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麾 作品数:23 被引量:17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水利工程 更多>>
基于AMSR2多频亮温的黑河流域中上游土壤水分估算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以黑河流域中上游为研究区,初步探究了利用AMSR2卫星的多频亮度温度数据估算土壤水分的方法。基于土壤水分和土壤发射率的统计关系,通过黑河流域上游的4个像元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内的实测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数据,采用了“四像元交叉拟合法”获得了统计系数,并用此方法估算出了黑河流域中上游的土壤水分。采用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内估算的土壤水分,连同与AMSR2的4个常用的土壤水分产品和GLDAS土壤水分产品在时间序列上,与八宝河流域WSN土壤水分地面观测展开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估算土壤水分精度明显高于上述5种产品。同时借助高程和土地覆被辅助数据,与GLDAS土壤水分在空间格局上进行了比较,发现估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更加合理。该方法可为流域尺度的土壤水分反演与监测提供了一种简而易行的思想方法和可行之路。 陆峥 韩孟磊 卢麾 彭雪婷 蒙莎莎 刘进 刘进关键词: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基于遗传算法和GIS技术的灌溉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32 2002年 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和GIS技术的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由灌区信息管理模块、田间灌溉模拟模块、优化配水模块和GIS模块等组成,具有一定的智能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界面友好,易于操作,为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灌溉管理水平,发展节水农业和精确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卢麾 田富强 胡和平 唐勇关键词:遗传算法 GIS技术 灌溉 决策支持系统 优化配水 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卢麾关键词:节水灌溉 决策支持系统 需水预测 用水管理 基于CMIP6的中高温升情景对中国未来径流的预估 被引量:13 2023年 最新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提出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共享路径(SSPs),试验设计更全面和科学,但目前基于CMIP6模式对中国未来多流域水文变化预估的研究较少.文章采用等距离累积分布函数方法(EDCDFm),基于中国高分辨率气象驱动数据集(CMFD)历史格点资料,对六个CMIP6模式的日降水量、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进行降尺度和偏差校正,用校正后的降水、气温和日均风速驱动可变下渗容量(VIC)水文模型,研究SSP2-4.5和SSP5-8.5情景下21世纪未来多年平均中国陆地、流域和网格尺度的年降水量、年蒸散量和年总径流深相对历史基准期(1985~2014年)的变化.研究表明,VIC模型在中国主要流域径流模拟良好,降尺度偏差校正后CMIP6模式数据精度大幅度提高,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多模式平均的中国陆地和各流域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年蒸散量和年总径流深在未来近期(2020~2049年)和远期(2070~2099年)都相对历史期增加.本文基于CMIP6模式的新研究结论,可为中国21世纪的极端事件预防、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等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周嘉月 卢麾 阳坤 阳坤 杨媛 汪伟 张学君关键词:VIC模型 中国流域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怒江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分析 被引量:13 2018年 为了评估气候变化对怒江流域干旱演变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GBHM-NJ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实测站点资料率定参数并验证模型精度,模拟了1961—2010年长时间序列流域水文过程,并分别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SI)分析了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GBHM-NJ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怒江流域的径流过程和水文响应的空间特征。(2)1961—2010年间,怒江流域发生气象干旱的频率、覆盖面积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其中1994年和2009年气象干旱最为严重。(3)在空间上,怒江流域的年度气象干旱频率约为28%,中游地区干旱频率比较高、主要分布在左贡站和八宿站附近,上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低。(4)水文干旱进入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以后明显增强,年尺度干旱以轻旱为主,季尺度干旱特旱多发生在秋冬季。总之,气候变化环境下怒江流域干旱呈现增强趋势。 