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静

作品数:2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马铃薯
  • 6篇玉米
  • 6篇间作
  • 4篇鲜食
  • 4篇鲜食玉米
  • 4篇划线
  • 3篇栽培
  • 3篇秋马铃薯
  • 2篇氮磷钾
  • 2篇氮磷钾配施
  • 2篇倒伏
  • 2篇增施CO2
  • 2篇折返
  • 2篇支撑杆
  • 2篇商品薯率
  • 2篇生长发育
  • 2篇生长环境
  • 2篇石灰
  • 2篇石灰粉
  • 2篇试验田

机构

  • 25篇济宁市农业科...
  • 1篇济宁市农业局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25篇吴静
  • 20篇杨小华
  • 15篇徐宝连
  • 8篇蒋飞
  • 4篇张爱莲
  • 4篇宋春林
  • 2篇曾苏明
  • 2篇苏敏
  • 2篇韩成卫
  • 2篇吴秋平
  • 1篇王纪娟
  • 1篇王文婷

传媒

  • 3篇中国马铃薯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现代园艺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鲁西南地区秋马铃薯与鲜食玉米间作比例的探索
2023年
鲁西南马铃薯种植户一般采用普通玉米和秋马铃薯间作行数比例为1∶1,不利于农事机械操作,劳动强度较大。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用鲜食玉米代替普通玉米,并进行了鲜食玉米和秋马铃薯的4种间作比例试验:鲜食玉米和马铃薯种植行数间作比例分别为1∶1、1∶2、1∶3和1∶4,期间调查鲜食玉米商品穗性状、商品穗率、产量、产值,以及早期马铃薯株高、叶片数和收获期马铃薯产量产值,以更好地探索出两作物的最佳间作比例。通过试验发现:最佳的间作比例为鲜食玉米∶马铃薯=1∶2,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且在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产值情况下,鲜食玉米商品穗率高,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大,最终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杨小华乔冰洁廖勇吴静宋春林蒋飞徐宝连
关键词:马铃薯鲜食玉米间作
中原二作区玉米/秋马铃薯不同行比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等带宽条件下玉米/秋马铃薯不同间作行比对秋季马铃薯生长及遮阴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中原二作区特别是鲁西南地区推广应用的玉米/秋马铃薯间作模式,设计T1(玉米/秋马铃薯=1/1)、T2(玉米/秋马铃薯=1/2)、T3(玉米/秋马铃薯=1/3)、T4(玉米/秋马铃薯=1/4)、T5(玉米/秋马铃薯=2/2)、T6(玉米/秋马铃薯=2/3)、T7(玉米/秋马铃薯=2/4)共7个处理,分析比较不同行比间作下马铃薯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中,T2处理较T5处理产量显著增加9.74%,增产效果明显;马铃薯的株高随着玉米/秋马铃薯行比的减小而减小;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不显著;T2处理较T7处理的日均土壤温度显著降低8.9%,日温差显著降低46.7%。综合分析,针对中原二作区特别是鲁西南地区玉米与秋马铃薯等带宽间作模式,1行玉米间作2行秋马铃薯的间作模式更有利于秋马铃薯的生长。
乔冰洁杨小华吴静宋春林蒋飞徐宝连
关键词:秋马铃薯玉米间作生长环境
提高马铃薯开花结实率的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马铃薯开花结实率低是影响马铃薯杂交育种的重要因素。通过查阅文献,综合分析马铃薯开花结实率低的原因,马铃薯本身开花习性是决定因素,另外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田间管理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马铃薯的开花结实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提高马铃薯开花结实率工作上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植物激素调节、优化杂交技术、人工诱导技术、温室杂交。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马铃薯的开花率和结实率,但也存在着不易操作、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还是需要不断探索杂交方法,改善杂交技术,探究能提高马铃薯开花结实率的新技术手段。
吴静杨小华乔冰洁徐宝连王佃强
关键词:马铃薯开花率结实率
一种田间试验用药剂喷施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田间试验用药剂喷施装置,属于喷洒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泵体以及喷杆,箱体内设有水箱和主管路,主管路一端与水箱连通,主管路另一端与泵体的输入端相连,泵体的输出端与喷杆相连;箱体中设有用于夹持试剂瓶的固...
吴静
氮磷钾配施对鲁西南地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荷兰15’为供试马铃薯品种,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氮肥(X1)、磷肥(X2)和钾肥(X3)三因子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数学模型优化得到施肥的优化区间。结果表明,三项肥料因子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钾肥(X3)>氮肥(X1)>磷肥(X2);马铃薯产量大于2 782.04 kg/667m^2的肥料施用量优化区间为:N 16.755~24.675 kg/667m^2、P_2O_5 8.36~11.64 kg/667m^2、K_2O 42.24~48.48 kg/667m^2。
吴静杨小华徐宝连
关键词:马铃薯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肥料
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22年
在播种早春和秋季马铃薯的基础上,间作套种春夏两季鲜食玉米,进行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技术,在山东济宁地区推广应用。对这项技术做了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蒋飞杨小华李国春薛法新吴静
关键词:马铃薯鲜食玉米间作套种
提高马铃薯商品薯率及干物质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马铃薯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马铃薯商品薯率及干物质含量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提高马铃薯商品薯率及干物质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马铃薯生长期间,氮肥分三次施用,具体施肥时期和用量为:基施39~41%...
吴静
文献传递
鲁西南地区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研究马铃薯在不同栽培密度、不同种薯切块大小、不同种薯芽长条件下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马铃薯最适栽培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在不同种薯切块大小的试验中,随种薯增大,马铃薯产量呈递增趋势,但种薯越大,用种量越多,种薯成本也越高,从节本增效的角度分析,生产上应选用30~50 g的种薯为宜;不同种薯芽长试验结果表明,种薯催芽能使产量增加,芽长为1~2 cm时,增产幅度较高。
吴静张爱莲杨小华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密度种薯
一种鲜食玉米和秋季马铃薯的间作种植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食玉米和秋季马铃薯的间作种植方法的应用和一种鲜食玉米和秋季马铃薯的间作种植方法。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中,将马铃薯和鲜食玉米按照1:2的比例进行种植,且在鲜食玉米收获后保留其秸秆,在马...
杨小华蒋飞吴静乔冰洁徐宝连
增施CO2马铃薯生长发育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索出鲁西南二季作区早春三膜栽培模式下增施CO2气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CK(不施CO2)和增施CO2(液化气燃烧法)2个处理。每隔6 d收获一次,随机收获3株,测定单株马铃薯株高、株幅、叶面积、植株鲜重和干物质率、块茎鲜重和干物质率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增施CO2量的增加,地上部生物量和叶面积比CK增长显著;单株块茎增产极显著,平均增幅达43.3%。
杨小华吴静徐宝连薛法新
关键词:马铃薯CO2发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