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海玲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化疗
  • 3篇恶性
  • 2篇失眠
  • 2篇疗效
  • 2篇病理
  • 1篇毒副反应
  • 1篇心肾
  • 1篇心肾不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抑制...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样癌
  • 1篇医案
  • 1篇医经
  • 1篇医药治疗
  • 1篇抑制素
  • 1篇应激

机构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尤海玲
  • 4篇胡凯文
  • 3篇刘鹏
  • 2篇刘传波
  • 1篇王芬
  • 1篇贺娟
  • 1篇谭曦
  • 1篇叶菁
  • 1篇陈源

传媒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黏液表皮样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手段和预后,为该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59岁,因“诊断肺癌1年余,乏力1周”入院。查体,双胸廓对称,双肺语音震颤无增强,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根据既往史明确诊断为肺黏液表皮样癌。入院时胸部CT片提示右上肺纵隔旁见团块影,密度减低,CT值为29~43 Hu,胸膜边缘模糊,大小为68 mm×40 mm,增强后动脉期CT值为73 Hu,静脉期CT值为83 Hu。右肺门及纵隔可见淋巴结影。既往右肺肿物根治性切除术后,化疗后复发,且不能耐受继续化疗和靶向治疗,遂行CT引导下右肺肿物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病灶明显缩小,密度减低,CT值为34 Hu,大小为23 mm×26 mm,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较前缩小。结论:肺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可无明显阳性体征,高级别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易复发,化疗效果差,缺乏疗效确切的靶向药物。氩氦刀冷冻治疗可局部消融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江洋彭昭文易舒婧尤海玲冯高飞刘传波胡凯文
关键词:肺肿瘤肺黏液表皮样癌冷冻消融影像学
颊针疗法治疗肿瘤相关并发症医案4则
2023年
肿瘤相关并发症是肿瘤本身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是造成肿瘤患者痛苦、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我国有将近80%的患者发现肿瘤时已经是中晚期,中晚期肿瘤患者疾病并发症较多,治疗难度大,同时放化疗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这就造成肿瘤相关并发症的治疗难度大、周期长。
冯高飞陈若易舒婧叶书林彭昭文钟元涛江洋尤海玲刘鹏刘雩霏
关键词:医案
王沛教授从瘰疬病论治恶性肿瘤浅表淋巴结转移的经验被引量:3
2021年
介绍了王沛教授治疗恶性肿瘤浅表淋巴结转移的经验,王沛认为恶性肿瘤浅表淋巴结转移病灶,类似于中医学中的瘰疬病,应从阴证论治,治疗上以温化痰瘀、开腠散结为法,使寒痰得化,邪有所出,并且内外治相结合,综合调整体质,以达到改变机体内环境,减少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江洋谭曦冯高飞尤海玲涂轩刘传波胡凯文王芬
关键词: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瘰疬痰瘀腠理名医经验
升清降浊汤联合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汤口服联合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湿热型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局部辨证为湿热型的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升清降浊汤口服,共治疗4周。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腹水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及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KPS评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腹水HIF-1α、VEGF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T细胞亚型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升清降浊汤口服联合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局部辨证为湿热型的恶性腹水较单独华蟾素注射液效果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HIF-1α、VEGF表达,提升CD3^+、CD4^+及CD4^+/CD8^+比值来实现。
冯高飞陈若易舒婧彭昭文刘鹏钟元涛涂轩尤海玲胡凯文
关键词:恶性腹水升清降浊汤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临床疗效
基于酸寒清大热理论治疗难治性口腔黏膜炎医案报道被引量:2
2022年
酸寒清大热理论是靳文清根据多年治疗高热的临床经验以及前贤医案医话提出来的。现基于酸寒清大热理论探讨加味地榆散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靶向药治疗后相关性口腔黏膜炎和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疾病中的实用价值。
尤海玲彭昭文叶菁
关键词:放化疗口腔黏膜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浅谈交通心肾法被引量:3
2007年
从组方用药直接针对心肾、依靠脾胃的斡旋气机作用、调达肝气三方面探讨了交通心肾的方法。
陈源尤海玲
关键词:交通心肾失眠心肾不交
从《内经》相关理论探讨失眠机理
本文从《黄帝内经》中对睡眠的记载出发,阐述了失眠的相关机理及其治疗方法。《黄帝内经》所论述的睡眠正常状态与卫气的循行有密切关系。卫气的循行历经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中任何一个脏腑系统出现不调,影响到卫气正常循行都有可能导致失...
尤海玲
关键词:睡眠节律失眠黄帝内经中医药治疗病理
文献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寒热证型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差异及寒热属性探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腔内注射治疗寒热证型恶性浆膜腔积液(MSCE)的疗效差异,探讨恩度的中医寒热属性。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2020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MSCE患者91例,根据暴露因素(中医寒热辨证)将患者分为寒证组47例(胸水22例,腹水25例)和热证组44例(胸水24例,腹水20例),2组患者均使用恩度腔内注射治疗4周。记录2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治疗4周后客观缓解率、主要症状疗效、肿瘤标志物(血清CEA、CA125)水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T细胞亚群水平及KPS评分。结果寒证组44例和热证组43例完成研究。寒证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热证组(P均<0.05),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热证组(P<0.05)。寒证组客观缓解率为77.2%(34/44),热证组客观缓解率为55.8%(24/43),寒证组明显高于热证组(P<0.05)。2组治疗后除纳差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均>0.05),寒证组乏力、气短、腹胀改善疗效明显优于热证组(P均<0.05)。2组治疗后CEA、CA125、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寒证组均明显低于热证组(P均<0.05)。2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CD8^(+)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后2组CD3^(+)、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寒证组CD4^(+)明显高于热证组(P<0.05)。治疗后寒证组的KP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热证组(P<0.05)。结论恩度可能对治疗中医辨证属寒证的MSCE患者更有优势,推测恩度的中医属性可能属热性。
冯高飞陈若易舒婧李园琦彭昭文钟元涛刘鹏叶书林江洋尤海玲胡凯文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恶性浆膜腔积液寒证热证
“胆者,清净之腑也”理论初探被引量:2
2006年
尤海玲贺娟
关键词:生理病理
健脾润肺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健脾润肺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共收取患者70例,研究起始时间为2018年11月,截止到2020年2月,采用单双号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抽取到单号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单纯化疗治疗),抽取到双号的3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健脾润肺解毒汤+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CEA、CA125及Cyfra21-1)、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检验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检验显示均得以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33例疾病控制良好(94.29%),对照组27例疾病控制良好(77.14%),组间对比显示P<0.05,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33例疾病控制良好(94.29%),对照组27例疾病控制良好(77.14%),组间对比显示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健脾润肺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促使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得以显著降低,毒副作用未见明显增加,疗效及安全性得到保证,值得推广。
尤海玲陈源冯高飞
关键词: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