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亚娟

作品数:53 被引量:298H指数:10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中毒
  • 15篇食物
  • 15篇食物中毒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9篇中毒事件
  • 9篇食源
  • 9篇食源性
  • 8篇源性疾病
  • 8篇食源性疾病
  • 7篇食品
  • 5篇毒蘑菇
  • 5篇毒蕈
  • 4篇毒性
  • 4篇蕈中毒
  • 4篇儿童
  • 3篇毒素
  • 3篇毒蕈中毒
  • 3篇营养
  • 3篇食物中毒事件

机构

  • 51篇贵州省疾病预...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贵阳市疾病预...
  • 1篇罗甸县疾病预...
  • 1篇黔东南州疾病...
  • 1篇毕节市疾病预...
  • 1篇黔南州疾病预...
  • 1篇遵义市疾病预...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作者

  • 51篇周亚娟
  • 24篇朱姝
  • 17篇王娅芳
  • 9篇陈桂华
  • 9篇杨蕙
  • 8篇汪思顺
  • 7篇李海蛟
  • 7篇赵松华
  • 6篇李忻
  • 6篇刘佳
  • 6篇刘怡娅
  • 6篇刘泳廷
  • 6篇叶建方
  • 4篇姚鸣
  • 4篇郭华
  • 4篇刘利亚
  • 4篇向红
  • 3篇何平
  • 3篇黄靖宇
  • 3篇雷世光

