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作品数:41 被引量:6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宜兴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联合良肢位训练对重症脑卒中抢救及后期康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2021年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联合良肢位训练在重症脑卒中抢救及后期康复效果。方法①筛选宜兴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9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017年6月后就诊,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n=40)与对照组(2017年6月之前就诊,常规抢救,n=50),比较两组抢救效果。②急救完成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第一组(n=20)与第二组(n=20),其中第一组病情稳定后接受良肢位训练,第二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连续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发病至到院时间、转入专科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外气管插管率、院外开通静脉通道率及院外吸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过程中危机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3 d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均较同组出院时显著下降(P<0.05),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均较同组入院时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入院3 d后,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康复训练干预3周后,两组运动功能得分均较同组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且第一组干预3周后,运动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第二组(P<0.05);第一组肩关节脱位、患足跖屈内翻、肢体痉挛及异常运动模式发生率均低于第二组,其中两组肩关节脱位及肢体痉挛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能有效优化急救护理质量,提高重症脑卒中救治效果,而联合良肢位训练,可有效减少患者肢体痉挛、异常运动模式等并发症,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吴海峰 朱晓霞 刘芳 蒋燕 潘淑婷关键词:危机管理 急救护理 重症脑卒中 一种多固定吸氧面罩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罩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多固定吸氧面罩,包括呼吸罩,呼吸罩的顶部连接有鼻部罩,呼吸罩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外端设置有过滤机构,呼吸罩的中部表面开设有氧气输入口,呼吸罩的中部一侧设置有面部固定带,呼... 吴海峰 陈华军 马仲飞 刘芳 徐卫娟 蒋燕文献传递 一种采用升降子升降床板的可活动医疗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升降子升降床板的可活动医疗床,包括床架和固定床板,所述床架的侧面设置有活动侧板,所述固定床板位于床架的内侧中部,且固定床板的下方设置有活动支撑架,所述活动支撑架的底端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固定床板的外... 吴海峰 陈华军 王亚琴 孙君平 刘芳 潘淑婷 孙磊 王双欢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缩短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急救药物周转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缩短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急救药物周转箱,包括长方体状的箱本体,箱本体包括下箱体、固定设置在下箱体顶部的置物盒和铰连在置物盒上方的多层顶部开口的分装盒,箱本体顶部设有插条,所述插条截面为倒梯形,箱... 蒋芝 刘芳 章鹏飞文献传递 不同声门下吸引方式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2025年 目的 比较不同声门下吸引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为VAP的预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宜兴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吸引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60~80 mmHg负压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和研究组(44例,采用100~150 mmHg负压进行间歇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死亡情况、VAP发生情况、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转出ICU 24 h内血液炎性指标以及血氧指标。结果 两组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出ICU 24 h内,两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白细胞绝对值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门下吸引是VAP防控措施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间歇声门下吸引或优于持续声门下吸引。 章鹏飞 蒋燕 刘芳 吴海峰 贾燕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声门下吸引 生大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生大黄鼻饲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月期间将某三乙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生大黄连续鼻饲14 d,3次/日;对照组每次鼻饲30 ml温开水。两组患者其他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均基本相同。观察两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的表达变化和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8+),CD^(4+)/CD^(8+)的表达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能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朱淑萍 曹丽芬 吴海峰 汤俭芳 顾佳 刘芳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 生大黄 免疫功能 鼻饲 生大黄鼻饲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生大黄鼻饲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33mg/kg鼻饲,每8小时1次,连续10d。治疗开始后第1、7和14天观察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补体C3、C4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和14天,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14天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9.81±1.69)分vs.(8.01±1.22)分](P<0.05)。结论生大黄能有效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6、C3、C4和hsCRP的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陈华军 吴海峰 陆俊杰 葛志军 汤俭芳 刘芳 徐芳 徐卫娟关键词:颅脑损伤 生大黄 免疫功能 新型气道湿化及其相关装置在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新型气道湿化及其相关装置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插管的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使用新型气道湿化及其相关装置进行气道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气道护理评价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床头抬高符合率、误吸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痰痂形成发生率、气管黏膜损伤发生率、皮肤压痕发生率、人工气道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右手食指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型气道湿化及其相关装置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吴海峰 汤俭芳 葛志军 刘芳 徐卫娟 顾佳 熊利君 朱园园关键词: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 护理 不同剂量生大黄鼻饲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生大黄鼻饲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B组、C组。对照组用20 ml温开水鼻饲;A组、B组、C组分别予生大黄16,33,60 mg/kg鼻饲,每天3次。观察四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腹泻发生率。结果:鼻饲生大黄7 d,B组、C组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A组;而B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腹泻发生率低于C组。结论:为了防止腹泻的发生,重型颅脑伤患者每次使用生大黄33 mg/kg,每天3次的鼻饲剂量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是可行的。 汤俭芳 徐芳 吴海峰 张建娟 许文辉 徐卫娟 刘芳关键词:生大黄 颅脑损伤 消化道出血 一种气囊上滞留物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囊上滞留物收集器,它包括上部开口的收集容器,在所述收集容器的开口处设有上盖装置,在所述收集容器的底部设有下盖,所述上盖装置和下盖与所述收集容器螺旋连接;所述上盖装置包括上盖,在所述上盖上设有长连接管口... 汤俭芳 吴海峰 周月萍 徐芳 徐卫娟 梅盘琴 刘芳 方红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