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黎磊
- 作品数:44 被引量:159H指数:7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欧盟改革条约》与民族国家的选择
- 2008年
- 2007年12月13日,欧盟领导人终于在里斯本峰会上签署了精简欧盟结构和决策程序的《欧盟改革条约》(里斯本条约),取代早已夭折的《欧盟宪法条约》。这样一部不再沿用《欧盟宪法条约》的名称,内容里也不会出现“宪法”字样的新条约,一旦获得27个成员国全体批准,将于2009年生效。欧盟领导人就《欧盟改革条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达成了一致,
- 宋黎磊
- 关键词:《欧盟宪法条约》民族国家领导人成员国
- “中国梦”与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及意义
-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①它不仅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凝聚着振兴中华的百年探索与奋斗,更折射着暗含至...
- 蔡亮宋黎磊
- 关键词:新型大国关系
- 文献传递
- 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发展研究——基于欧盟周边治理的视角被引量:1
- 2011年
- 欧盟对地中海区域的治理,长期以来一直秉持着价值观和制度输出理念,经济援助、贸易优惠等都与政治改革进程相联系。但是从巴塞罗那进程到欧洲睦邻政策和地中海联盟,欧盟多次变换治理手段都不能全面落实既有的治理目标。对地中海区域国家来说,他们希望利用欧盟推进欧盟一地中海伙伴关系所带来的机遇,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但排斥欧盟所谓共享价值观的政策前提。里斯本条约后,欧盟努力协调内部对此区域外交的分歧立场,并继续推进与这一地区国家建立大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但欧盟期望中的政治改革、民主进程等既有治理目标仍难以推进。
- 宋黎磊
- 关键词:欧盟
- 差异性一体化:俄乌冲突背景下欧盟新老成员国的利益博弈被引量:3
- 2024年
- 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特别军事行动使欧盟凝聚力得到增强。但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新欧洲”与“老欧洲”在安全、能源以及贸易领域的认知差异性增强。同“老欧洲”一样,欧盟的中东欧成员国将“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视为政治正确,但是在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中东欧成员国仍然将自身的国家利益作为对乌和对俄政策的首要考虑。俄乌冲突使中东欧成员国对俄罗斯的恐惧加剧,在欧盟尚未成为安全保护者的情况下,中东欧成员国倾向于在北约框架下进行安全合作,体现了差异性替代一体化。俄乌冲突间接损害了中东欧成员国的能源安全和经贸利益,在能源领域,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中东欧成员国寻求对俄能源制裁豁免权;在贸易领域,中东欧成员国出台单方面对乌克兰的贸易政策。中东欧成员国在能源和经贸领域的政策体现出差异性内部一体化的特点。为提高决策效率,欧盟在安全、能源以及经贸领域所推出的政策往往存在着豁免性差异化,这使欧盟的差异性替代一体化与差异性内部一体化的特征增强。俄乌冲突的持续将会导致新老欧洲在对俄政策和对乌政策上的协调性降低,欧盟差异性一体化趋势走强,将在未来进一步影响欧盟的凝聚力。
- 宋黎磊常晨
- 关键词:欧盟中东欧国家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新时期中国正逐步从全球大国走向全球强国,而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的国际新形势,极有必要对中国的国际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这一新定位可归纳为"建设性的改革者",即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大大充实了和平发展的内涵,更是实现"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的"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 宋黎磊蔡亮
- 关键词:负责任大国
- “全球南方”兴起的因应:中欧的竞争与合作
- 2025年
- 随着世界权力结构的加速演变,“全球南方”作为非制度化的新兴政治经济力量快速崛起,深刻推动了国际秩序转型进程。本文聚焦中国与欧盟对于“全球南方”的战略认知差异分析及政策应对比较研究,揭示双方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存在的矛盾与分歧,并探析其未来合作的可能性。中国基于自身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定位,将深化“南南合作”作为外交战略支柱,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持续增强“全球南方”的主体性。欧盟则秉持规范性力量的思维框架,将“全球南方”工具化为地缘竞争载体,试图通过制度规制维系传统“中心—边缘”秩序。尽管双方在战略定位、合作路径和价值导向上存在显著分歧,但面对美国单边霸权导致的体系失序,中欧在基础设施联通、数字转型、气候治理等领域存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现实空间。中国应在坚决抵制西方“去南方化”图谋的同时,把握欧盟战略自主诉求上升的契机,探索多利益攸关方协作模式,推动形成更具包容性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 门洪华门洪华
