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湿润烧伤膏治疗产科术后切口疗效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湿润烧伤膏治疗产科术后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辅助分娩的2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后手术切口不同换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30例)与对照组(130例),观察组研究对象术后切口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研究对象术后切口应用碘伏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愈合质量、感染及脂肪液化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24、36、48、72 h,观察组研究对象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t=6.316、9.014、7.338、8.359、5.639,P均<0.001);观察组研究对象术后切口愈合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Z=-2.021,P=0.043)、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99,P=0.032)。结论应用湿润烧伤膏处理剖宫产及会阴侧切术后切口,可降低切口疼痛程度,提高切口愈合质量,减少切口愈合不良事件的发生。
- 田冬洁蒋素玲刘芳荆瑞霞丁金萍
-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产科会阴侧切切口脂肪液化
- EDDE联合依折麦布对高脂血症合并WSI患者血脂、炎症/神经通路及脑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EDDE)联合依折麦布在高脂血症合并分水岭脑梗死(WSI)患者治疗中的潜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脂血症合并WSI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折麦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EDDE治疗,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D40/CD40L炎症信号通路[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磷酸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神经信号通路、脑细胞凋亡因子[抗凋亡因子(Livin)、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sFas配体(sFasL)]、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NIHSS)、认知功能(MMSE)]。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IL-1、IL-6、sCD40水平分别为(8.12±1.25)pg/mL、(1.53±0.34)pg/mL、(185.29±45.3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8±1.64)pg/mL、(2.55±0.40)pg/mL、(289.18±52.25)pg/mL,IL-10水平为(49.10±4.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75±5.4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PMBC内的PI3K、AKT、mTOR蛋白表达分别为1.34±0.23、1.25±0.26、1.57±0.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0±0.19、1.11±0.21、1.23±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sFasL、sFas水平分别为(2.42±0.41)ng/mL、(3.65±0.47)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6±0.58)ng/mL、(6.04±0.59)ng/mL,Livin水平为(9.57±1.1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1.0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刘博潘锡正刘芳王飞
- 关键词:高脂血症分水岭脑梗死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片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ACI患者,男47例,女33例,年龄(60.90±4.70)岁,年龄范围为51~71岁,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丁苯酞注射液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丁苯酞注射液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联合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NIHSS、mRS评分、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92.5%(37/40)]高于丁苯酞注射液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3.42±0.59)分]、mRS评分[(1.22±0.24)分]均低于丁苯酞注射液组[(5.88±1.24)分、(2.03±0.31)分];联合组患者HDL-C[(1.58±0.13)mmol/L]高于丁苯酞注射液组[(1.41±0.16)mmol/L],LDL-C[(2.09±0.33)mmol/L]、总胆固醇[(3.25±0.46)mmol/L]、甘油三酯[(1.01±0.27)mmol/L]均低于丁苯酞注射液组[(3.15±0.37)mmol/L、(4.82±0.51)mmol/L、(1.58±0.31)mmol/L];联合组患者CRP[(4.92±1.08)mg/L]、Hcy[(13.23±4.08)μmol/L]、D-二聚体[(131.95±12.18)μg/L]均低于丁苯酞注射液组[(7.11±1.63)mg/L、(19.79±5.24)μmol/L、(159.84±16.7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片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ACI患者NIHSS、mRS评分,改善体内血脂水平及炎症反应。
- 刘芳尹园园姚远刘博王夏红
-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急性脑梗死血脂水平炎症反应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00例阴道分娩产妇,其中15例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给予相应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发生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没有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刘芳荆瑞霞
-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护理干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