传媒

  • 9篇微量元素与健...
  • 9篇现代预防医学
  • 7篇中国食品卫生...
  • 4篇中国学校卫生
  • 4篇职业卫生与病...
  • 3篇贵州医药
  • 2篇黔南民族医专...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菌物学报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2011—2021年0~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2011—2021年贵州省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结果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为儿童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支撑依据。方法对监测系统中2011—2021年0~6岁儿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发病率为因变量,以致病因素、居住地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结果2011—2021年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618起,占报告总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21.29%。发病1169人,住院833人,死亡18人,病死率为1.54%;上报事件集中发生在夏秋季节,5月为报告高峰,共报告159起;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为遵义、铜仁,分别报告169,98起;主要是农村家庭误食误用引起食源性疾病;毒蘑菇及其毒素、有毒植物及其毒素和不明原因是主要致病因素;发病率在不同年份、居住地、致病因素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44.44,577.82,1935.15,P值均<0.05)。结论0~6岁儿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在贵州省总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占比较大,病死率较高。要加强对儿童食源性疾病的防控,且农村家庭是重点防控宣教对象。
张莉周亚娟周亚娟朱姝李军李军
关键词:食品污染疾病暴发流行儿童学龄前
贵阳市某中学住校生膳食营养评价被引量:2
2006年
赵松华周亚娟姚鸣汪思顺
关键词:膳食营养中学生
亚稀褶红菇对大鼠致死毒性分级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为了解亚稀褶红菇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进行毒性分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经典方法寇氏法,设亚稀褶红菇175、248、350、495、700 mg/kgBW共5个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大鼠12只,雌雄各半,腹腔注射,连续观察14 d大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并对试验大鼠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经计算,亚稀褶红菇对SD大鼠腹腔注射LD50为406 mg/kgBW,95%可信限为348~473 mg/kgBW。病理学检查显示大鼠心脏、肝脏、肾脏均有损害,随剂量增加损害程度加重。结论按照大鼠急性毒性(LD50)剂量分级亚稀褶红菇为中等毒性,相当于人的致死量为5 g/人。
刘泳廷刘佳叶建方李海蛟周亚娟
关键词:SD大鼠急性毒性试验半数致死量
2013年贵州省某村庄一起疑似蜂蛹中毒事件的调查及思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对2013年贵州省某村庄一起疑似蜂蛹中毒事件的调查及思考,发现调查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调查处置和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和成年蜂的形态学鉴定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事件中8人食用青椒炒蜂蛹后相继出现相似的临床表现:头昏、恶心、呕吐、抽搐,严重时出现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全身剧烈抽搐,中毒程度与蜂蛹摄食量有关,其中4人死亡,罹患率100%,病死率50%;实验室检测6份剩余样品中未检出毒鼠强和氟乙酰胺,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未出现中毒或死亡;成年蜂经专家初步鉴定为细黄胡蜂,初步判定此次事件为一起疑似食用蜂蛹中毒事件。结论在调查处置疑似蜂蛹中毒事件中实验室毒物分析排查需科学充分;应考虑蜂巢周边有毒植物的生长情况;花粉毒性成分和蜂蛹毒素成分的检测将成为实验室工作研究方向;提高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关键。
王娅芳向红周亚娟卢世乾
关键词:蜂蛹
一起黄粉牛肝菌食物中毒事件调查被引量:2
2008年
周亚娟魏桂兰陈桂华
关键词:牛肝菌植物性食物中毒
1993—2015年贵州省成年人腰围分布变化及中心性肥胖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1993—2015年贵州省成年人腰围分布变化及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方法利用1993、1997、2000、2004、2006、2009、201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8次追踪调查资料,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18~8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特征调查对象腰围分布变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结果1993—2015年贵州省成人腰围均值从(71.84±7.30)cm上升到(82.78±9.85)cm;其中男性腰围均值上升了11.82 cm,大于女性的10.20 cm,农村居民腰围均值上升了10.85 cm,大于城市居民的10.45cm。22年间中心性肥胖率由5.3%(标化率6.3%)上升至32.9%(标化率31.2%),其中男性增长速度(840.0%)大于女性(397.3%),农村居民增长速度(708.3%)大于城市(306.2%)。结论贵州省成年人腰围均值和中心性肥胖率逐年增高,男性和农村居民是控制腰围和中心性肥胖率增长的重点人群。
张晓琴赵松华汪思顺周亚娟李忻刘怡娅
关键词:腰围中心性肥胖
2004—2013年贵州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通过对2004—2013年贵州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毒蕈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查询2004—2013年期间贵州省上报的毒蕈中毒事件,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贵州省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118起,中毒698人,死亡85人,病死率为12.18%。事件类别以"未分级"事件居多,占62.71%;"较大"事件占35.59%。夏秋季是毒蕈中毒多发季节,发生场所以农村家庭为主。结论误采误食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医生的诊治培训,提早预警通报,防止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
王娅芳周亚娟朱姝杨蕙
关键词:毒蕈中毒流行病学特征食物中毒
2011-2014年黔南州食物中毒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黔南州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分布情况及中毒原因,为制定预防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爆发报告系统中黔南州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2014年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3起,发病379例,死亡11例,病死率2.90%;第二、三季节高发;农村家庭为主;以植物食物中毒事件为主(毒蘑菇占66.67%);误食误用是引发中毒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食物中毒的宣传及市场监管力度,在食物中毒高发季节预警,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措施。
朱启洪周亚娟
关键词:食物中毒
2011—2020年遵义市毒蕈中毒及其分布研究
2022年
目的 了解遵义市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空间分布情况特点,为基层做好毒蕈中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遵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毒蕈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空间分布绘图。结果 十年间遵义市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525起,累计报告中毒病例1758例,死亡29例。毒蕈中毒事件发生有季节波动性,主要发生在6—10月份,占总数的89.90%。家庭是毒蕈中毒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占总数的96%。自采是毒蕈中毒事件中毒蕈的主要来源。结论 毒蕈中毒事件是引起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将环境因素和毒蕈类型分布相结合,初步探索毒蕈分布地图。
丁玲周亚娟朱姝宋沈超雷世光
关键词:毒蕈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2012-2016年贵州省谷类及其制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2012-2016年贵州省谷类及其制品中化学污染物残留情况,为谷类及其制品的监管和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6年随机采集谷类及其制品1 546份,按照《国家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检测化学污染物含量,依据中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判断。结果监测的1 546份谷类及其制品,超标率为5.82%,检出率为69.66%。监测的7种谷物及其制品中检出率最高的是稻谷,超标率最高的是小麦粉,超标率为9.24%;监测的4种化学物中检出率最高的是元素类,超标率最高的是食品添加剂,超标率为7.8%;餐饮环节的样品超标率高于其他环节;散装谷物及其制品检出和超标样品均比定型包装的高。结论近5年贵州省监测的谷物及其制品化学污染物超标率呈下降趋势。
杨蕙刘怡娅何平向红周亚娟刘利亚王娅芳
关键词:化学污染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