不高;而与慢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率、饮酒率、缺乏体育锻炼率等仍居高不下。结论宣武区成人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慢病的患病率较高,慢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 张楠王岩刘淑岭赵媛媛崔策
- 关键词:成人慢性病
- 2008-2012年北京宣武区梅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宣武区2008-2012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以后制定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宣武区梅毒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共宣武区共报告梅毒病例775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3.80/10万、23.57/10万、20.20/10万、32.00/10万和23.42/10万。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发病年龄以20~2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所有梅毒病例数的20.26%。结论规范梅毒诊治,加强对该地区重点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工作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崔策李明颖胡广义
-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 移动百分位数控制图法在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传染病预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移动百分位数控制图法(简称控制图法)在北京市西城区3种重点传染病中的预警效果,为传染病预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2011-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3种重点传染病的周发病数据,建立以观察周和前后各2周(A方法)或其前后各1周(B方法)作为基线数据的两种控制图模型,参考"流行"标准,通过比较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选出最优预警模型和预警界值。结果对北京市西城区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水痘进行预警测试,控制图A方法的最优预警界值分别为P_(85)、P_(65)和P_(80),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98、0.919和0.982;控制图B方法的最优预警界值分别为P_(85)、P_(70)和P_(80),AUC值分别为0.996、0.932和0.977,同病种两种控制图法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图法具有简单实用和预警功效高的特点,可以有效应用于西城区3种重点传染病的预警工作。
- 崔策张燕宋静
- 关键词:预警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城区2013-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西城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156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狂犬病)。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为主,占92.31%(12/13),事件的发生时间与传染病发生的季节特点一致。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其中,水痘发生次数最多,占学校事件总数的80.00%(4/5)。事件从发生到结案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3.61 d,持续时间最长的为肺结核(118.69 d),最短的为霍乱(5.95 d)。结论防控学校传染病突发是西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应结合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 崔策张燕宋静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 孕妇弓形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调查孕妇的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05例孕妇血清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产妇孕期的抗TOX-IgG阳性率为21.5%(87/405)。结论孕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与抗TOX-IgG阳性率有统计学联系,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TOX-IgG阳性率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怀孕次数、流产史与孕妇弓形体感染未见统计学联系。
- 梁多宏王凤芝范红韩松段玲崔策
- 关键词:孕妇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