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延春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血管疾病诊...
  • 1篇胸腹
  • 1篇胸腹联合
  • 1篇胸痛
  • 1篇胸痛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疾病诊断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性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增生
  • 1篇体层摄影
  • 1篇尿路造影
  • 1篇尿路造影术

机构

  • 5篇北京市怀柔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孙延春
  • 3篇刘长春
  • 2篇范占明
  • 2篇吴静
  • 2篇赵瑞华
  • 2篇刘英峰
  • 2篇梁俊福
  • 1篇于薇
  • 1篇段淑英
  • 1篇温兆赢
  • 1篇陈玉成
  • 1篇晏子旭
  • 1篇张楠
  • 1篇李忠国
  • 1篇刘家祎
  • 1篇王珏
  • 1篇刘东婷
  • 1篇李宇
  • 1篇刘长春
  • 1篇马长顺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DR检查可疑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DR检查可疑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7~2007.10间55例DR诊断可疑骨折的病例的16层螺旋CT的轴位、MPR及3D图像。结果所选病例DR均未显示明确骨折线,经CT扫描诊断骨折48例,排除骨折9例,阳性率达87.3%。结论多层CT弥补了X线平片的不足,对可疑骨折的明确和排除有较高临床价值。
蔡成仕赵瑞华刘长春刘英峰孙延春
关键词:骨折16层CT后处理技术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前列腺癌患者和1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进行常规CT扫描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分析前列腺癌组及前列腺增生组各灌注成像参数,包括组织相对血流量(RBF)、相对血容量(RBV)、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表面渗透性(PS),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评定观察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组的RBF、RBV、PS值分别为(85.466±37.767)ml/min-1100g-1、(21.413±6.037)ml/100g和(49.268±6.099)ml/min-1100g-1,而前列腺增生患者组分别为(42.998±10.617)ml/min-1100g-1、(11.296±2.557)ml/1和(24.051±6.320)ml/min-1100g-1,二组间RBF、RBV和PS观察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组MTT值虽然较前列腺增生患者组高(20.383±10.812)s,(19.644±5.262)s,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方面有一定的价值,能够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信息。
刘长春吴静赵瑞华马长顺孙延春梁俊福陈玉成孟庆庚
关键词: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
比较MSCTU与IVP诊断泌尿系疾病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U)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泌尿系患者40例,行IVP检查后3~7日内再行MSCTU检查,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方法观察疾病,并与IVP结果比较。结果:40例患者,其中泌尿系结石27例,泌尿系结核3例,肾透明细胞癌4例,肾盂内凝血块1例,膀胱移行癌5例,IVP检出阳性结石20/27,对于泌尿系结核、肾癌等疾病患侧不显影或显影不良,MSCTU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等,病变检出率高于IVP。结论:MSCTU检查方法优点多,提高了病变显示率和定性诊断率。
段淑英刘长春李忠国梁俊福孙延春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泌尿系疾病
256层螺旋CT对成人穿孔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成人穿孔型急性阑尾炎的256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并对其征象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并探索256层CT在成人穿孔型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证实的成人穿孔型急性阑尾炎35例,对其主次要征象进行分析总结,并与166例非穿孔型急性阑尾炎进行影像学对照。结果成人穿孔型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征象为阑尾腔外游离气体及腔外粪石,发生率分别为28.5%及5.7%,腔外气体均较少,最大深度均不超过4.7mm,最大长度不超过4.9mm,腔外粪石平均直径3mm。与非穿孔型急性阑尾炎相比,次要征象阑尾周围脓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阑尾周围炎发生率及程度均较严重。结论阑尾腔外气体及腔外粪石是成人阑尾炎穿孔的重要诊断依据,在主要征象不明显时,发现阑尾周围脓肿及严重的阑尾周围炎则可高度提示阑尾炎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穿孔的可能。256层螺旋CT在诊断穿孔型阑尾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孙延春刘长春范占明王珏赵雪刘英峰
常规CT扫描诊断50例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常规CT扫描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CT扫描征象(发病6 h内)。结果:50例中20例表现为阴性,30例表现为阳性,阳性表现包括脑回肿胀、脑沟变浅或消失;一侧大脑中动脉致密血管征;灰白质界限不清、豆状核征、岛带征;脑组织大片密度减低区。结论: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基层医院常规CT平扫可以显著提高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率。
孙延春吴静
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计算机体层摄影
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扫描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GE 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CTA)扫描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65例急性胸痛患者,均行胸痛三联CTA检查。按扫描时监测心率分为低心率组(〈70次/min)及高心率组(≥70次/min),分别对2组患者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CTA图像质量和诊断价值。结果胸痛三联CTA平均曝光时间(2.54±0.15)s,其中肺动脉及冠状动脉段0.30s,全主动脉(2.24±0.15)s。完成全部扫描总放射剂量ED为4.59~11.97mSv,平均(7.3±1.7)mSv。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高心率组[(2.94±0.34)分]和低心率组[(2.98±0.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高心率组[(2.66±0.58)分]和低心率组[(2.78±0.5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欠佳,高心率组[(1.94±0.66)分]和低心率组[(2.59±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各个血管节段管腔平均CT值均可达到300HU以上,能够满足图像诊断需要。低心率组及高心率组间不同血管节段管腔CT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E 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A扫描扫描时间短,放射剂量低,检查范围大,能够获得优良的全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适用于急诊胸痛的检查。但高心率会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刘家祎晏子旭张楠孙延春刘东婷李宇温兆赢于薇范占明
关键词: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