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玲
-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药物组、电针组,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6h、1d、7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提取总RNA,经RT-PCR反应,测定损伤后脊髓组织内Nogo-A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6h、1d、7d后脊髓组织中Nogo-A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Nogo-AmRNA表达均降低,并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相比较,电针组Nogo-AmRNA表达略高于药物组,但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Nogo-A是脊髓轴突生长最关键的一种抑制分子,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尹明锡时素华宋萌宋金玲郑光华李志刚
-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aspase-3、calpastatin表达及髓鞘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髓鞘变化及caspase-3、calpastat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电针大椎、命门穴),甲基强的松龙组(西药组)及空白组4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装置(50 g/cm)复制大鼠T10~T11脊髓中度损伤模型。分别于SCI后6 h、1 d、7 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经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各组脊髓损伤早期和继发期的caspase-3、calpastatin表达及髓鞘的病理变化。【结果】(1)电针组和西药组均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6 h、1 d、7 d后脊髓组织中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calpastatin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西药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模型组部分髓鞘变性,板层分离或消失,并与轴索分离;部分神经组织溶解,被坏死物质所代替。电针组髓鞘致密,轴索内可见线粒体,但仍可见部分髓鞘板层分离、变性。西药组部分髓鞘变性,板层分离;部分轴突水肿、凝固变性,部分轴索内可见线粒体。【结论】电针可降低脊髓组织中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calpastatin mRNA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减缓SCI后病理损害,保护神经细胞,修复损伤脊髓,其作用与甲基强的松龙相仿。
- 时素华李志刚宋金玲郑光华宋萌李丽娜许红白丽敏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大椎疾病模型
-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tch1、ps1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保护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药物组、电针组,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6 h、1 d、7 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提取总RNA,经RT-PCR反应,测定损伤后脊髓组织内信号通路基因(notch1)、早老素1(ps1)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6 h、1 d、7 d后脊髓组织中notch1、ps1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notch1、ps1 mRNA表达均降低,并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相比较,电针组notch1、ps1 mRNA表达略高于药物组,但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及凋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notch信号的激活可加速并不可逆地促进神经干细胞(NSC)向胶质细胞分化,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tch1、ps1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时素华李志刚宋金玲尹明锡宋萌郑光华
- 关键词:早老素1脊髓损伤电针
- 不同时段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检测电针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6、24、48h差异蛋白变化情况,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h模型组、6h电针组、24h模型组、24h电针组、48h模型组和48h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自制的Allen’s打击装置造ASCI模型。电针"大椎""命门"。取脊髓损伤区脊髓组织对样本蛋白进行提取、定量、蛋白双向电泳图像分析,找出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了10个丰度变化大于1.5倍的差异蛋白。在6h段,有5种差异蛋白,与正常组比,模型组4种差异蛋白表达上调,1种下调,电针后4种差异蛋白的表达被逆转;在24h段,有7种差异蛋白,造模后6种差异蛋白上调,1种下调,电针后6种蛋白的表达被逆转;在48h段,有8种差异蛋白,造模后6种差异蛋白上调,2种下调,电针后其中5种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被逆转。与电针效应有关的蛋白功能涉及细胞能量代谢、信号转导、DNA修复、细胞凋亡、构建细胞骨架等。随着损伤时间的增加,被鉴定出的脊髓内差异表达蛋白也增多。24h组与6h组比较,多了2种差异蛋白:核苷二磷酸激酶及磷酸丙糖异构酶1,造模后其表达上调,电针后下调。48h组与24h组比较,多了3种差异蛋白: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1及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这3种蛋白在造模后表达分别上调、下调、上调,电针后均表现为上调,减少了2种蛋白:核苷二磷酸激酶及E2泛素结合酶。结论:电针可逆转急性损伤脊髓内多数差异蛋白表达的变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细胞能量代谢、调节异常蛋白等途径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随着时间和针刺次数的增加,电针可能逐渐侧重于发挥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而对受损蛋白的调节作用在减弱。
- 苑晓晨宋金玲田贵华时素华李志刚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电针差异表达蛋白
- 督脉电针对大鼠颅脑损伤后[Ca2+]i含量和Nogo-A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颅脑损伤后[Ca2+]i含量和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动态扫描功能和荧光分子探针技术,对电针通过颅脑损伤大鼠血清影响SY5Y细胞[Ca2+]i进行研究;采用RT-PCR...
- 宋金玲张静思黄长军时素华李志刚
- 关键词:电针颅脑损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NOGO-A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