彭雪婷 卢麾 汪伟 田富强 田富强 罗贤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 干旱 SPI SSI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库联合调度防洪作用 被引量:13 2021年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汛期洪灾频发,气候变化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该区域洪水的量级和发生频率,需要上下游合作共同应对。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分布式水文及水库调度模型,模拟1991—2005年全流域13条支流和5个干流防洪控制断面的逐日天然流量过程,在此基础上模拟全流域已建、在建和规划水库的联合调度过程,分析防洪作用。结果表明:(1)全流域水库联合调度对湄公河5个主要断面均有显著的防洪作用,在完全按照防洪目标对水库进行调度的情况下可将200年一遇洪水减至20~50年一遇。(2)湄公河左岸支流的防洪能力远高于右岸,具有较高防洪能力的支流有澜沧江、南乌河、南俄河、南屯河、濛河、色公河和桑河。(3)对不同断面起主要防洪作用的支流不同:在琅勃拉邦上游,澜沧江、南乌河起主要作用;在那空帕农断面,南俄河与南屯河加总的防洪作用与澜沧江基本相等;在巴色下游,濛河和色公河的作用均超过澜沧江。澜湄合作机制为上下游防洪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国协商建立联合防洪调度机制提供参考。 侯时雨 田富强 陆颖 倪广恒 卢麾 刘慧 魏靖关键词:水文模型 水库联合调度 防洪作用 鳌江流域洪水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12 2003年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南部的鳌江是一条洪水灾害频繁的河流。介绍了鳌江流域洪水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逻辑结构、模型组织以及应用水文学及水力学的方法对流域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的方法等,建立了一个可以在中小流域推广应用的防洪预报调度系统。 唐勇 胡和平 田富强 卢麾关键词:洪水预报 洪水调度 决策支持系统 水力学 水文学 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 被引量:15 2021年 遥感试验是进行遥感原理的验证、遥感模型与反演方法的发展、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推动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及其观测在地球系统科学中应用的重要途径。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以滦河上游闪电河流域为核心试验区,以地球表层系统的水循环过程和能量平衡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的观测手段,针对不同典型地表类型开展全波段主被动协同遥感观测,研究异质地表和山地条件下像元尺度遥感关键参量的观测方案,研究重要水热参量的遥感方法及其同陆面/水文过程模型的结合,支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相关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其中,航空飞行遥感试验搭载L波段主被动一体化微波载荷、双角度热红外相机、四波段多光谱相机和高光谱成像仪进行协同观测,实现了土壤水分、组分温度、植被含水量、叶面积指数等地表参数以及湖泊、水库、湿地等的遥感监测;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利用车载微波辐射计、地基雷达和光谱仪进行了典型地物如裸土、植被、水体、人工目标等的遥感观测,并按照样区—样方—样点的多尺度嵌套方案进行了地表参数的同步采样,获取了该地区关键地表参数的短时期时空变化特征;同时配合卫星和机载观测,在闪电河流域完成了土壤温湿度、地表水热通量、地表辐射四分量、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地面观测网络的建设,为验证地表辐射/散射遥感模型,发展、优化和验证水热参量遥感反演算法,研究地表水热参量尺度效应与尺度转化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将促进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的理解及其对全球变化的作用和反馈机制的研究。 赵天杰 施建成 徐红新 孙彦龙 陈德清 崔倩 贾立 黄硕 牛升达 李秀伟 阎广建 陈良富 柳钦火 赵凯 郑兴明 赵利民 郑超磊 姬大彬 熊川 王天星 李睿 潘金梅 闻建光 穆西晗 余超 郑姚闽 蒋玲梅 柴琳娜 卢麾 姚盼盼 马建威 吕海深 武建军 赵伟 杨娜 郭鹏 李玉霞 胡路 耿德源 张子谦 胡建峰 杜爱萍关键词:水循环 能量平衡 航空遥感 观测网络 优化地表反照率关键参数减少青藏高原气候模拟湿偏差 2025年 地表反照率在调节地表能量收支及陆-气相互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多数数值模式使用土壤颜色参数计算干/湿土壤的反照率,但气候研究和预测(WRF)模式对该参数的表达存在缺陷,导致其对青藏高原夏季地表反照率的模拟被低估.鉴于此,本研究引入了优化的土壤颜色参数,有效改善了WRF模式对青藏高原2011~2020年夏季地表反照率和地表温度的模拟性能.引入优化的土壤颜色参数,削弱了模拟过程中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使得地表净辐射、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减少,增加了对流层低层的位势高度,减少了高原上空的水汽通量辐合.与IMERG和GSMaP降水产品相比发现,WRF模式对夏季降水模拟的湿偏差从52%减少到36%;与雨量计观测数据的评估表明,66%站点的降水模拟得到改善,湿偏差从1.02mm d^(-1)减小为0.82 mm d^(-1).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对青藏高原夏季地表反照率的低估是造成其降水模拟湿偏差的原因之一,而通过联合使用陆面模式和卫星遥感产品来优化陆面参数可有效改进气候模拟. 马小刚 赵龙 孙静 陈进燕 王岩 周建宏 刘嘉睿 卢麾 阳坤关键词:降水模拟 蒸散发 青藏高原 水体岸线类别划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体岸线类别划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个河段的洪水事件发生次数和岸线植被影像;基于每个河段的洪水事件发生次数或每个河段的岸线植被影像,确定每... 卢麾 刘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