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作品数:61 被引量:100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理学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更多>>
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晶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抗原表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晶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抗原表位。本发明的抗原和chA21抗体复合物晶体,由肿瘤表面抗原p185/HER2胞外区部分片段EPI和抗体chA21经木瓜蛋白酶酶切后得到的单链抗体scFv组成;所述E... 刘兢 程联胜 刘洋 周晖皓 滕脉坤 朱娟娟 魏海明 肖卫华文献传递 EAST等离子体控制仿真模拟可视化运行系统开发 刘洋Mg-Al-Ca-Mn-Zn变形镁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5 2022年 将Mg-1Al-0.4Ca-0.5Mn-0.2Zn(质量分数,%)合金在不同温度挤压,研究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260℃和290℃挤压的合金均发生不完全动态再结晶,再结晶晶粒尺寸分别为0.75μm和1.2μm。二者均具有高密度的G.P.区和球状纳米析出相,能抑制位错运动并为动态再结晶提供丰富的形核位点。沿晶界析出的纳米相能抑制晶界的运动和限制再结晶晶粒的生长,从而生成尺寸为0.75μm的超细晶粒。随着挤压温度从260℃提高到290℃,合金的屈服强度从322 MPa提高到343 MPa,伸长率分别为13.4%和13%,没有明显的变化。挤压温度的提高促进了动态析出和动态回复,使合金中积累了高密度纳米盘状相和球状相,大量位错通过动态回复转变成小角度晶界,将未再结晶区域细分成密集的层状亚晶粒,二者均能抑制新位错的运动。这些因素,是在290℃挤压后的合金仍具有较高屈服强度和塑性没有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纳米相对位错的钉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动态回复的发生,使合金中仍存在较高数量的残余位错,也有利于提高其屈服强度。 刘洋 刘洋 冯小辉 冯小辉 罗天骄 李应举 曹天慧 黄秋燕 杨院生关键词:镁合金 纳米相 动态再结晶 钴掺杂钌基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作为酸性氧析出反应电催化剂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钴掺杂钌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制备出钌金属配合物与钴金属配合物均匀混合的前驱体,之后将前驱体在保护性气氛下碳化得到中间产物,最后将中间产物在空气中控制氧化,以得到钴掺杂钌基催化剂,在控制氧化过程中... 曹瑞国 刘洋 雷占武 焦淑红文献传递 基于Python的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位形编辑器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2024年 等离子体位形控制是等离子体实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满足放电要求的等离子体平衡位形是等离子体控制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根据位形计算原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等离子体控制系统用户界面集成原理及用户界面需求,采用开源的Python语言及PyQt库,设计开发位形编辑器,用于等离子体期望位形设计和优化;并提供期望位形输入数据,供其集成使用。对主要模块进行复用,开发可独立运行的位形编辑器,能够灵活适用于不同的托卡马克装置。测试结果显示,该编辑器能满足单机运行的需求,同时消除了必须登录等离子体控制系统才可进行位形设计工作的弊端。 谢文静 刘洋 刘洋 罗正平 张睿瑞关键词:托卡马克 编辑器 胫骨骨量保留技术在内侧固定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 介绍胫骨骨量保留技术在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术(MUKA)中的应用场景、操作步骤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15例前内侧膝骨关节炎(AMO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胫骨骨量保留技术完成MUKA(固定平台假体),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术侧下肢髋-膝-踝角(HKA)及影像结果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2.73±9.9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1.00±9.49)mL,平均住院时间(4.9±1.4)d,术中无神经、血管、内侧副韧带损伤、医源性骨折,术后无手术部位感染。所有患者平均随访(5.87±2.77)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VAS评分、ROM、KSS、术侧下肢HK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影像检查未见假体松动、移位或碎裂,外侧间室均无明显退变加重。结论 胫骨骨量保留技术是应对MUKA手术过程中胫骨内侧平台截骨完成后屈曲间隙略紧的简便、有效且可靠的处理方法,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优良。 黄威 刘洋 李文伟 魏明 沈先月 张林林 朱晨关键词:单髁置换术 基于空间智能桁架的特征模型智能控制器设计 针对空间智能桁架模型的复杂性问题,利用特征建模理论建立特征模型,从而简化建模过程,在特征模型基础上,设计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器,同时,考虑特征建模误差以及外部扰动,设计一个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其进行估计并补偿,最后,仿真实验表... 