- 关键词:全球治理国际秩序欧盟
- 中美欧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竞争与合作被引量:15
- 2021年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国际竞争中的新焦点,人工智能治理也从模糊的道德宣言逐渐落地为具体规范。当前,中国、美国、欧盟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着发展优势,并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巩固领先地位。在人工智能治理上,中国秉持"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理念加强治理体系的建设;美国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与监管之间寻求平衡,实行多利益相关方的治理模式;欧盟在伦理与监管立法上具有先发优势,极有可能影响全球标准的建立。各国政府积极搭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平台,民间行为体成为合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人工智能治理的合作也面临科技保护主义兴起、价值观鸿沟持续扩大等现实挑战。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治理,中国应进一步健全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弥合价值观差异,鼓励企业、学界开展国际化的治理实践,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 宋黎磊戴淑婷
- 关键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 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的特征与实践——基于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的案例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本文通过对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中欧信使"开通后一年内的微博进行内容分析,透视新媒体环境下这一公共外交微平台的内容特点、影响力水平及其对欧盟与中欧关系的态度。研究发现,"中欧信使"微博开展的公共外交符合新媒体公共外交的典型特征,常规媒体很难涉及的却颇具人情味的软新闻和重要的中欧关系观点是"中欧信使"的内容亮点。该微博对欧洲的介绍客观中立,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充满期待。外交部欧洲司积极促成中国对欧外交动态在新媒体平台上有效传播,介绍欧洲的风土人情,提升公众对欧洲的关注,培育民众对中欧关系的认知度,并力图通过网民交流互动拉近对欧外交与中国普通民众的距离。
- 宋黎磊卞清
- 北极治理与中国的北极政策被引量:3
- 2015年
-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北极地区国家和相关国家的利益摩擦日益加剧。就地缘经济的角度而言,北极资源开采的巨大难度和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国际合作是最好的选择。北极气候变化和北极航道权益争夺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对象。北极治理经过了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其治理模式对当前的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法体系和全球治理模式的演进产生了示范性影响。但目前,北极治理的状况不容乐观,北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北极国家权益主张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之间的矛盾、行为体的积极活动与治理机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都将长期存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立场一直是以合作安全观为指导,解决争议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北极,经由双边协商和国际机制解决分歧。
- 宋黎磊
- 关键词:全球治理非传统安全
- 中欧关系中的“全球南方”:认知差异与政策比较
- 2025年
- 从中间地带到最大发展中国家,今天的中国天然属于“全球南方”。中国正立足战略高度深入探索深化同“全球南方”合作的途径,精心谋划并扎实推进“全球南方”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关键支柱地位,助力形成“全球南方”的主体性。欧盟则更多地从“我者—他者”视角看待“全球南方”,对“全球南方”的援助和合作带有价值观输出和制度规范要求,旨在使“全球南方”成为欧盟开展地缘战略竞争和对抗的新工具。在关注欧盟因战略焦虑并配合美国将中国排除出“全球南方”的同时,中国要积极应对欧盟工具化“全球南方”的意图,在美国单边榨取式霸权导致的欧盟对美离心倾向加大态势下,中欧更应该寻求双方在多极化世界中的战略结合点。2025年是中欧正式建交50周年,中欧关系需承前启后,拓展中欧在“全球南方”议题上的合作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 宋黎磊
- 关键词:全球治理国际秩序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