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ew-onset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NODAT)的危险因素。方法术前未患糖尿病接受同种尸体肾移植的患者706例,根据入选时有否NODAT分为NODAT组和非NODAT组。统计NODAT发生率,对两组患者可能存在的NODAT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透析方式与时间、术后使用含他克莫司(FK506)免疫抑制方案例数、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次数]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结果 706例术前非糖尿病的肾移植术后患者中,发生NODAT78例,非NODAT患者628例,NODAT发生率为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ODAT组的患者年龄、术前糖尿病家族史、术后使用含FK506免疫抑制方案例数、急性排斥发生次数,均显著高于非NODAT组(P﹤0.05~P<0.01)。结论患者年龄大、有糖尿病家族史、术后使用含FK506的免疫抑制方案、急性排斥发生次数多是引发NODAT的危险因素。
- 范连慧刘龙向军李昕曹志强
- 关键词:肾移植年龄家族史他克莫司急性排斥反应
- 法玛新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评价法玛新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 5 8例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接受法玛新和丝裂霉素C治疗 ,随访 12~ 18个月。结果 :法玛新组 31例 ,复发 2例 ,复发率 6 .5 % ;丝裂霉素C组 2 7例 ,复发 9例 ,复发率 33.4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法玛新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优于丝裂霉素C。
- 杨宏伟刘龙向军
- 关键词:法玛新膀胱癌灌注法
- 牙龈成形术塞治剂治疗肾移植术后牙龈增生被引量:3
- 2002年
- 贾立辉华泽权曹玉华李昕向军
- 关键词:牙龈成形术牙龈增生
- 巯甲丙脯酸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被引量:5
- 1996年
- 刘龙向军刘淑芳
- 关键词:肾移植红细胞增多症并发症巯甲丙脯酸
- 逆行球囊扩张并同位素内照射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一例
- 2001年
- 李昕向军陈宪英刘龙杨海龙
- 关键词: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病例报告
- 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肝功能影响的临床比较观察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和比较他克莫司 (FK5 0 6 )以及环孢素A(CsA)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FK5 0 6组和CsA组 ,FK5 0 6组 8例 ,CsA组 2 6例。CsA组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 6例患者用FK5 0 6进行替换治疗。两组均联合应用霉酚酸酯 (MMF)和泼尼松(Pred)。结果 观察 6个月 ,FK5 0 6组和CsA组中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FK5 0 6组中未发现肝功能异常患者 ,CsA组中有 6例患者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的 6例患者用FK5 0 6替换CsA后 ,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丙氨酸转氨酶 (ALT)相继转为正常。结论 FK5 0 6免疫抑制效果与CsA相似 ,但对肝功能影响甚微 。
- 邱实刘龙赵黎明段万玲夏冬亚蒋玲向军
-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肾移植他克莫司环孢素A
- 甲硝唑、阿奇霉素治疗肾移植后环孢素致牙龈增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甲硝唑与阿奇霉素治疗环孢素引起的牙龈增生疗效。方法 将 5 0例肾移植术 6个月后口服环孢素致牙龈增生 (牙龈沟深度≥ 4mm ,牙齿间龈乳头长度≥ 4 .5mm)患者随机分成 3组 :A组 :不服用甲硝唑或阿奇霉素 ;B组 :服用甲硝唑 0 .4g ,3 d,连用 2 0d ;C组 :服用阿奇霉素 (希舒美 ) 0 .2 5g,2 d ,连用 10d。在治疗当天及治疗结束后 2周、4周、6周、12周测量牙龈沟深度 (GD)及龈乳头长度 (IDP) ,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 (ALT)、血清肌酐 (Cr)、外周血白细胞 (WBC)、血红蛋白 (Hb)。结果 口服甲硝唑及阿奇霉素 6周时 ,GD明显变浅 (P <0 .0 5 ) ,IDP明显缩短 (P <0 .0 5 ) ;且C组改善大于B组。结论 甲硝唑及阿奇霉素治疗环孢素引起的牙龈增生有效 ,且阿奇霉素作用大于甲硝唑。
- 范连慧吴雄飞吴晓倩向军刘龙
- 关键词:牙龈增生甲硝唑阿奇霉素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128例前列腺增生症
- 2006年
- 刘龙向军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外科治疗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 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13例次分析被引量:5
- 1997年
- 报告1978年8月~1994年12月间共做尸体肾移植570例次,其中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11例13次(13例次),均经病理证实,发生率为2.3%.移植肾于术中或术后短期予以摘除.并结合临床资料对HAR的发生机理、危险因素、鉴别诊断及预防等进行分析,认为HAR的发生与受者体内的预存抗体有关,反复输血、多次妊娠、再次肾移植是HAR的诱发因素,术前系统、准确的配型有助于减少HAR的发生.
- 刘龙黎鉴泉向军
- 关键词:肾移植排斥反应急性病例分析
- 159例移植肾摘除的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孙圣坤伍秋生向军刘龙王树义杨海龙
-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物失功病理学免疫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