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日平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PI-2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及其机制探讨
- 2009年
-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API-2作用后磷酸化AKT(p-AKT)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的表达及细胞生长情况,并探讨Akt信号转导通路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胃癌细胞株SGC7901传代培养;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API-2(0,2,4,6,8μmol/L)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经API-2作用24h后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p-AKT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API-2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API-2作用24h后,p-AKT蛋白表达均减少。结论API-2作用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位点,减少p-AKT的表达。Akt信号转导通路与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发生、发展有关。
- 吴日平黄昌明
- 关键词:胃癌细胞SGC7901AKT
- API-2靶向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胃癌细胞生长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B抑制剂-2(API-2)靶向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位点,从而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API-2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0,2,4,6,8μmol/LAPI-2作用不同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染料AO/EB染色观察不同浓度API-2作用24h后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蛋白以及下游蛋白NF-κB表达情况。结果API-2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API-2作用24h后,对细胞的部分周期有明显的影响,也可直接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坏死,并且p-AKT蛋白及下游蛋白NF-κB表达均减少。结论API-2有效地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位点,影响SGC7901细胞的周期,减少NF-κB的表达,具有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 黄昌明吴日平
- 关键词:蛋白酶抑制药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 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及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及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治疗的3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TPN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3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客观反应率(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为50%,疾病控制率为(DCR,Disease Control Rate) 81.6%,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关节疼痛、疲乏等,其中多为Ⅰ~Ⅱ级,Ⅲ~Ⅳ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及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有效率较高,毒副作用可耐受,可作为晚期食管癌治疗选择。
- 杜彬吴日平王尧赖金火
- 关键词:尼妥珠单抗紫杉醇顺铂食管癌
- PI3K/Akt信号通路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09年
- 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通过影响下游多种效应分子的活化状态,在细胞内发挥着抑制凋亡、促进增殖的关键作用,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信号通路的成分在人类大多数恶性肿瘤中都发生了变化,在肿瘤的增殖、存活和抵抗凋亡、血管发生以及细胞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研究有望寻求肿瘤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将重点就P13K/Akt信号通路的组成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予以综述。
- 吴日平黄昌明
- 关键词:PI3K/AKT肿瘤
- API-2靶向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胃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核因子-kB(nuclearfactor-kappa B,NF-kB)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增殖和凋亡过程关系密切,但目前有关Akt与NF-kB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
- 吴日平
- 关键词:靶向抑制AKT信号通路胃癌细胞PI3K信号通路NF-KB表达
- 文献传递
-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78例NSCLC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9例。对照组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均以21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并酌情予对症处理。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应用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和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估生活质量,记录毒性不良反应情况和生存情况,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降低(P<0.01),QLQ-CCC量表躯体、心理、社会评分及总评分均降低(P<0.01),KPS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EA、CA125、Cyfra21-1水平较低(P<0.01),QLQ-CCC量表躯体、心理、社会评分及总评分均较高(P<0.01),KPS评分较高(P<0.05),客观缓解率(ORR)较高(P<0.05);截止随访,对照组生存率为35.96%(32/89)低于研究组生存率64.04%(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多西他赛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有效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翁小娇吴日平高鑫艳赖金火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多西他赛顺铂
- 影响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期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66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对生存期影响。结果:66例胃癌腹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 23个月(95%CI:8. 24~12. 22),发生胃癌腹膜转移合并腹腔积液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 4个月,57例患者接受全身化疗,接受全身化疗者中位生存时间12. 13个月,21例患者接受腹腔灌注治疗,其中位生存时间16. 1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腹膜患者中ECOG评分<2分(P=0. 037),无腹腔积液(P=0. 03),接受全身化疗(P <0. 001)或腹腔灌注治疗(P <0. 001)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接受全身化疗(P=0. 01)及腹腔灌注治疗(P=0. 003)是影响胃癌腹膜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胃癌发生腹膜转移时预后较差,生存期短,接受系统化疗联合腹腔灌注治疗,可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 杜彬翁小娇吴日平林小燕赖金火
- 关键词:胃癌腹膜转移化疗腹腔灌注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