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波
- 作品数:27 被引量:167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西格列汀对高糖条件下施万细胞增殖及3-NT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对高糖条件下大鼠施万细胞(RSC96)增殖、凋亡及3-硝基酪氨酸(3-NT)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RSC96细胞,建立高糖条件下D-葡萄糖100 mmol/L RSC96细胞模型,予以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抑制剂尿酸1μmol/L及西格列汀1μmol/L刺激48 h后,应用CCK-8及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尿酸及西格列汀对高糖条件下RSC96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ELISA法检测尿酸及西格列汀对RSC96细胞内3-N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胞内3-NT蛋白表达(P<0.05);尿酸及西格列汀可促进高糖条件下RSC96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及胞内3-NT蛋白表达(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亚硝基化应激,从而增加高糖条件下RSC96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减轻高浓度葡萄糖对RSC96细胞的损伤。
- 徐丹丹任明山吴元波朱翔江艳鲁智敏
- 关键词:施万细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硝基酪氨酸
- 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使用普通胰岛素建立大鼠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持续高血糖组和波动血糖组,血糖波动组大鼠每日2次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或灌服葡萄糖诱导建立糖尿病血糖波动模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一日5次血糖水平、血糖日平均水平(MBG)、日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波动血糖组和持续高血糖组大鼠多食、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大鼠体质量在不同时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波动6周后,持续高血糖组、波动血糖组大鼠血糖日平均水平(MBG)、日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波动血糖组大鼠SDBG、LAGE明显高于持续高血糖组(P<0.01),MBG、FINS低于持续高血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模的糖尿病大鼠胰岛萎缩,形态不规则,分布较为稀疏,数量明显减少,其中以波动血糖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使用每日皮下注射2次普通胰岛素或灌服葡萄糖的方法能成功制作出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模型。
- 吴元洁吴元波郑书国王玉凤刘晓丽张晓军吕明安
- 关键词: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动物模型胰岛素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成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转归的影响
- 目的: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病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可以选择性的造成肌肉疲劳的现象,对大多数的病例而言,免疫攻击的靶点是骨骼肌的乙酰胆碱受体。约一半的MG患者在初始症状为眼睑下垂,复视,很多人会从单纯的...
- 吴元波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重症肌无力临床转归
- 文献传递
- 抗癫痫药物的致畸作用被引量:9
- 2016年
- 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的致畸作用是指母体妊娠期间应用抗癫痫药物对其胎儿产生的任何有害效应。AEDs可产生各种毒副作用和致畸作用,并会对胎儿以后的认知和情感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如何为癫痫孕妇合理选择AEDs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常琦任明山吴元波
- 关键词:癫痫胎儿畸形药物毒性
-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
- 2006年
- 陆景红余锋任明山王文静吴元波朱守政
-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影像学特征脑脊液压力MRI增强扫描体位性头痛SIH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清心肌酶及NO变化研究及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心肌酶及NO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7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7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后将两组的血清心肌酶及NO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及NO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K、CK-MB、LDH、α-HBDH及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重型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患者,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分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心肌酶及NO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疾病严重程度和分型的了解也有一定的价值。
- 徐炽天胡志涛吴元波任明山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清心肌酶NO
- 手机版斯特鲁谱测试在筛查轻微型肝性脑病中的应用
- 目的:评价手机版斯特鲁谱测试在筛查轻微型肝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感染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均无显性肝性脑病的乙肝肝硬化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中心健...
- 王黎赵江明李洁吴元波张丽
- 关键词:轻微型肝性脑病
-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采用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评估DPN病情严重程度,根据VPT评分将DPN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与无DPN组比较临床特征、血生化及常规指标等的差异;采用Ordinal回归分析探讨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资料DPN的总发生率为57.2%,其中轻、中、重度3组患者DPN的发生率分别为22.4%、21.0%、13.8%。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氡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外周动脉疾病(PAD)发生率在轻、中、重度DPN组和无DP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lc、BMI、AST、RDW-CV、DR、PAD为DPN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病程、HbAlc、BMI、AST、RDW-CV、并发PAD及并发DR可能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
- 常琦吴元波任明山吴元洁叶山东杨光伟
-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震动感觉阈值
- 麻痹性痴呆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熟悉神经梅毒。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麻痹性痴呆早期以认知及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上主要为脑萎缩,血及脑脊液TRUST和TPPA阳性,脑脊液常规检查示WBC20×106/L,蛋白1.0g/L。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2个月后患者症状渐渐消失。结论本例患者诊治经过提示对痴呆综合征患者进行梅毒检查的必要性。对早期神经梅毒,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
- 王文静余锋吴元波任明山
- 关键词: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
-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用盐酸川芎嗪+依达拉奉(对照组)及盐酸川芎嗪+依达拉奉+人尿激肽原酶(观察组)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和mRS评分均有改善,但以观察组为著;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疗好,安全。
- 吴元波任明山江艳宋笑凯程昭昭
- 关键词:人尿激肽原酶脑梗死依达拉奉川芎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