钟华 杨焱煜 邵长星 刘洋 赵志锋 王永关键词:空间桁架 扩张状态观测器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不同止血带使用策略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止血带使用方式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术后早期疗效及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8月至2023年9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80例,根据止血带使用方式分为全程组(40例)和优化组(40例)。其中全程组全程使用止血带,优化组仅在安装假体过程中使用止血带。比较全程组和优化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红蛋白(Hb)、患肢髌上10 cm周径及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5个月,平均(13.6±1.3)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均顺利,且未出现严重的术中并发症。全程组的住院时间高于优化组,但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低于优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大腿周径较术前均有所增加,且全程组大于优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未曾出现对侧膝关节间室退变、手术部位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假体磨损及假体松动等。术后1个月随访时,优化组膝关节ROM、VAS、HSS和OKS评分均优于全程组(P<0.05);而术后12个月随访时,优化组与全程组膝关节ROM、VAS、HSS和OK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组和优化组的患者各自出现了4例和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手术期间仅在安装假体过程中使用止血带可以有效减轻术后肢体肿胀度,但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优化使用止血带有利于患者早期疗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但对于患者中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闫良 吕洋 刘洋 李文伟 杨志超 魏明 李兆宇 郭泽忠 黄威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止血带 高精度测温拉曼激光雷达光谱仪的光学设计 被引量:8 2018年 为了抑制边缘纯转动拉曼光谱成像偏差,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测温拉曼激光雷达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该系统利用非球面透镜组对光谱仪成像球差进行校正,针对光谱仪10mm/nm的线分辨率要求,采用双光栅结构设计并对测温拉曼光谱仪各参数进行光线追迹,拟合得到双光栅的入射角、准直镜焦距和聚焦镜焦距的最优值。将拟合最优化结果代入Zemax软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成像光谱成像宽度控制在0.771 5mm,间隔0.1nm的纯转动连续光谱成像中心间隔可以达到1mm,满足了线阵探测器对成像质量的要求。通过计算在J=6级的纯转动拉曼后向散射信号对瑞利-米散射信号实现了108抑制,达到了高精度纯转动拉曼激光雷达测温的目的,解决了目前双光栅光谱技术无法达到提取355nm波段纯转动拉曼高光谱精度的要求,对测温拉曼激光雷达的技术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刘洋 刘洋 赵雪松 项衍 邓潘 吕立慧关键词:闪耀光栅 术后早期炎症指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胰瘘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早期炎症指标对严重胰瘘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共1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分析严重胰瘘组和非严重胰瘘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严重胰瘘的预测作用。结果1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中B级胰瘘34例,C级胰瘘2例,严重胰瘘26例。严重胰瘘组和非严重胰瘘组间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有无胆道引流、病理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严重胰瘘组与非严重胰瘘组间术后第1天CRP[(104.12±38.73)mg/L比(70.46±30.85)mg/L],术后第3天CRP[(203.99±59.84)mg/L比(141.08±46.39)mg/L]、NLR[16.55(11.29,21.94)比12.43(8.83,15.64)]、PLR(321.36±154.01比216.40±8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间术后第1天降钙素原[(0.97(0.50,1.86)μg/L比0.78(0.28,1.49)μg/L)]、NLR[(18.35(12.59,25.5)比17.86(12.07,27.18))]、PLR[384.86(237.86,501.72)比291.53(195.89,412.77)],术后第3天降钙素原[0.48(0.27,1.36)μg/L比0.50(0.17,0.80)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术后第1天CRP,术后第3天CRP、PLR预测严重胰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797、0.711,术后第1天CRP联合术后第3天PLR,术后第3天CRP联合术后第3天PLR预测PD术后严重胰瘘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28,对严重胰瘘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术后第1天CRP、术后第3天CRP、PLR可有效预测PD术后严重胰瘘的发生风险,对PD术后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的� 郑浩 刘洋 王宁 朱泽斌 郭亚飞 黄强关键词:胰腺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